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翔
摘 要: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主要來源于中高考成績末段考生,大多數沒有器樂基礎,鋼琴即興伴奏又是一門對基本功要求非常高的課程,本文就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一些培養設想。
關鍵詞:學前教育;即興伴奏;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1C-0031-01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綜合技能訓練課,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面對從初高中升學過來幾乎零基礎的高職學生時,教授鋼琴即興伴奏困難重重。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提出一些設想,希望能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好的發展。
一、從就業目標看鋼琴即興伴奏對學生的要求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目標基本上定位在小學、幼兒音樂教育工作和藝術培訓機構音樂教育基礎教學工作這兩大類。
(一)小學幼兒園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伴奏
小學幼兒園的音樂課堂中要求音樂教師具備鋼琴伴奏能力。現階段我國小學幼兒園音樂課堂中的音樂教具是以鋼琴或電子琴為主,其他樂器(如口風琴、豎笛等)為輔,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具備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教師在進行范唱、范奏,學生欣賞時,鋼琴伴奏應突出完整性,對演唱或演奏時主旋律起到襯托作用,在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在學唱新譜的教學環節中,鋼琴伴奏應突出主旋律,伴奏部分簡潔弱化,強調節拍重音,以控制好學生的音準、節奏、力度和速度。隨著學生對歌曲的熟悉,教師可逐漸加深伴奏層次,豐富伴奏內容。教師還必須具備根據不同風格的歌曲配彈伴奏的能力,要求伴奏音型的多樣化,不能千篇一律。當然,還得具備移調能力,能夠隨時根據學生的音域調整歌曲的調性。
(二)視唱練耳、樂理等音樂基礎課堂教學中的伴奏
藝術培訓機構開設的視唱練耳、樂理、和聲等課程要求教師具有鋼琴伴奏能力。視唱練耳課堂中的鋼琴伴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伴奏者需根據視唱作品的旋律、調式調性、結構、風格即興配彈伴奏織體和和聲。樂理課堂中,如涉及到調式調性分析題型的講解時,教師能將題目中的旋律配以伴奏彈奏出來,有利于學生在聽覺上對調式調性的理解。和聲課堂中亦是如此,和聲不是紙上談兵,也要求學生建立聽覺系統,將四部和聲在鋼琴上彈奏出來,有利于學生對各種和聲色彩的感知,提高內心聽覺能力,在靜態的紙上建立動態的聽覺效果。
二、課程內外尋求學生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提升點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具有較強的市場導向性,應該注重擴大學生的實踐空間,增加實踐機會,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一)在本校聲樂、舞蹈、視唱練耳等課堂進行實踐訓練
學校應充分利用本校內部資源,為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實踐能力打好基礎,為將來組織學生外出實習做好準備。因此,在與即興伴奏相關的課程中,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如在聲樂課堂中,歌曲伴奏部分可由學生擔任,當然前提是不能影響聲樂教師的教學,因此伴奏者在上課前必須熟練掌握好相關歌曲的伴奏,并與演唱者私下多次練習達到配合默契的程度,方可進入課堂從事伴奏工作。為了勝任課堂教學中的伴奏工作,學校可組織要進入課堂進行實訓的學生提前進行課堂聽課,在聲樂、舞蹈、視唱練耳等課堂中,學習有豐富經驗的伴奏者的彈奏方法,積累經驗,為自己承擔伴奏任務做好準備。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訓積極性,學校可制定考核制度,給予參加實踐訓練的學生學分獎勵,或明確規定必須參加實踐訓練以完成學分。為了及時對學生實訓成效及出現的問題予以反饋并解決,學校最好在學生進校第二年就開始組織學生實訓,這樣就方便教師在即興伴奏課堂上分析并及時解決學生在實訓時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對該技能的掌握。
(二)學校組織學生去小學、幼兒園、音樂培訓機構進行觀摩、實習
在小學、幼兒園、藝術培訓機構的就業過程中,學生主要扮演音樂教育者和聲樂、樂器演奏(伴奏)者的角色。這里要注意的是,在從事音樂教育過程中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教育對象一般是音樂基礎層次較低的非音樂專業人群,因此在即興伴奏過程中,應以帶旋律的伴奏形式為主進行教學,伴奏織體不能太復雜,節奏重拍要清楚地體現,這種彈奏方式對初學者更易于接受,待他們掌握好旋律、節拍后,再逐漸增加織體的層次,帶旋律伴奏逐漸轉為無旋律伴奏,做到由淺入深、平穩過渡。
學校組織學生去就業單位進行觀摩、實踐訓練,有利于學生為今后從事音樂工作奠定實踐基礎,提前感受從學生角色到職業角色的轉變,達到畢業到就業的零距離過渡,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結束語
鋼琴即興伴奏技能是在不斷學習和進步過程中逐漸積累的,這樣才能提高鋼琴伴奏的技術水平。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除了加強實踐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劉占文.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7,(35).
[2]郝思震.中小學音樂教師鋼琴即興伴奏培訓芻議[J].音樂探索,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