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摘 要】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知識,內容博大精深,文化流傳千年。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關系著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對國家的認知,是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教育 讀書 認知
一、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在我們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只會讓我們認字,背課文,講解文章的意義;考試的時候為學生劃重點,對于考試的內容教師教得很多,但是對于人文知識的培養卻是非常少的。
很多家長不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只看重成績。對于家長來說,尤其是中國的家長來說,他們看重的是試卷上的成績。成績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他們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家長衡量孩子的標準也是在學習成績上,考進重點大學是每個家長的期望。因此,學生課余的時間大多數是用在補習文化知識上。
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成績而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期末考試的時候拿個好的成績這就是最大的愿望。很多學生認為到學校來就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在公交車上不給老人孕婦、讓座,很多人在過馬路的時候是不看紅綠燈的,很多人在結賬的時候不排隊,還有很多中國的游客在國外亂扔垃圾、隨地小便。這些現象的發生,說明我們的教育是有很大弊端的。我們重視知識的傳授,卻忘記了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二、 小學語文教學培養人文素養的意義
教師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我們中國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就是因為我們重視教育、尊師重道。早在文化的緣起就將孔子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立為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圖騰。而對于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最困苦的歲月、最艱難的日子里,總有人不拋棄,總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還于我們的神壇。教師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我們難道要培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嗎?我們要以成績去衡量一個學生的優劣嗎?我認為一個品德素質好的學生比一個成績好的學生更加珍貴,教育的目的是讓我們學會做人,有基本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教育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凈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
家長要明確為什么要讓學生接受教育。近幾年來“讀書無用論”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很多年輕一代的人會覺得讀書有什么用?很多沒有讀書的人在社會上也混得很不錯,有的讀了大學的人還找不到工作。因此前段時間有這樣的一段話:“人,為什么要讀書? 舉個例子,當看到天邊飛鳥,你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好多鳥。當你失戀時低吟淺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千萬遍地悲喊:‘藍瘦,香菇!?!碑斎贿@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人知識,更是提高個人的修為,增強我們對生命的感受力,從而更好地認知自己,并且不斷地提升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作為追名逐利的工具,不能為了攀比誰家孩子的成績好,誰家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用這些枷鎖束縛孩子的成長。
學生自身要明白教育的意義,學習的意義。“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隨著生活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于無暇去思考諸如“我們是誰?我們想要做什么?”此類問題。還記得周恩來說過“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的古人也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修身,而修身主要的意思就是端正思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文素養。很多學生在接受十幾年的教育之后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感到非常迷茫。我們之所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與悲哀。自古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從小學開設宗教課;在德國,哲學是中學生必修課;在日本,學生除有繁重的功課之外,還要去參加茶道培訓、藝術鑒賞這樣的活動,但是在我們看來這些有什么用啊?日本的老師說這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心,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同學們了解自己。如果學生不了解自己,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如果個人都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么國家和民族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怎么會有在戰火中依然強大的以色列?怎么會有在二戰的廢墟上崛起的日本和德國?我們的國家更是如此。教育就是幫助我們認知自我,幫助我們民族認知自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掌握個人的命運,并且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
三、 結語
我們作為教育者,作為受教育者要始終謹記,我們讀書的終極目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為學生,首先我們要修身,要培養我們的人文素養,才能正確地認知自己,才能真正地明白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