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獻陽


[提要] 隨著公共事業的發展,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得到迅猛發展。本文分析進行公共事業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研究的意義;在調查河北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和分析河北大學專業特色基礎上,明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并結合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目標,設計河北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
河北大學第八批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及課程體系優化研究”(項目編號:JX08-ZD-04)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及課程體系優化研究——以河北大學為例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4日
隨著政府職能的逐漸轉變,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我國公共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為了滿足公共事業發展的需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迅猛發展,在全國已有近500所高校設置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但是,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定位模糊和邊界不清,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導致了課程設置雜亂、就業方向不明、社會認可程度低等問題,成為制約專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研究的意義
根據教育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明確了公共事業管理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科技、環保等專業方向。然而,相對于師范院校、醫學院、體育學院等這一類專門學院而言,一般綜合性大學其專業方向和專業優勢較為模糊和不清。這樣,使得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定位很空泛,培養方向不明確,學生畢業后也沒有明確的市場需求方向和職業定位。為了克服這種現象,需要研究河北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進而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優化課程體系,突出專業特色,注重應用技能的開發,從而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突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現在師范院校、醫學院等高校都設置了公共事業管理的教育管理、衛生管理等專業方向,學校里也有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公共管理專業,通過專業定位和優化研究可以進一步明確培養方向,突出與同類和相關專業的差異。
(二)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通過人才培養定位和優化研究,可以彰顯河北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明確了學生的就業方向,避免培養與市場脫節;同時在課程體系上,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升學生專業管理能力,增強其社會適應力與職場競爭力。
(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的模糊和不清,使其成為“萬金油”,導致學生無所適從,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積極性差。通過研究可以有效改善這種狀況,明確學生學習目標,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培養過程中,強化案例教學、社會調研、專題討論等教學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分析
目前,河北省的河北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經貿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均開設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其中河北師范大學和華北理工大學培養方向明確為教育管理和衛生事業管理,其他學校沒有明顯差別。因而,河北大學作為一所省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承擔著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重任,在分析社會發展環境的前提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上需要立足于河北,尋找其專業定位特色。
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和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參與,推進公共服務購買。非營利組織是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都不斷加強,多元治理格局逐漸形成,也成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重要承擔主體。因此,河北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上要考慮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河北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創建于2003年,專業屬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于2006年取得MPA專業學位授予權,是河北省重要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基地。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結合學校專業優勢和管理學院雄厚的公共管理類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定位是在具備系統的公共管理理論和方法與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文化事業管理和非營利組織管理方向,兼顧教育事業管理。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以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為目標,強調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務性和應用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在行政管理部門或文教、非營利組織等組織從事管理工作。這樣,在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模式的引導下,進一步優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
由于河北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重點發展文化事業管理和非營利組織管理,兼顧教育事業管理,在人才培養上強調專業的實務性和應用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需要體現專業的定位和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突出文化事業管理、非營利組織管理和教育事業管理,強化管理類課程群設置,以應用和實踐課程群為輔助,著眼于學生未來廣泛的畢業去向。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以專業發展課程為核心,在拓寬專業口徑、強化管理基礎的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和專業優勢,設置特色課程,從整體上優化課程結構,構建一個相互銜接、相互滲透、分段實施、總體安排,多層次、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即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專業發展核心課程模塊+專業發展拓展課程模塊+應用和實踐課程模塊。各模塊課程之間有機配置,從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科基礎課有: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共政策學、社會學概論、組織行為學、財政學、會計學原理、教育學原理、企業管理、社會保障學等;專業發展核心課程有:公共事業管理概論、公共關系學、文化事業管理、社區文化建設、教育管理學、文化產業概論、行政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非營利組織管理等;專業發展拓展課程有:文化資源概論、文化發展政策、地方文化品牌建設、教育經濟學、教育政策法規、教育預測與規劃、非營利組織戰略規劃、非營利組織績效評估、非營利組織營銷、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電子政務、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應用和實踐課程有:秘書學與公文寫作、公關策劃、管理統計學、社會調查研究、管理信息系統應用、信息獲取與利用、公共事業發展調研、非營利組織發展調研、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實驗、電子政務實驗等。
主要參考文獻:
[1]孫孝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及其模式透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
[2]岑乾明,宋衛琴.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J].前沿,2010.11.
[3]龍興武.基于區域定位的地方性大學應用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1.2.
[4]謝舜,蔣永甫,胡玉蘭.基于專業核心競爭力的特色專業建設的探討[J].高教論壇,2012.6.
[5]何云峰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及特色化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1.
[6]劉爽,張素羅,賈麗鳳.以就業結構為導向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探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