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萍
【摘 要】美育就是審美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所有的教材都有美育的因素。我在教低年級學生識字時,發現從漢字明快的讀音、形象的結構、豐富的字義上也能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育素質。因此,我們把識字課上成一堂融識字、美育于一體的綜合課。
【關鍵詞】美育 讀音 形象 字義
美育就是審美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過對美的欣賞和創作,發展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樹立學生美好的理想。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小學所有的教材都有美育的因素。我在教低年級學生識字時,發現從漢字明快的讀音、形象的結構、豐富的字義上也能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育素質。于是,我把識字課上成一堂融識字、美育于一體的綜合課。
一、 音中促美
中國的每個漢字都有明快的讀音,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易讀錯音,錯音聽起來使人覺得很別扭,很不舒服,這就顯得不美了。于是,我通過比較美與不美對學生進行感受美的教育。 [WTXT]
如“子”的讀音是平舌音zi,讀起來清晰有力,和“桌”合在一起讀輕聲,輕輕帶過,給人以輕快之感。但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易混淆,不平分翹舌音,讀成zhi,這樣,桌子讀起來就較難聽。于是,我把桌子(zi)和桌子(zhi)放在一起,讓學生每個讀兩遍,說說你覺得哪一個好聽。通過比較,學生能分辨出好聽與不好聽,這就使學生感受出美與不美,培養了學生的美感。久而久之,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再如“兩”的聲母是“l”,有的學生易讀成“n”,變成了“niǎng”,聽起來含糊不清,我在講解完“兩”的字義后,讓學生比較liǎng和niǎng哪個讀起來順口,哪個符合平時小朋友的習慣用語。學生通過對比、聯系生活,自然而然感到兩(liǎng)的讀音較為美,符合生活實際。因此,通過比較字的讀音,并聯系生活,也能培養學生的美感,并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之中的美。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山、四、流……”真是舉不勝舉,我們要善于觀察、挖掘,正確運用,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讓他們領會那些文字讀音的精美的獨到之處,讓他們在美的文字讀音中感受美,培養審美能力。
二、 形中促美
寫字是識字的一個重要部分,寫字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求把字寫得正確,更要把字寫得美觀。這種審美感不能硬塞給學生,因為學生對字的結構規律難以領會,有的只是依樣畫瓢,還有不盡美之處。因此,我們應該運用淺顯的比喻,直觀的顯示和生動的故事配合講解,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感知。
如“他”字是左右結構,“亻”應寫得小點,而“也”寫得大點。于是,我講了個小故事:一天,一個瘦子和一個胖子來到一個房里,他們要分房子,小朋友想一想,誰的房子應該大一點呢?答案顯而易見。在此基礎上,我再板書“他”,學生就易于接受了。這樣運用淺顯、形象的比喻,簡短的故事很快讓學生掌握了“他”字的間架結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著,在學生余興未盡之際,再讓學生說說怎樣寫好“地、清、河”加深印象,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使他們對這一類型的字的結構有一定的掌握。
再如“樹”是左中右結構的字,可拆成三部分“木”“又”“寸”,我把“樹”字剪成三個字形,讓一個學生像玩積木那樣拼字,其他同學評價。拼成的“木又寸”字和寫的“樹”字在結構上哪個好看,哪個和諧?繼而讓學生回答,為什么不好看,應該怎樣改?學生通過比較,爭先恐后地回答:“只要將‘木和‘又的‘捺改成‘點。”這樣,一個和諧一體的“樹”字就呈現在眼前了,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這種左中右結構的字的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分析“燈、秋、把”等字的結構,并練習書寫,進行鞏固。這樣,學生都能把字寫得既合法度又漂亮,更主要是讓學生有了初步欣賞美的能力。
漢字形象的結構是一種美的結合,老師不能視而不見,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利用漢字的結構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讓學生在習字中得到美的感受。
三、 義中促美
每個漢字都能表達一定的意義,老師應該讓學生逐個體會、明白。與此同時,我們應善于挖掘字義中含思想情感美的因素,讓其滲透在教學字義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陶冶學生的心靈。
如“愛”是“喜愛、熱愛”的意思,在理解“愛”的意思時,可讓學生在組成的詞(喜愛、熱愛、愛護……)中去體會。“熱愛”就是非常愛,讓學生說出熱愛誰。學生的答案不盡相同,有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老師可以利用這些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這對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樹立雄心壯志,無疑是頗有裨益的。
又如“己”是“自己”的意思,在講解“己”的字義時,我舉出了“舍己救人”“先人后己”兩個詞語。然后講解詞義:“舍己救人”就是不顧自己的安危,去救別人;“先人后己”就是做任何事先考慮別人,最后想到自己。最后,我舉出班內在這些方面做得較好的學生。這樣聯系實際進行教育,使學生從小心中有了別人,能為別人著想,升華了他們的道德認識。
字義是字的靈魂所在,老師在講授字義時,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