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科
摘要:語文教學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文素養。職業中學語文誦讀教學方法主要有感性誦讀、理性誦讀、識記誦讀和悟性誦讀等,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誦讀中提高語文水平。
關鍵詞:職高;語文;朗讀
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是指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的內容或文本所進行的出聲的閱讀。閱讀的形式可以是教學的雙方,也可以是教學的單方。這種形式的閱讀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腦、手、嘴等多種感官而進行的綜合協調與思考,能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信息處理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
一、朗讀的意義和作用
朗讀有強烈的感染作用,當我們從電視、廣播里聽到那聲情并茂的朗誦時,會被它所吸引、所打動,進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不知不覺地進入那美妙的境界中去。 因為朗讀有一種渲染情境的魅力,朗讀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其它手段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不讀,就無從體會出像《致橡樹》、《一棵開花的樹》等詩中那真摯熱情、感人肺腑的情感美;不讀,無以領略出《都江堰》、《阿旁宮賦》等文那氣勢磅礴的雄渾美;不讀,也無以揣摩出《拿來主義》、《鄒忌諷齊王納諫》等文那嬉笑怒罵的幽默美。至于詩歌及戲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就更需要有聲有色的誦讀。只有出聲的讀,動情的讀,才能體味到文學作品中的美。
好的文章,常常充溢著不容置辯的思辨力量,如《陳情表》、《過秦論》、《勸學》等等,都寫得有理、有據、有節。這些文章中的思辨力量,光靠講授,只能讓學生記一些名詞術語,縱使他們能正確地說出文章所用的種種方法,也難以轉化為能力。若讓學生熟讀,讀出語氣語調,讀出輕重緩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所用的方法加以歸納,學生自會感受到如何才能使說話寫文章具備邏輯力量,受這些文章的潛移默化,學生自會不自覺地將比喻、類比等說理方法和整散結合的句式運用到自己的說話、作文中去。
二、高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元代詩人貢奎《雪晴》一詩“閉門謝塵鞅,展卷自朗讀”就明確表明了朗讀的重要性。在三字經中也表明了朗讀的重要性,強調了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位置。但是就算是如此,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仍然不被重視。
第一、在高職教學當中,在考核方面并沒有有嚴格的規章制度規定語文朗讀的考核分數以及達標程度。然而從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分析,初中語文教學明確規定了在語文朗讀方面應該達到什么程度。然而高職語文教學并沒有在這方面設置一定的規定,雖然說高職院校設置一定的語文考核內容,但是在語文朗讀方面并沒有太嚴格的要求。而且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加,學生會逐步的增加一些專業性的學科,學生逐漸對語文的重視程度變得越來越低,教師隨著學生這種心理的變化,就降低了朗讀教學的目標和程度。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語文的其他教學科目當中。
第二、教師的重視程度還不是很高。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是針對一些專業知識進行教學,是著重為了學生以后工作而設置的一個教育機構。在高職語文教學當中,師生會在不同程度上忽視朗讀教學,雖然說有些語文教學非常看重朗讀教學,清楚地知道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因為教師自身的朗讀技能不夠強硬,所以在這方面也就草草了事,教師的態度尚且如此,學生又會有多大的進步呢?所以說教師針對語文教學的態度有待提升。
第三、高職院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教學科目設置的時間和普通高校所設置的時間也有所不同。在普通高中和初中一般的晨讀時間都會設置在早上,有固定的晨讀時間,學生會有一定的時間訓練和朗讀,教師也會在這段時間內給學生一定的朗讀指導。但是在高職教育機構當中,其主要是以專業課為主的教學機構,占用了很大部分的課時。所以說,語文教學就成為了教學課堂中的語文課,有些學校甚至都不設置相對應的語文晨讀課,專門應用于朗讀教學的時間非常有效,教學訓練的時間顯得不足。
三、加強職校語文朗讀教學的措施
1、教師適時范讀。范讀,是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要做好范讀,并非有副好嗓門就能奏效,它要求教師充分熟悉課文,掌握課文的字、詞、句,把握文章的脈絡,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在朗讀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用心去讀,以達到范讀的效果。語文的學科特性也要求教師要會讀,在加之中職語文教材選取的都是文質兼美的課文,也適合朗讀。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體會文中詞語的感情色彩,培養學生的語感,喚醒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跟讀的欲望,從而大大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
2、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教師的范讀固然重要,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朗讀,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要讓學生讀得準、讀得好,首先要讓學生敢讀。別看現在職校生在生活中很張揚,但是他們在課堂上卻很膽小。有的學生因為自己口音重,在課堂怕被別人笑而不敢開口。因此教師在教學生朗讀技巧前,先要掃除學生“懼讀”的心理,給他們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在這種氛圍中敢于開口讀。除此之外,教師要適時適當地給學生以合理的評價,樹立學生朗讀的信心。
其次,教學生會讀。一是幫學生掃清課文中的字詞障礙,讓學生能用普通話讀準字詞,并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楚,不錯不漏。二是教學生掌握字詞的輕重音。在朗讀課文時,哪些字詞要輕讀,哪些字詞要重讀,都需要教師的指導。三是教會學生掌握語速、語調。例如,感情比較舒緩的文字,讀時語速可以放慢,語調要平緩、抒情;對于感情激昂的文字,朗讀時語速則可稍快,語調要上揚。四是教學生讀出感情。要學生讀出感情,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范讀進行引導,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理解投入情感朗讀,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總之,誦讀教學是我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其適合職業中學學生語文誦讀教學的方法。通過誦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語文水平,提高語文素養。所以職業中學的語文教學不能丟棄誦讀教學,要教會學生誦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 職高語文(第三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董柯.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培養策略談[J].吉林教育,2010.2
[3]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