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紅
[摘 要]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多是經典佳作,常常留有些空白點,給讀者予自由想象的空間。補白帶給學生的是文本體驗的內化,是思想情感的提升,更是思維水平的發展。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背景處、情節處和拓展處進行補白,讓學生感受文本的內蘊,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升華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在文字的浸潤中成長。
[關鍵詞]閱讀教學 文本 補白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22
留白,即在藝術創作中留出“空白”,讓讀者發揮想象力,領悟神韻,聆聽弦外之音,從而取得“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現文本中的留白之處,讓學生深入文本的情境,走入作者的心境里進行補白,激活思維、升華情感,讓他們在文字的浸潤中茁壯成長。
一、背景處補白,激發對無字句的興趣
語文教材所選的文本,多是名家名篇,是作者人生經歷和積累后的傾吐。由于小學生在生活環境、生活體驗等方面都與作者相距甚遠,即使作品再好,他們也無法感知文本的精妙之處。為此,教師要給學生體驗文本,利用背景的補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如,利用前置性任務或者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補白寫作年代、作者背景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體驗,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與文本的溝通。例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教師說: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游玩,好嗎?(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座古城,水路相通,石橋浮現)面對這樣優美的畫面,孩子們心中充滿了向往之情,對威尼斯小城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接著,教師讓學生想象一下“威尼斯小艇”的樣子。有的說像月牙,有的說像豌豆。在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中,教師多媒體出示,將“小艇”的形象呈現在孩子們面前。“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樣營造出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滿足了孩子們的成就感。在背景的補白中,孩子們走進了威尼斯,認識了小艇,全身心沉浸于文本之中。
二、情節處補白,邂逅無字句處精彩
創作文本時,作者往往在行文中留下一些空白之處,等待著“懂”的人前來造訪。語文教學,講究的是文字的藝術,通過形象的語言和具體的文字,讓縹渺的想象有了著落、依托。正因為想象的融入,才讓語文教學充滿美麗的色彩,讓語文課堂有了生命的靈動。為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補白文本背后的情節,以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知文本的寬度,增加文本的厚度,在無字處邂逅精彩。例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師生聚焦父愛,一同感受父愛的“了不起”。
師:隨著時間的流逝,父親奮力挖掘著,此刻他的心里會想什么?
生:他一定會想,兒子還活著,一定還活著。
師:聯系上下文,父親還可能怎樣想呢?
生1:趕緊挖吧!希望快點找到兒子,希望奇跡出現。
生2:我絕不能停下來,兒子等著我呢。
師:在漫長的38個小時里,這位父親就這樣伴著孤獨與苦悶,身心俱疲……
接下來孩子們的朗讀充滿了緊張和期冀。情節的補白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推動了情感的升華,更成就了課堂的精彩。在教師的引領下,孩子們想象補白,領悟作者獨具匠心的表達和布局安排。
三、拓展處的補白,豐富無字句處的內涵
“為師不識語文味,教盡經典也枉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多是大家之作,寫作風格、語言運用有著許多獨到之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捕捉到言語運用的規律和言外之意,并讓學生有效拓展,一定能點燃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前行,增進對文本的理解,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即將下課,孩子們還沉浸在文本中。于是,教師抓住這難得的契機,讓學生把“鳥的天堂”看作一處旅游勝地,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一篇導游詞。在這樣的拓展環節中,孩子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奮和喜悅:“你聽過巴金爺爺筆下的一篇美文嗎?你聽過百鳥和鳴,感受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嗎?你見過一棵長成綠洲的大樹嗎?那就來鳥的天堂吧!”孩子們的語言細膩傳神、生動有趣,每一個句子都表現出對綠樹的呵護、對鳥兒的親近、對自然的熱愛。有了這樣的補白,孩子們對鳥兒的感情深了,對作者的理解透了,對文本的感知和語言的運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總之,補白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態度。補白帶給學生的是文本體驗的內化,是思想情感的提升,更是思維水平的發展。教師一定要立足文本,善于發現空白、填補空白,縮短生本的距離,讓學生沿著作者的心跡前行,任思緒飛揚,邂逅不曾預約的精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