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劉靖++劉連++劉芳(通訊作者)
【摘要】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都重在講人體機能,學科相近,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的新形勢,筆者教研室開展了這兩門課程的整合教學改革,通過討論制定教學大綱、編撰教材以及在護理學專業實施教學,通過實施發現,整合改革能較好地解決了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時數減少的問題,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以及上課積極主動性得以提高,但改革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繼續完善。
【關鍵詞】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東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和省級教學團隊“基礎醫學教學團隊”資助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31-02
生理學是醫學重要的基礎課程與主干課程,是每個醫學生必須掌握的正常人體功能與機理的學科,其內容具有邏輯性強,知識點多的特點,相當多的內容較難理解和接受,病理生理學是醫學基礎課與臨床課程之間的橋梁課程,其內容更是一環扣著一環,邏輯性更強,理解與接受更加困難,在當前醫學基礎課程的學時明顯縮減的情況下[1],想深入掌握微妙復雜的人體機理與疾病的發病機制,教學難度可想而知。同時又要較好完成現代教育對學生具有解決問題具備創新思維的教育任務,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2]。
為此,我們把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兩門有機整合,同時加強與臨床疾病聯系,尋找適合并能適應現代特征與教育要求的改革方法。
一、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整合的優勢
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均側重人體功能與機制,生理學重在正常機體的活動規律與機制,病理生理學則重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機制,均重在功能,均是功能性、實驗性的學科,并且兩門課程研究水平相同,一般生理學課程開在病理生理學之前,病理生理學為加強前后連貫性以及邏輯性講述清楚,部分內容會重復前面生理學內容,現把兩門課程有機整合,既可避免不需要的重復,又能較理想的解決了醫學基礎課程學時縮短的問題,也能把重點難點多講講透,兩門課程具能與臨床病例聯系,尤其是病理生理學,整合之后騰出更多時間聯系生活與臨床病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鍛煉思維的能力,甚至有時間把新發展的新知識帶到學生面前,開闊學生視野。
二、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整合的要素
1.教師要扎實掌握生理學與病理生課程內容
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雖說均是講述機體規律與機制的學科,但是在大部分醫學院線雖同屬于基礎學科,但分屬于不同教研室,由不同教師承擔教學任務,而在我們學院,這兩門課程在同一教研室,上課教師多年按照系統疾病同時負責這兩門課程,所以同時熟悉這兩門課程,有條件有機整合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為此我們細心編撰了一部整合教材。
2.教師知識面要寬廣,教學內容要豐富
生理學教學內容具涉及到全身各個系統器官的活動規律與機制,知識點多,難點多,要想深入淺出的講透講明,教師必須靈活運用日常生活中的涉及有關知識,要注意搜集典型的生活實例、網絡報道、科學講座及臨床案例,把這些穿插到理論課講述中,既豐富了課程內容,又能提高學生興趣,有了興趣,就會專注,課堂效率就會提升,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討、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掌握蘊涵其中的理論知識,生理學尤其病理生理學屬于基礎“橋梁”性學科,與多學科密切交叉,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廣泛的醫學知識和一定的臨床經驗。
3.課程設計合理,與疾病聯系密切,重點難點突出,詳略得當
按照課題既定的教改理念和思路,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設計,本著既能體現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整合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又能密切聯系臨床,增加臨床案例的原則編寫教材,設計課程,比如在緒論章,除了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和機體功能調節外,整合進病理生理學的病因學的內容,在細胞章節,除了主要講述生理學的跨膜物質轉運、生物電現象,還增加了最近科研的重點信號通路的基本知識以及相關疾病,如胰島素抵抗性糖尿病,細胞增殖、凋亡以及相關疾病。由于生理學的尿生成過程與病理生理學中的腎功能不全緊密聯系,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與腎的調節關系密切,故也放在同一章節。重點難點多講,簡單淺顯的內容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學然后以習題的形式檢驗,如能量代謝的生理學內容就可讓學生在課下自學,病理生理學則要講述相關內容,即“發熱”章節。
三、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整合的初步實施及成效
我們教研室首先多次開研討會深入討論兩門課程內容的整合,接著按照最后討論的結果編寫相應教學大綱,繼而編撰教材,我們隨后在 2015級護理學專業部分班級進行了整合實施的教學試點工作,護理學專業其他班級按照傳統進行,在教學課堂上根據內容采用了多種教學模式,比如討論式、提問式、TBL式等,通過對比教學效果,細心觀察學生上課反饋,學生直接談話,發現上整合課程班的學生上課的活躍度、專注度以及積極主動性有所提高,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分析能力方面明顯提高。具體成效如下:
1.學生自學能力得以提高
學習是一個伴隨終生的過程,學生大學以前的小學、初高中的學習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老師被動接收,上了大學要慢慢學會自學,學會高效率的自學,何況現代網絡發達,自學途徑多。先自學簡單內容,比如我們的“能量代謝與體溫”章節就較簡單易懂,我們嘗試讓學生在課下自學,剛開始以思考題的形式把重點留給他們做,并且在網絡上也能學到較多的知識,老師也會提醒學生要用學到的知識辨識在網絡上查到的內容,不能全信。然后在課堂上留出幾分鐘分鐘的時間自學一些簡單段落,詢問他們這些段落講的主要內容,學會快速抓重點,學會快速歸納,這必然督促他們集中精神自學,這樣逐漸自學能力得以提高,課堂效率提高,也部分解決了課時被逐漸縮減的狀況。
2.課堂效率得以提升
高效率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界的呼聲,也是減輕學生給負擔的一種途徑,然學生騰出時間去運動、去發展興趣和去參加社團活動,全方面發展,大學畢竟不同于小中學, 尤其是公認醫學生,更應該提高課堂效率,減輕課下學習負擔。通過課堂上部分自學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我們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相關內容整合在一起,避免相關內容的重復學習,學習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比如以案例為中心的分組談論式、多媒體、提問式、互動式等,教學形式豐富多樣,學生興趣提升,課堂效率也就能得以明顯提高。
3.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床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需要具備較高的臨床分析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作為很重要的基礎科學,主要任務是夯實醫學基礎理論知識,但是絕對不應該把基礎知識與病例分割開來,而應該以解決病例為出發點為導向來引導學生思考出現此種癥狀與體檢結果的機制,理解機制防治原則就好理解。我們這次整合教材加入大量典型病例,在解決一個個病例中既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又提高了興趣,初步培養了臨床分析思維能力。
4.體會與思考
通過開始編制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整合課程的大綱、教材以及在護理班級開展教學的嘗試以及對學生反饋信息的分析,我對整合課程教學改革有一些粗淺的認識: (1)首先,在我院開展整合教學改革具備可行性,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專業特點、接受程度來逐步開展整合教學,在試行階段采用先在一定專業學生試行,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完善的形式較為嚴謹合適;(2)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及時更新醫學知識,盡可能增多臨床知識與經驗。教研室一般在基礎醫學院,教師畢業后長期只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沒有醫生執照和行醫資格,很少或基本不參加臨床實踐,病理生理的教師應該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臨床知識和經驗。但是由于上述原因,我們的教師畢業后鮮有參加臨床實踐的機會,至少應該多去聽聽臨床課程,至少多與相關臨床課程老師多多溝通,增加臨床知識;(3)課程中與課程結束時應該設置調查問卷,多多了解學生對于整合的感受與建議;(4)教學改革還需要學校教務目前增加支持度,培養計劃是兩門課程,學生畢業成績就需要兩門成績,而整合課程只有一個成績,這個問題需待解決;(5)教學整合改革還處于初步階段,教學試行中發現一些問題,還要不斷完善大綱與教材,還需要不斷努力。但是由于課時問題,我們未能在一個學期完成整合課程,故而護理學專業的考試章節內容與題目不同,未能從考試成績方面深入客觀比較分析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國興,李育.本科生理教學現狀與思考 醫學教育探索 2006,5(7):607-608.
[2]蘇博,劉鑒汶.高等醫學教育學 [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