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摘要]隨著經濟會的不斷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聯系日益增多,因此對于很多高職院校而言,通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高校的長期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常象。尤其是在經濟形勢不斷好轉的社會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長期以來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筆者調查,目前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有效發展,不利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現狀。本文將就高職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基于就業為導向對高職教育教學進行創新,以期更好地促進高職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職;就業導向;校企合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00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0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就業之路打好基礎,是高職學校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科學的辦學模式,特別是在當前嚴峻的社會就業形勢下,校企合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有利于高職教育專業學生今后的就業。
一、高職教育教學現狀
目前,在高職教育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許多院校中始終維持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記憶課本的原理、理論跟機械的操作內容,學生被動地學習跟模仿,學習僅為應付考試的這種教學模式。從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生只能片面的理解學習教育課程中的內容,無法良好的掌握教育的知識,這將會在未來學生在更新教育知識時起到障礙作用。
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創新培養能力的環節不從實際出發,實用性差,專業能力不高,大多只能紙上談兵,無法滿足社會對創新型專業人才的需求。教育這門學科需走在時代的前沿,保持先進性,學生需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時還要與時俱進,取得行業內的最新資訊,這樣在將來踏入社會時才能較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跟教育行業內的變化。
二、構建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的作用
在學校里面學習,通過老師的傳教,學生主要學習到理論知識,出社會就業,無法把學習到的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過程中。增加實踐教學,學生親自接觸到社會基層工作,甚至可以直接接觸到工作中的實際案例,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再輔助課本知識,把課本知識更好地轉化為動手能力,這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就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再者,學生深入社會,能夠接觸到更多社會人,可以建立一定社會關系,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更可以學習到他人身上的優點,完善自身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里面,有不少教師不愿意到社會實踐中去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實際業務,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生的教學。通過實踐教學,教師可以邊學邊教,運用已有的知識指導實踐,反過來也可以通過實踐提高知識水平。學校和企業合作具有一定的牽引作用,通過實踐教學,學校可以把教學成果教學資源整合起來,進行教學改革,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其中,整合資源包括整合學校和企業的資源;而改進教學方式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實踐,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可以提升學校辦學的質量,提高畢業生服務社會的能力。
三、促進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優化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應用分組協作式教學
對于一些較為基礎、簡單的問題,老師必須要求小組成員獨立完成,對于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讓組內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老師可以先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完之后,讓各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相互合作完成所要解決的問題。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了高職院校師生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校企合作的辦學成本。由于在我國傳統的合作辦學模式中,企業的實際發展效益往往低于預期,因此大多數企業在合作辦學過程中逐漸退出了合作,所以增加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成本。但是,通過現代化的校企合作共建模式,使企業的員工與高校的學生都可以進入學校的產業園區接受相應的教育和培訓,從而實現了校企資源的優勢互補。
(二)采取雙師團隊共贏模式
與傳統辦學模式不同,集團公司主導下的雙師團隊共建模式主要是充分發揮集團對的人事以及財務等特殊社會權利,通過不斷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進一步主導高職院校與企業實現更好的深度交流與合作。這種合作辦學模式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需要不斷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主體性作用,結合不同企業的不同運作形式與不同的管理文化,對企業員工進行人性化管理,而高校需要為企業員工提供完善的基礎服務設施、設備,企業同樣需要為高校教育專業的發展改革提供信息資源、資金與社會實踐平臺;一方面,為企業節省內部員工教育培訓成本;另一方面,為高職院校師生提供系統的實踐環境。
(三)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
據筆者研究,現階段,部分高職學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時通常會采用電腦教學,而且是人手一臺,其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教師往往將知識點一帶而過,沒有進行重點的講解,而學生在應用電腦學習時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導致教學質量不高,而如果同時應用PPT的授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豐富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單單只將課堂中的內容應用多媒體展示出來,更多的是延伸一些相關的知識使學生能了解到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比如在學習《電腦繪圖》的時候,教師可以找一些應用電腦繪圖非常厲害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好,而高手在繪圖時熟練的技能往往會讓學生覺得驚嘆,從而也提高了對此類教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質量得以大幅度提升。當然,教師在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還應發揮自己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教育教學的樂趣。
(四)拓寬學生校外實踐的渠道
1.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實踐出真知,以外貿類專業為例,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到相關外貿公司或者涉及外貿業務的單位去上班,轉化學生校內學習到的知識。學生通過參加實踐,可以深入社會進行鍛煉,這樣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增加學生的知識貯備,增長其才干。學校也可以分配學生做一些行業調查,對地區內涉及到外貿的企業、海關等進行調查研究,從而調動學生深入基層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在校學生的綜合素養。
2.實習基地實踐
學校進行校企合作時候,要選擇外貿業務以及企業制度比較健全的企業,與這些企業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把企業當做學校的實踐基地,在基地開展校外實習。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學習,請企業管理層講解涉及外貿的知識,日后教學提供教學信息。學校也可以分批組織學生到基地參觀,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業務過程,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
結束語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本質就是為了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解決當前新形勢下我國高校教育專業學生嚴峻的就業問題。因此,在此過程中,校企合作運作模式的主體就是高職院校,它不僅肩負著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任務,而且具有提高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以及改善我國就業環境的光榮使命,所以高職院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性的人才,但是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中離不開當地政府的主導性作用。為了更好地促進校企實現經營運作的雙贏,政府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