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素瑩
摘要: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戰場,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廣大教師追求的目標,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策略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探討了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有效策略
新課程引領教學理念的更新,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潛心研究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和學生,采取恰當的方法和策略,優化自己的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數學學習氛圍,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學活動形式化,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活動過程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但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往往只是走形式。例如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往往置身于討論之外,不能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意見和想法,只注重結果的一致性而不能把持有不同觀點學生的解題思路展示出來加以交流討論。
2、教學方法單一性,遏制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設計中很多教師喜歡墨守陳規,教學方法單一,千篇一律,直接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下降,課堂效率也就無法保證。
3、結論記憶化,缺乏有效的過程性和探索性教學過程在數學教學內容中,存在很多需要記憶的概念和結論,老師一味地強調概念的敘述而不重視實質,學生在不理解的情況下機械化地記憶會造成記住了結論卻不會應用的僵局。
二、確立課標理念基礎,進行有效備課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課首先從學生有效預習和教師有效備課開始.備課時,教師要緊緊依托課標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對于數學某章節的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做到不僅自己心中有數,更要有實踐經驗,并且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為此,教師還要提前一周集體研究下周備課時的教學方案,因為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科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主要突出在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下工夫.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而緊張的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要對所教的科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愛好,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一位老師,必然也喜歡這位老師上的課,形成老師越喜歡我,我越喜歡這位老師的課,越學越起勁的良性循環。所以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都喜歡的老師。教師的每一個親切的稱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和充滿愛意的微笑都可以無形中縮短師生情感上的距離。最后,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共同探究知識,共同解決問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這樣的課堂必然高效。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把“自主探究性學習”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落后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式學習,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知識。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筆者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圓,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同學們情緒高漲,思路各異,有的小組竟然用了五、六種畫圓的方法,如用圓規畫圓;把圓形物體放在本上沿著它的邊畫圓,用繩子和鉛筆畫圓;用圖釘、繩子和鉛筆畫圓等等。在用繩子和鉛筆畫圓時,中間的學生按住繩子,其余同學用接力的方法把圓完整,還有的轉不動筆就干脆轉本子。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生和諧地發展。應該說:只有在課堂教學把探究式學習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擺正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高效課堂的構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五、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化靜為動
借助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多媒體所創設的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學得主動、輕松、愉悅。如:《千米的認識》這一課教學難點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課件演示公路上車輛經過1千米路面上里程碑的過程,還可以演示200米操場跑道,跑幾圈就是1千米?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學時說不清,靠掛圖、板書也難講解清楚的知識,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悅耳動聽的音樂中加深理解,消化掌握。
六、強化練習當堂檢測,鞏固教學效果
練習的目的有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展.練習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復.重視課后的輔導,對于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七、結論
在新課改的道路上,一個真正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并不是把某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做到極致就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提高,而是要在不斷學習、大膽嘗試和總結中,尋找到與自己、與學生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突破課堂教學的瓶頸,實現課堂效率質的提高,保障教育教學質量,適應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的教學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