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瑤 沈殿示
摘要:在我國養老服務系統中機構養老已經逐步成為其的主要支撐。醫養結合是按照我國目前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醫養分離的突出矛盾而產生的一種創新性養老服務模式。醫養結合,便是有效融合當前制度下互相獨立、自成一體的醫療和養老機構,有效融合了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完成了社會服務制度的最優化以及最大程度利用社會資源。文章主要分析了醫養結合內涵,研究鞍山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鞍山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路徑。
關鍵詞: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路徑
一、醫養結合內涵
醫院結合是對養老模式的有效擴充,進一步提升了養老服務水平,最大程度關注養老服務內容,把為老年人健康服務的醫療服務最為一項重要工作,這一模式與傳統形式的服務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工作進行了區別。醫養結合具體表現為照顧老年人過程中的醫療和照護工作,相較于傳統形式的醫療照護,醫療特點十分顯著。不僅包括了生活起居、日常娛樂活動,還有醫療護理、保健康復等一系列的具有專業化特點的醫療保健工作。
與傳統養老模式有效區別的主要因素就是十分專業的醫療服務。在醫養結合中必須具備專業的醫療服務水平,并非是一般吃藥打針的醫療水平,而是需要其保證與一級醫院一級水平相符,確保擁有較為完善的科室和項目,硬件設施、醫療器械等方面都必須滿足相關要求,軟件方面具備匹配的接受專業培訓的醫師和護士。一般來講醫養結合方式有:第一,醫療機構必須在養老機構中設置,第二,養老與醫療機構之間的合作必須十分密切。
二、鞍山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醫養結合有關法律不完善
鞍山市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結合服務是按照政府有關部門傳達的政策需求推進工作,目前針對護如何貫徹落實醫養結合、資金來源、怎樣監管都缺少對應的制度規定。若對醫院提出提供一定床位的要求,不但會把醫院推到合法與非法的臨街面上,還對醫保保險以及抵抗風險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缺少了必要的政策支撐。很多民間資本基本無法進入養老業,雖然可以看到一定的市場前景,有些甚至形成了很好的發展模式,但是有關政策依然較為模糊,缺少明確的引導。
(二)嚴重缺乏醫養服務床位
在醫養結合的發展過程中資金已經成為重要的阻礙。當前鞍山市養老機構貫徹落實醫養結合服務具體通過兩種模式,其一是將醫療機構設置在養老機構中,這一方式需要籌集建設基礎設置資金,醫療結構建成之后還需要配置相應的醫療器械和醫護人員;其二是養老機構和醫院之間形成書面協定,醫院把一些醫療服務提供給養老機構。若采取這一方式也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支持,此外還需要配置有關的醫療設施。經過對鞍山市目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情況分析了解到,當前,鞍山市政府將更多的資金提供給了公立養老機構。因此,公立養老院收費相對較低,服務環境也較好,老年人一般都會選擇公立的養老院,很多民營機構由于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不高,老年人入住率較低。在這樣的現狀下,公立養老院不愁沒有老年人入住,所以缺乏增設養老床位的動機,積極性不高。而民營機構由于資金的缺乏,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有限,也很難符合醫養結合的要求。
(三)服務人才短缺
下崗工人和進城務工人員共同組成了鞍山市的護理人員隊伍,這部分人群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具體表現為在理解鞍山市老年護理工作上的差異,他們認為這一工作只是簡單的提供服務,再加之這一工作社會地位低下,待遇不高,導致很多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能力的人員脫離了老年護理工作,這一隊伍尤其缺少年輕力量。所以鞍山市護理工作受到了待遇不高、工作量大、社會地位低下等因素的影響。
(四)政府多頭管理
審批與管理養老機構的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門完成,認定與管理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則需要衛生部門負責,而管理醫保保險工作則是通過社保部門開展。若推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勢必需要結合上述三個部門,直接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此外還必須對這三個部門彼此的責任有效明確,否則,極易出現很多問題。三個部門要想配合工作,需要橫向加強每個部門的聯系,確定工作具體職能。另外,目前鞍山市尚未構建完善的監督系統,對于機構和老年人的監管工作較為缺乏。健全監管制度能夠有效提高養老機構的工作水平,對養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
三、鞍山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路徑
(一)綜合社會各界力量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通過以上分析了解到鞍山市醫養結合機構整體數量不足,能夠充分集中社會力量積極構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首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構建專業化的醫療機構;其次,要求一部分醫院調整自身的結構功能,并且為其提供一定的幫助,使其逐步轉型升級為醫養結合的服務機構;最后,對目前的資源優化綜合,養老機構可以積極尋找周圍的醫療機構,與其聯合發展。最大程度通過市場化運營構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最大化調動社會各界資源,集結社會各方面力量化解社會老齡化問題。
(二)充實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工作內容
目前鞍山市不少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不具備較高的醫療水平,無法很好的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醫療護理等相對專業的服務。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硬件設施缺乏,政府應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撐,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相關設施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可以鼓勵醫院制定一些培訓養老服務人員的項目,不斷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待遇水平,完善人事職稱制度,促使更多的醫療優秀護理人員走進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三)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入住率
不斷健全相關的政策。例如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相關的服務項目加入醫療保險中,采取醫療救助低收入群體,適當免除一部分日常護理費用等。比如鞍山市結合長期實踐結果,每天沒床包干費用標準是60元,而在二三級醫院醫護病房則會產生更高的標準。政府會為一些低收入人群減免一部分費用或者是提供一定的補貼。這樣使得更多需要護理的老年人可以進入醫養結合結構養老機構養老。
(四)推動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目前鞍山市養老服務各個層次功能缺少合理的銜接、政府部門重復管理問題嚴重、養老機構發展較為落后等,以上問題要求政府充分行使自身的職能,優化管理目前的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定位其工作性能,對這類機構的規模和數量進行科學的確定,幫助老年人享有更多的醫療衛生資源;明確規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工作職能、接收服務范圍、從業人員資格等;民政與衛生主要部門完善有關的法律規定,認真執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工作內容、考核標準等,努力打造優良的市場環境。
(五)優化醫養結合養老服務資源
鞍山市公立養老機構與民營機構相比,前者的床位十分緊張,后者卻出現了床位閑置現象,資源配置不均衡已經對民營養老服務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制約。鞍山市政府可以為民營機構提供一定的政策傾斜和補貼,進一步增加其床位數,提高入住率,從而有效解決了公立養老機構床位緊張問題。一部分私立醫院由于患者不多,住院床位閑置現象也非常嚴重,政府可以對這部分閑置床位統一管理,再結合養老需求出售給床位緊張的養老機構,進一步實現了政府科學分配資源的目的。床位分布失衡以及老年人人口錯位分布之間關系緊密,老年人大部分傾向于家周圍的養老院,也需要改變這樣的思想,選擇異地養老,最大程度利用現有資源。
四、結束語
老有所養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如何提升老人晚年生活水平,這一問題已經引起更多的人重視積,并進行了積極探索。尤其是最近十年以來出現的銀色浪潮勢不可擋的席卷了全球,人口老齡化已經對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老年人的健康情況已經被認為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幸福指數的主要評價標準。我國利用醫養結合模式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而發展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也是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申陽.醫養結合健康養老模式規劃研究與實踐[J].工程管理前沿,2015(01).
[2]萬雯雯.醫養結合以養為主的多種養老服務模式[J].2015(03).
[3]米紅.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面臨的內憂外患[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3-12-20.
[4]陳松,商桑.健康生活視角下的老年預防醫療問題與對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6(01).
[5]張景學.新型居家養老模式探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3(05).
[6]梁鴻等.養老機構發展主要問題及公共福利政策建議——浦東新區案例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3(01).
[7]劉紅.中國機構養老需求與供給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9(04).
[8]李晶.城鎮養老機構發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3BRK002)。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