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曉慧
摘要:小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班級管理。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小學班主任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督促指導,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一個班主任能否將班級管理好,班集體的質量、班級建設的好壞,對學生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提升班主任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可以更好地促進班級管理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有效方法
小學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在整個小學教育階段擔當著重要角色,肩負著管理和教育的重任。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態度。在我國教育領域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應加強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從小學生需求和現階段存在問題等方面出發來合理教育、管理和指導學生,促使學生更好的發展。所以對于班主任來說,尋找有效的管理方法并落實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1、學生沒有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受傳統觀念和應試性教育的影響,大多數班主任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綜合素質的提升。甚至有班主任對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以成績論優劣,逐漸抹殺學生天生的創造力
[1]。學習固然重要,但由于學生生長環境和性格方面的影響,每個個體都存在差異,他們有各自的興趣所在,好多老師因為不了解學生,以學習成績為主要評定標準,不但使班級的整體水平降低,還會給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2、學生發展不平衡。學生年齡小不夠成熟,他們還沒有樹立對正確的學習態度。愛玩愛鬧是他們的天性,對自己的約束力還不夠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學生的發展與班級的學習氛圍和風氣有很大關系,所以班主任要加強對班級的制度管理促進學生平衡發展。
3、班級管理的質量不高。班主任是學生德育工作的中堅力量,班主任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勤懇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對班級工作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滿腔的熱情。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既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也是個人素質的體現。部分班主任的整體素質不高,投入工作的熱情不夠,導致管理質量不高,這一方面需要改進。
二、提高班級管理效果的主要方法
1、加強與學生的接觸。班主任應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同學,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差異,促使小學生在成績參差不齊。班主任應一視同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促使學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這將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其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2]。因此班主任應多和他們接觸,真正地了解學生。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學生的心理發育狀況不僅決定著學生的外在表現,而且影響到其學習和生活等各個方面。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親切感,在學生出現錯誤時要給予理解,用寬容的態度對學生進行耐心開導,以朋友的身份跟學生進行交談,這樣學生才會愿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老師,也才可能會在老師面前流露真實的情感。所以,在對待小學生的錯誤上,班主任須持寬容的態度,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循循善誘,慢慢啟發學生,使其認清自己的不足并積極主動的進行改正。毛主席曾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班主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比如同學間的相互認識)對同學進行了解,這樣可以從多方面了解同學,才能制定出正確的管理方法,以便對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
2、制定明確有效的班級制度。班主任,要努力探索班級管理工作的最佳策略,來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班級管理目標的建立,是班級管理操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切實的奮斗目標對形成優秀班集體具有向心作用。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在信念、理想和道德準則上形成統一的規范,影響并制約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與班級全體同學討論制定出切實有效的班級實施條例和獎懲制度,對違規違紀的同學進行懲罰,可通過勞動或者扣分的方式對同學進行懲罰,不可過分懲罰;運用各種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自覺行為,形成一種推動力。
3、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班主任要經常組織班級的課余及課外活動,增加同學們的了解和接觸。游戲活動等都是學生們愿意接受,這樣他們才會有更高的熱情,才能形成了一種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氛圍,把人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一旦有了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就有了前進的希望和動力。
三、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對學生的意義
1、提高班主任自身管理素質。小學學校中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班主任培訓工作,對班主任進行管理知識教授、素質教育、心理學學習等,引進新事物和新血液,培養班主任創新意識,擯棄舊思想適應時代的發展,促使班主任整體水平提高。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班主任作為領導者和教育者,其作用在于按照社會實際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言行去引導學生,不斷滿足他們成長過程中復雜的、多維的身心素質發展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以全面的客觀的了解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打開心靈的大門,找到適合他們個性特點的教育途徑與方法,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班主任要給與學生自我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間,提高他們的自主意識并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與人和睦相處是處理人際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學生之間的接觸最頻繁,積極地引導學生之間的交往,充分開發學生的交往資源,努力營造和諧良好的班級道德氛圍,以滿足學生社會發展的基本的人際交往需要。勤指導,讓學生多參加表演活動,在表演中感受和檢驗自己所學知識來展現自我。
班主任在中小學中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角色。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班主任對班級管理是否有效,能否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氛圍,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高質量的班級管理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師的授課效率。因此,小學班主任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張淼娣.略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溝通藝術[J].考試周刊,2011(15).265-269
[2] 韓秀芝.如何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J].考試周刊,2011(22).34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