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
[摘 要]教育的根本旨趣是“解放兒童”。“讓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想,不僅昭示著教學范式的變革,更是教學價值旨趣的回歸。在兒童數學教學中,只有實現“知識世界”與“兒童世界”、“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深度融合,“讓學”的課堂才是學生“真學”的課堂。
[關鍵詞]讓學課堂 真學課堂 價值旨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5-091
海德格爾說:“教難于學,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讓學。”在兒童數學教學中,“讓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教學情懷,一種教學品格和精神。
一、“讓學”思想的教育哲學內涵
“讓”者,“指引、誘導”也。“讓學”不是教師的“無為”,而是“無為而為”“無用之用”。“讓學”思想構筑的課堂是學生“真學”的課堂,是“還學于生”。王尚文先生認為,“讓學”有兩個層次:一是“讓熱愛”;二是“讓實踐”。“熱愛”是一種心理狀態,“實踐”是一種行動方式。筆者認為,“讓學”要實現“三個世界”的深度融合。
1.“知識世界”與“兒童世界”的深度融合
數學知識是理性化的,而兒童卻是“感性的王子”。數學知識如何融入兒童,兒童如何走進數學世界一直是數學教育執著探尋的深度命題。“讓學”思想要求兒童數學教育以“學”為中心,讓學生沉浸于“數學世界”,充分發揮自我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和建構性。
2.“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深度融合
“成人世界”也是一個理性化的世界,成人的許多要求在兒童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兒童的感知、審美和理解與成人截然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走進“兒童世界”,成為一個“長大的兒童”。“讓學”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兒童,要善于揣摩兒童的數學學習心理及學習障礙,善于俯下身子與兒童肩并肩看美麗的數學風景。
二、“讓學”思想下的數學教學實踐
“讓學”思想下的數學教學實踐是數學教學價值意義的本真回歸。在實踐中,教師不僅僅要“讓熱愛”“讓實踐”,更要“讓時空”“讓觀察”“讓展示”“讓表達”……教師唯有“善于退、足夠的退,退到不失去引導性的地方”才是數學教學的藝術展現。
1.目標內容——我的數學我做主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制定教與學的目標,這樣的目標由于缺少學生的參與而缺乏凝聚力和指向性。“讓學”思想下的教學實踐將學習的決策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定制學習目標,真正做到“我的數學我做主”。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筆者讓學生“前置學習”,嘗試制定課堂學習目標。學生展示成果:①知道什么是百分數;②知道分數與百分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③知道百分數有什么作用。可以說,學生為認識百分數制定的學習目標恰中肯綮。不僅如此,學生還對彼此的目標提出質疑,如“既然生活中有百分數,那么生活中有沒有十分數、千分數、萬分數呢?”“百分號用%表示,那么千分號、萬分號怎樣表示呢?”正是由于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才產生了如此多樣化的思考。
2.探究展示——我的數學我精彩
“讓學”思想下的課堂是學生“真學”的課堂。在“讓學”課堂上,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猜想、數學探究、數學展示。教師給學生提供“學的舞臺”“學的動能”,指引學生學的方向。學生的數學探究力、表達力、實踐力以及合作力都能得到顯著發展。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筆者首先出示了圓柱、圓錐、長方體、正方體、三棱柱等不同的幾何形體模型。學生紛紛選擇“圓柱和圓錐”,理由是它們的底面都是圓形。接著,筆者又向學生出示了四種不同規格的“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再次讓學生進行選擇,他們紛紛選擇“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理由是只有控制了圓柱及圓錐的底和高,才能獲得由于圓柱和圓錐的形狀不同而導致的體積差異,這是受到了科學課上的“對比實驗”的啟發。在“對比實驗”中,一般只允許出現一個變量,才能發現由這個變量的差異所導致的不同結果。最后,筆者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他們有的用沙子進行實驗,有的用水進行實驗。經過小組合作探究,在全班展示階段,學生又發現,用水做實驗的小組每次圓錐往圓柱里倒水正好是三次,而用沙子做實驗的小組總是三次少一點或多一點。經過討論,原來是由于沙子間的空隙所致。
3.延伸創新——我的數學我豐富
學生不應當是帶著句號走出教室的,而應當帶著感嘆號、省略號、問號繼續進行課后的拓展、延伸、創新。“讓學”思想下的學習實踐過程是學生“自我豐富”與“自我完善”的過程,要讓學生的學習從“近點”走向“遠點”,引領學生的數學視界從狹隘走向廣闊。如在教學“認識小數”后,筆者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0.3。作業單中,學生有的用長方形表示整數1,有的用線段表示整數1,多樣化的思維得到確證與表征。
“讓學”思想下的數學教學范式近似于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它不是灌輸、預設或壓制,而是啟發、生成和引導。在“讓學于生”的“讓學”教學實踐中,放飛著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想象,激發著學生的數學潛能。在“靜悄悄的革命”中,以生為本的“真學”課堂得以建構。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