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鵬
摘要:巴西庫里蒂巴推動城市綠色發展,取得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生產發展與城市宜居的平衡。濰坊可從規劃與行政團隊配合、系統科學的城市規劃編制、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構建和市場化的手段創新城市運營項目等方面借鑒學習,實現綠色發展。
關鍵詞:綠色發展;庫里蒂巴;濰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這是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必將對社會各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綠色發展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占據突出地位,是突破資源要素發展瓶頸的關鍵之舉,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巴西庫里蒂巴是國際城市綠色發展的榜樣,被聯合國評定為第一批“最適宜人居的城市”。其綠色發展主要經驗為:具有遠見和執行力的管理和專業團隊;多目標的綜合性規劃設計;公共交通作為切入點解決城市綜合問題;以市場化手段創新城市運營管理等。濰坊市應該從庫里蒂巴的國際經驗中借鑒其優秀做法。
一、巴西庫里蒂巴基本情況
庫里蒂巴(Curitiba),43.5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4027人/平方公里,系巴西巴拉那州(Parana)的首府和州最大城市。作為巴西第八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總人口175萬(2010年),2015年估計為188萬,擁有巴西最高的人類發展指數,2012 年獲得聯合國授予的全球綠色城市獎。根據2008年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局(IBGE)數據,庫里蒂巴名義人均GDP13000美元,超過巴西全國名義人均GDP5000美元,是巴西第四大富有城市。經濟以制造業和服務業為主,其中制造業涉及家具、紙張、汽車、水泥、卷煙、紡織品、啤酒、果汁、木材和牛肉等生產加工。現在庫里蒂巴超過80%的勞動力從事服務業行業,特別是無污染、重技術、輕資產的信息科技服務業。很多高科技企業和服務企業在巴西發展的首選地就選擇庫里蒂巴:如瑞典伊萊克斯的研發中心、匯豐銀行的全球科技中心、艾克森美孚控管全球運油車的信息系統中心等,這都使其成為巴西的第二大創新城市。與中國交往方面,庫里蒂巴同時是杭州和常州的國際友好城市。
二、巴西庫里蒂巴與中國濰坊對比
庫里蒂巴和濰坊在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階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庫里蒂巴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探索可對濰坊提供借鑒。20世紀70年代,庫里蒂巴和眾多城市一樣面對著城市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瓶頸。交通擁堵、貧窮失業、環境污染、產業結構單一等,成為制約城市經濟發展的障礙,如何取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城市宜居之間的平衡,以市長杰米·勒那(Jaime Lerner)為主的管理和專業團隊著手對庫里蒂巴進行全面系統的城市綠色改造。
庫里蒂巴用三十年多年的綠色城市改造計劃說明: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可以實現平衡,生產發展和城市宜居可以實現協調。可以從部分數據反映出庫里蒂巴取得的成績:人均綠地面積從1970年的不足0.5平米增加到現在超過52平米,城市宜居功能明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全世界最高的70%;建成有72 km公交專用路組成的快速公交系統,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激增的同時,汽車使用卻降低了30%;由人均收入1970 年代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高于平均水平的60%。在面對城市化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經濟欠發達城市,是如何成長為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綠色城市的呢這是需要包括濰坊在內的很多中國城市需要借鑒學習的。
當前,濰坊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面對的問題與1970年代庫里蒂巴面對的問題有諸多相似之處,嚴重程度雖然不同但問題與挑戰不能忽視。
三、庫里蒂巴綠色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具有遠見與執行力的行政與專業團隊
實現城市綠色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行政與專業團隊不可缺少。作為城市生態發展的發起人和建筑師杰米·勒那,自1970 年當選庫里蒂巴市長,就將庫里蒂巴作為城市改革的實驗室,把全新的城市建設理念實施到規劃設計中,并以強大的執行力促進規劃實行。聘請巴拉那聯邦大學建筑學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的建筑師和規劃師,籌建城市規劃研究院,對城市未來的發展提供科學高效且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城市規劃研究院經過幾代人的積累,成為庫里蒂巴實現城市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庫機構,在城市生態創新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科學系統且可執行的城市規劃
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不能單獨個別對待,實現城市綠色發展需要科學系統性思維。庫里蒂巴管理與專業團隊把土地開發、城市貧困、交通擁塞等問題打包捆綁共同解決,實現土地利用、交通連接、經濟發展、社區和諧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如:依托交通系統,政府購置黃金地段的土地作為儲備,解決了日益增長的人口與就業問題;通過公交線路和單車道把公園、景觀與城市交通系統連接起來,依托河岸兩旁的公園和修建的人工湖,同時解決了城市防洪與擴大綠地面積的問題等。
(三)布局合理且運轉高效的公共交通體系
以解決交通擁擠問題為切入點,依托獨特的道路網和快速公交系統,促進了土地開發模式的創新和汽車使用率的降低。利用沿軸線空間發展的獨特模式,將城市道路系統、公共交通系統和土地利用規劃統籌布局、整體考慮。尊崇公交優先原則,以城市公交線路所在道路為中心作為分區標準,對所有的土地利用和開發密度進行設定。快速公交通道在主軸全覆蓋,高密度住宅沿軸線開發,同時配備服務和商業設施,滿足就近居住人口的生活需要。隨著市郊工業園區、學校、商業等基礎設施完善,低收入家庭從環境惡劣的貧民窟進入配套完善的現代化社區,同時實現了產城融合發展。
(四)市場化的手段創新城市運營
利用市場化的手段創新城市管理運營項目,激勵民眾參與到城市綠色發展的行動中,同時解決部分失業、糧食生產過剩等其他經濟問題。如,區別于大多數發達國家采用大規模投入公共資金處理污染物的方式,庫里蒂巴實施了“垃圾不是廢物”的垃圾回收置換項目,市民到指定地點將垃圾分類后將可再生利用的垃圾進行置換乘車代用票、生產過剩的食品和蔬菜、筆記本等。通過此類的市場化換購激勵措施,使得超過95%的垃圾在城市循環回收,每月大約750噸的回收材料售給當地工業部門,并將所獲利潤用于其他的社會福利項目。這樣的簡單有效可持續循環機制,使得城市在環境和社會方面走上了一條綠色的城市發展之路。
四、庫里蒂巴綠色發展對濰坊的啟示
借鑒庫里蒂巴城市綠色發展的經驗,濰坊可在規劃與建設管理銜接、規劃理念整合、交通設備布局、城市運營方式創新等方面進行推進。
(一)保障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統一銜接
依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市規模,依托山水地貌等自然條件優化城市形態和功能,同步實施綠色規劃、設計和施工標準。更加注重規劃與建設管理的統一,依靠規劃專業團隊和行政執行團隊的配合,將城市規劃長久實施。濰坊峽山和濱海可作為濰坊綠色發展的標桿,在保持原有科學規劃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規劃與建設管理的統一,規劃的組織實施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保障。建議爭取將其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國家海綿城市等國家級綠色發展計劃,賦予兩區土地、財政、規劃、稅收等方面更大的先行自主權,提高發展動力。
(二)用系統性思維看待城市綠色發展
城市的綠色發展,不能僅僅針對物質生態建設而忽略城市發展的其他相關問題,因為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巨大系統,在解決某一問題時需要統籌其他問題。將城市的用地規劃與經濟發展、就業、環境保護、社會福利保障等問題等運用系統性的思維進行謀劃統籌。濰坊市需主動發揮主體功能區的作用,推進“多規合一”,著重布局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同時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管理。
(三)公交優先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
城市交通系統作為連接生產與生活的大動脈,高效的城市交通才能有城市的可持續綠色發展。低效的交通系統,通常導致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城市病”。為避免交通問題陷入“堵車—修路—再堵車—再修路”的惡性循環,濰坊需要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加快發展以輕軌、BRT系統為核心,公共自行車、城際鐵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相互配合的城市公共綜合立體交通系統,提高公交分攤率。配合完善舒適便捷的城市慢行系統,建設步行街、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和自行車專用道,設立相應的城市公共空間。
(四)市場化方式創新城市運營項目
解決城市發展過程產生的諸多問題,若政府能通過借助市場化的手段,通常能夠比行政手段更能提升效率,居民的社會福利也將會有所提升。如庫里蒂巴的垃圾置換項目,不僅解決了居民難以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難題,同時也會解決糧食的生產過剩或者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保障問題。濰坊可借助發展綠色基金和綠色銀行的契機,鼓勵居民主動參與到綠色城市的建設中,并通過相應的交換機制給予居民部分實物或者貨幣補償。
參考文獻:
[1]Globeforum.com .The Brazilian city Curitiba awarded the Globe Sustainable City Award 2010[EB/OL].http://globeaward.org /winner-city -2010.html.2014-07-07.
[2]Hanna-Ruth Gustafsson, Elizabeth Kelly.Urban Innovations In Curitiba:A Case Study[D].Yale Law School,2012.
[3]Tarun George.Brazil Outsourcing: Curitiba Comes On Strong as Silicon Valley South[N].Latin America Outsourcing, News &Analysis,2010-04-21.
[4]鄧智團.經濟欠發達城市如何應對快速城市化——巴西庫里蒂巴的經驗與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5(02).
[5]簡海云.巴西庫里蒂巴城市可持續發展經驗淺析[J].現代城研究,2010(11).
[6]喬納斯·熱比諾維茲,約瑟夫·雷特曼.庫里蒂巴的城市規劃[J].曉京譯,城市發展研究,1999(02).
[7]顧曉焱.“庫里蒂巴經驗”及其對武漢中法生態城建設的啟示[J].長江論壇,2015(04).
(作者單位:濰坊市科學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