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紅 周建 陳亮
【摘要】工作室教學模式是培養設計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產品設計專業現有教學體系為參照,根據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特點,探討了產品設計專業校企合作工作室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表明,構建完整的工作室教學體系,應充分尊重設計學科發展的特點,理論教學注重藝術與設計的結合,實踐訓練要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并重,以便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關鍵詞】產品設計 工作室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2015年安徽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5jyxm727)。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29-02
1.引言
國內設計教育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跨越式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出現諸多問題,諸如大規模招生,以至師資和教學資源不足;專業定位不明確,教學模式與就業市場脫節;忽略創新能力的培養等等。業界學者探索總結出的經驗成為設計教育發展動力,為改革指明方向。
工作室教學是指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引入實際項目或虛擬案例,將社會實踐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造或模擬社會工作崗位的環境,在培養學生理論素養的同時,鍛煉實踐能力,從而縮小學校教學與社會職業崗位需求的差距,提高就業競爭力[1]。
工作室教學起源于包豪斯設計學院,該學院具有一整套培養現代設計人才的教育教學體系,其中作坊式教學是現代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雛形,該模式以師徒制傳授手工藝技術與藝術訓練相結合,學生一方面跟隨導師完成手工技術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藝術訓練提高藝術修養。目前,工作室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國內外培養設計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教學體系也處于不斷完善之中[2]。
2.工作室教學模式及課程體系
產品設計專業是設計學科的重要分支,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綜合學科,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系統的藝術素養和工藝理論基礎,還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本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宗旨,結合就業市場對設計人才技能的要求,在校企合作培養的背景條件下,本文對產品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建,以及具體課題體系的實施作如下探討。
2.1工作室框架
根據產品設計培養方案,建立藝術基礎工作室、產品設計工作室、產品造型工作室和用戶體驗工作室,將教學計劃依據不同專業方向形成獨立的課程體系,藝術基礎工作室承擔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產品設計工作室負責專業課程的教學,而校企共建的兩個專業方向工作室則要完成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任務,如表所示。
在工作室教學模式框架下,形成產品設計專業“3+1”培養模式。第一階段,即一年級,學生要在藝術基礎工作室中完成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第二階段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并在二年級末段選擇相應的專業方向;三年級則要在專業方向工作室中,通過實際項目或者課題、競賽等形式完成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任務;第四階段,通過合作企業,完成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任務。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穿插在前三個階段中。
2.2課程體系
教學模式最終需要由具體的課程體系來體現,在“3+1”培養模式下,按照課程類型、先后順序以及學時分配,將產品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劃分為設計理論、專業技法、實踐技能和選修課等四個模塊,分別融入到不同階段相應的工作室教學中,如表所示。
從課程模塊劃分中得出,一二年級注重設計理論的教學和學生設計表現能力的培養,三年級則在專業方向課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踐技能的鍛煉。工作室教學最重要的環節是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與相關項目課題的結合,因此,項目和課題的設定,以及設計競賽的選擇,必須與每個工作室承擔的課程群中相應的課程對應。教學內容則按照以下四個原則確定,第一,參與課題訓練,培養動手能力;第二,參與設計競賽,培養創新能力;第三,參與科研項目,提高綜合能力;第四,承接實踐項目,檢驗綜合素質。
3.教學團隊與管理體系
師資建設是工作室教學模式最終實現的基本保證,在“3+1”工作室教學模式下,將現有教師進行整合,教師根據自身專長選定工作室,形成每個工作室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的構建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職稱結構合理,年齡梯隊均勻;第二,教學、科研和實踐能力分布均衡;第三,外聘教師能力較強,占據比例合理;第四,企業導師實踐能力較強,項目管理經驗豐富,同時根據專長承擔最合適的教學任務。
設計工作室實行系領導下的工作室主任負責制,健全的管理體制是保障教學模式順利落實的關鍵因素。由于工作室是一個虛擬企業環境,教學過程中要制定既符合教學規律又符合企業標準的規章制度,例如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設備管理制度等。工作室主任要由管理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主要負責教學計劃實施、日常管理、人員分配和校企合作溝通等相關事務。另外,工作室管理模式還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在承擔不同的教學任務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承擔理論課程教學時,要按照正常的課堂教學規范和制度管理;承擔專業技法方面的課程教學時,采用半開放式的管理方法,學生可以以自習的方式完成任務;在學生進行實戰技能訓練時,采取全開放式的管理,即隨時對學生開放。
總之,工作室教學模式中的教學團隊建設和管理體系構建,都應當緊緊圍繞教學需求展開,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與教學的關系,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關系,校方與企業的關系,以及設計教育與社會服務的關系。
4.結語
工作室教學模式具有教學方式靈活,課程設置系統化,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相互融合等優點,是培養創新設計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實行“產學研”一體化強有力的探索。構建一套完整的工作室教學體系,應充分尊重設計學科發展的特點,理論教學注重藝術與設計的結合,實踐訓練要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并重,以便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秀珍.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研究[J].藝術與設計,2010(05):176-178.
[2]周師羽.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6(20):205.
作者簡介:
金燕紅(1987—),男,安徽安慶人,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設計。
周建(1986—),男,安徽宿州人,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設計系副主任,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陳亮(1983—),男,安徽合肥人,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創業與就業競爭力促進中心副主任,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視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