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摘要:中學化學課堂中,由于書本知識的教學內容安排上,還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導致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不高,這一特點的存在,是無須回避的,提升課堂質量的關鍵,就是通過化學教師,針對學生這一年齡段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就中學化學中的興趣教學問題,做出如下探討:
關鍵詞:中學;化學;興趣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激發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只有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結構、教學資源的運用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和改進,引導學生參與獲取或主動獲取知識,并把學生的活動引向設計性、探索性的方向發展,才能真正提高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化學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改課堂演示實驗為師生共同實驗或學生參與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規律,形成化學概念,中學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課堂演示實驗。一般的做法是按照教材要求把這些演示實驗程序化地演示一遍,然后講解,或者干脆以書面的練習代替實驗。這樣只能滿足學生的視聽要求,而滿足不了他們對實驗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進而慢慢失去對實驗的興趣。有鑒于此,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創造性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具體的做法是可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合作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例如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可先由教師講解如何操作、注意事項及如何觀察,然后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實驗,讓學生參與,并在教師的啟發下,以觀察為主線,視聽并舉,通過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化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并使這種興趣持久化。同時,分組實驗能給學生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在此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出更濃厚的興趣。
二、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許多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是很緊密的。在教學設計中要理論聯系實際,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用處,學以致用。聯系日常生活實際來創設問題情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燃燒和滅火”的一節內容時,我提問:“為什么點燃火柴后,火柴頭朝下,就能繼續燃燒,而火柴頭朝上就容易熄滅呢?”在講中和反應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為什么被蜜蜂蜇了可以用肥皂水來止痛,而被黃蜂蜇了不能用肥皂水來止痛呢?利用這些日?,F象,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大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三、精講多練,提高教學興趣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四、優化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是建構高效的教學結構
現代教學論認為,應變“教”的課堂結構為“學”的課堂結構,變課堂為學堂。不同的課型有各自的基本結構模式,同一課型的結構模式,也會因教學指導思想的不同、客觀教學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課堂結構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節奏和高要求,一個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課堂結構,必須具備如下六個因素:構成一個“環環緊扣、層層人深、步步有新、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相適應;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程度;學生當堂練習的數量和質量;課堂信息反饋暢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調節;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課堂教學結構上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努力創設以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情境,學生在此情境中能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展開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學過程充分體現為教師和學生的對話過程,教學目標在對話中生成,師生在對話中實現共同發展。
總而言之,針對中學生的化學教學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習化學這門自然學科興趣的必由之路。當然,本文篇幅有限,筆者見識淺薄,提升化學課程的趣味性的方式方法,不能一一列舉,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挖掘,不斷創新,準確把握,靈活運用。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貴明.淺談中學化學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1).
[2] 苑振忠.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
[3] 周少珍.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廣西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