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麗
[摘 要]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如課文的“空白”點、生活的感觸點、文本的單薄點、課文的典范點等,引導學生入境體驗、合理想象,把跳躍的情節補寫具體,把省略的內容補寫完整。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閱讀課堂 有效練筆 思維訓練 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75
中國的國畫創作中有留白藝術,我們的語文課文中也常會給讀者留下空白,或情節上稍有跳躍,或敘述上有所省略。這給學生的想象活動留下了馳騁的空間,給學生的練筆活動留出了自由的時間。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注重言意結合。教師怎樣用好教材這個例子,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覺得課堂小練筆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而有效地進行以讀促寫的訓練,關鍵還在于尋找隨文練筆的有力著眼點,并落腳到每篇課文中。
一、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無聲之處勝有聲
文本中有許多“空白”處,這些“空白”處暗藏著精彩的無聲語言,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小練筆的機會。教師必須充分地研讀文本,憑借這些極具內涵的“空白”點,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著力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呈現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變“無聲”為“有聲”。
如《姥姥的剪紙》一文第12節:“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蔽以诮虒W這一段時說:“同學們,這句話中的省略號里面還藏著許許多多的小兔子和老牛,你還知道有哪些嗎?”一個“藏”字激起了學生找出躲起來的兔子和老牛的興趣,學生的思維如“噴花的飛泉”:“唱歌的兔子,跳舞的兔子,撓癢癢的兔子,互相比美的兔子,在媽媽懷中撒嬌的兔子……”學生既有了自己個性化的想象,又遵循了文本的主基調——突出“我”的頑皮、活潑、可愛、充滿童真;凸顯姥姥的慈祥、疼愛、勤勞、善良、會剪紙。學生學到這里,我并沒有罷休,而是順勢引導:“同學們,剪紙不僅體現了姥姥高超的技藝,還體現了姥姥對‘我的疼愛,‘我對姥姥的思念,它如同橋梁連接著我與姥姥之間的濃濃親情。你能把你所想象的兔子和老牛也送進文字中,寫出一個具有濃濃親情的故事嗎?比一比誰的故事最感人?”這樣“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問題,再一次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們紛紛認真地回憶起來,埋頭寫起了故事。看著他們飛舞的筆尖,品著他們筆下流淌出來的一個個深情的故事,我知道“此時無聲勝有聲”。不需多講一個字,他們已經用故事告訴我,他們讀懂了這份濃濃的祖孫情;他們已經用故事告訴我,他們會用文字來表達這份祖孫情了。
言意共生的小練筆符合課標精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課程實驗過程中生成性的資源因素?!?/p>
二、捕捉生活的感觸點,動情之處吐真言
陶行知說過:“生活和教育是一個東西,而不是兩個東西。”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感情發于筆端時,教師要善于鏈接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充實他們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自然地獲得知識、習得語言、陶冶情操。
我在《愛如茉莉》的最后部分設計了一個環節。
師:請同學們仔細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尋找并發現生活中飽含愛的細節,把它寫下來,與我們共同分享愛的滋味。
生1:我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早晨起床,我以為肯定沒有早餐吃了??墒?,當我起床后,卻發現媽媽已經拖著疲憊的身體開始為我做早餐。吃著這充滿愛的早餐,我心中涌起了陣陣的暖意。這件事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知道了“愛”可以為我遮風擋雨。
生2:夜深人靜了,我躺在床上久久難以入睡。突然,門外響起輕輕的腳步聲。我趕緊閉緊眼睛裝作已經進入夢鄉。我從瞇縫的眼睛里看見媽媽躡手躡腳地推開門,來到我的床前,把我伸出被子的手輕輕地放進被子里,然后又幫我把被子掖好。我覺得愛是無微不至的關心,愛是有溫度的——那就是溫暖。
……
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情感積累,學生表達、傾吐的愿望十分強烈。這樣的隨文練筆,有效地鏈接了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情動而辭發,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尋找文本的單薄點,簡潔之處顯厚重
在文本的單薄處設計小練筆訓練,能活化詞語、句子的形象,變概括為具體,變抽象為形象,能使語言飽滿、豐潤、富有生命力。
課文《師恩難忘》第8自然段寫道:“有一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這段相遇的情景作者寫得較為簡潔,只是幾筆帶過。在教學時,我安排學生用第一人稱敘寫 “我”與田老師在村邊見面的情景。一個學生寫得十分精彩:
那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見了田老師。此時的田老師已年過六旬,他拄著拐杖,身子略顯佝僂。只見他兩鬢斑白,一道道皺紋已爬上了那寬闊突出的額頭。他還是那么慈祥。我一見田老師,立刻上前行禮,田老師慈祥地望著我,仿佛在看一個孩童,但他記不起我是誰了。他慈愛地問我:“你是……”我連忙上前一步:“怎么,您記不起我了?我是劉紹棠,那時,還經常聽您講故事,每次都聽得入迷呢!”“哦,是紹棠??!”老師激動得緊緊握住我的手,“你現在是大文學家啦!我能有你這樣一個學生,知足啦!”田老師無不自豪地對我夸贊著?!跋肽菚r,我只不過7歲。是您,是您用那汩汩的文學泉水澆灌了我,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我一生都不會忘記?!蔽疑钋榈貙蠋熣f。田老師和藹地看著我,微笑著聽我說……漸漸地,天色晚了,我伴著老師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落日的余暉照耀著老師,也照耀著我的心房。
此刻,學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實、豐盈起來。仔細回味著本課的教學重點,實則就是讓學生通過理解“恩”來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學生從中也讀到了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東西。可見,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是隨著課文的結束而結束的,練筆訓練更是給予了學生一個新的閱讀平臺,為學生鋪設了一個又一個的訓練起點。
四、模仿課文的典范點,讓仿寫融會貫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葉圣陶說過,教材就是個例子。對于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言片段,我們只要很好地進行預設,選擇好典范片段,如文中典型的語言表達方式、典型的表達手法與技巧等,把這種典型找出來,并付之于小練筆中,就既能使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我在教《望月》一文時,讓學生仿寫小外甥和舅舅背詩那一段對話。很多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知道了如何去寫對話。
師:昨天,老師讓你們搜集了有關月亮的古詩,哪位同學來背一背?
師:文中的小外甥與舅舅也來了一場“背詩會”,咱們分角色來讀讀。
師:小外甥背一句,舅舅回應一句,叫你一言我一語,最后的省略號表示兩人的對話沒有寫完。請同桌間也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背一背有關月亮的古詩。
師:請仿照書中的對話部分,把剛才與同桌背詩時的情景寫下來。
在反饋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學生不僅掌握了對話這一語言形式,還能仔細觀察同桌對詩時的神態。
小練筆訓練立足于“小”字,追求一個“實”字,正成為閱讀教學的“新寵”,備受教師們的關注。課堂練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閱讀教學中,巧妙、有效地處理好閱讀與練筆的關系,定能放飛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勤于總結,就一定能發現更多有效的好方法。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