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穆玖
摘要:長期以來,教師們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著不懈努力。但師生雙方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教材,左右著教學改革和教學的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新教材的內容安排新穎合理、生動活潑,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就能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愿意學、主動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愿意學、主動學。
一、深下功夫,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地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或切土豆的方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靈活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1、用游戲把新知識引入課堂。進入初中以后,很多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教學要成功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把他們愛玩游戲引入課堂,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
2、新知識把問題生活化。“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很多內容都是以藝術化的形式,再現了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如我們在給學生講什么是同類項時?可先設想下面的問題情境:將一群雞和一群鴨混合關在一個籠子內,請問會發生什么現象?對于這個問題,同學們可能會七嘴八舌地說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話說:“你是你,我是我,鴨子不跟雞打伙”,這就意味著雞、鴨會各在一邊,分出不同的種類,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類。試想,以此來引導學生來找出3x2y和-5x2y的共同特征,從而輕松說明什么是同類項的相關知識。
3、以課堂討論活動激發學習興趣。課堂上的討論,是思維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廣泛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可以表現自我,交換思考所得,體驗獨立思考的樂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例如學習“圓面積的計算”后,讓學生想辦法計算校園老榕樹樹干的橫截面積。有的學生說:“要砍倒大樹才能測量半徑,知道了半徑才能根據圓面積公式S=πr求出橫截面積。”另一些學生則提出反對意見:“砍樹不是好辦法,應該在不砍樹的前提下討論這個問題”。大家就此展開討論并得出結果:先測量出樹干的周長,變換圓周長公式C=2πr便可求出樹干的半徑,再應用圓面積公式就可求出樹干的橫截面積。這樣,在輕松愉快氣氛中,學到了新知識,還培養了他們動腦、動手的能力。
三、展示閃光點,激活學生的求知欲
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繼續追求成功。特別要給學生多打氣,多鼓勵他們,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給予表揚,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振動,開始對學習數學感興趣。這時就要趁熱打鐵,教導他們上課要認真聽講、行為要規范。做個好學生,引導他們逐步學好數學。
四、注重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盡量做到不再偏重于傳授書本知識,而是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發展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現以一元二次方程為例,作如下評述:
1、在教學目標上,由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發學生發展為中心我的具體做法是教學目標由“給出目標”轉向“學生找出本節學習目標”。首先,由教師給學生5分鐘時間,自學本節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理清本節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識,并在自學過程中找出本節的屬于自己的疑難之處。這樣教師就由“關注知識”轉向了“關注學生”,讓學生在自己親自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擁有自信,最后,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教師做適當的補充,以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教育觀念的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注重個性教育意識,整體性教育意識在這一點的運用上,我首先了解學生的現狀,在對學生做了綜合的分析以后,把本班的學生按實際情況進行了分類,同時把今天學生應掌握的教材也做了詳細的分析,這兩點結合起來,在上課的活動中做到了心中有數。有了這一底數,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每個學生的特點去做有目的的提問、討論。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自主和諧的發展,以發現每個學生的價值,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從而改變一刀切、齊步走、統一規格、統一要求的現象,使每個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均有進步。
參考文獻
[1] 孫靜.讓興趣貫穿于數學教學全過程[J].學周刊;2011(19).
[2] 倪淵.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8).
[3] 李玉芬,李世超,張鑫.數學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1(16).
[4] 李虎鵬.注重“引入”環節提高學生興趣---例談“引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J].甘肅教育;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