曾天祿
【摘要】發現并提出問題是物理學科科學探究涉及的第一個要素,也是學習過程中能力的體現。而農村的孩子這種該有的能力卻漸漸地消失了,雖然現在提倡的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的主人,但老師的不放心,教學模式的陳舊等因素,只是改過去的“滿堂灌”為現在的“滿堂問”,只是這個問也主要是老師問,學生不需要也沒有機會去發現提問了,這種教學對學生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 自主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157-01
在一次培訓活動中,聽了卜以樓老師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 ,教師要學會放手,敢于放手,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發現中學會提問,讓學生在提問中鞏固知識,讓學生在提問中走向創新。
1.自我實踐 活學活用
在二次函數的一節復習課上,用PPT出示下圖,請根據圖像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后)
學生1:我的問題是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坐標是什么?
學生2:我的問題是求拋物線的函數關系式?
學生3: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坐標是________
學生4:x取什么值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學生5:如圖是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像,y<0時x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學生6:如圖是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像,y>0時x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學生7: 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像如圖所示,方程ax2+bx+c=0的解是___________
……
【教學反思】通過出示一個二次函數的部分圖像,呈現一道開放型的例題,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通過觀察圖像學生設計了與二次函數相關的知識,從直觀感受到深入設計,體現了學生對二次函數圖像性質的理解逐漸地深入,通過這樣的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在開放式問題情境中學生提高了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機會,真正的實現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在互動交流中學生們都收獲自信。
2.自我實踐 收獲精彩
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第一課時,在創設情境:用一根長22cm的鐵絲,能否圍成面積是30cm2的矩形?教學之后。
師:你能根據題目意思提出一些新問題嗎?
學生1:我記得初一時學過如何圍小兔的飼養園的問題,我的問題是:用一根長22cm的鐵絲,在一面靠墻的情況下,能否圍成面積是30cm2的矩形?
師:這個想法很好,注意了前后知識的聯系。
學生2:我想在剛剛的問題中增加一個隔擋,請看我畫的圖(跑到黑板上畫圖1),能否圍成面積是30cm2的矩形?
師:你很棒,你想做成兩個飼養園??!
學生3:我也有問題,我家里養羊,我的問題是:用一根長22m的鐵絲,在剛才一面靠墻的情況下,在羊圈的較長的一面開一個1米寬的門,能否圍成面積是30m2的矩形?(一邊說一邊走向講臺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示意圖2)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你平時很注重留意生活,數學問題就蘊藏在生活中,我們學習數學也是為將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的。
學生4:老師我也有問題了,跑到黑板上畫了圖3,我的問題是用一根長22m的鐵絲,在羊圈的較長的一面開兩個1米寬的門,能否圍成面積是30m2的矩形?
師:問題想得很好,注意前后聯系,有變式,有提升,希望大家保持今天的學習狀態,在今后數學學習中不斷發現和提出更多更精彩的問題。
【教學反思】:這節課的一個重點就是圍繞面積類問題進行教學,由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通過回顧已學知識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個個精彩的問題,特別是問題一再的變式,可以看出學生之間互相發現、逐步改進增加亮點,學生們也樂于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的形式豐富了課堂教學,使得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反思:
1.創設情境,為學生打開問題之門
今天的問題的選擇,結合了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由于問題情境的開放,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堂中來,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嘗試自主設計問題,后面學生一個個問題,課堂真的動起來了,他們也真的成了課堂的主人了。
2.眾生平等,激發所謂的后進生
《新課程標準》要求:“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平時為了趕進度,怕耽誤時間,學習過程中提問過渡的對象主要是成績較好的學生,而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也發現了教學誤區,其實所謂的后進生其實一點也不落后,只是被忽略了而已。這種自主提問的學習方式,不但避免了教師提問給學生們帶來的心理壓力,更給一些平時不露頭角的學生展示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加上老師的適度表揚,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3.體驗成功,讓學生再問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的力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提問,回答,能自己成功的解決問題,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激勵,以后再讓他提問,一定會很樂意的。這次的課堂也確實看到了這一點,學生的頻頻舉手,甚至手都來不及舉,是我沒有想到的效果。
4.還權于生,讓提問成為一種習慣
自主提問,要求老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順應學生的認知需要發展,對老師有更高的要求。把提問的權力還給學生作為一個高層次的教學追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了這節課的嘗試,我也有了一系列的想法,先讓學生敢問,其次要給他們提要求的問,再次要讓他們會問,最后讓提問成為他們的學習習慣。這個習慣的養成一定會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