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摘要:”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以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過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樂特殊的表達方式,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永遠追求真善美的人。寓德育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
關鍵詞:初中;音樂;德育
初中音樂教學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層次,其中課堂教學又扮演者比較重要的角色,也是實施音樂教學的重要途徑。我認為,音樂教學中,應當將教學與的德育教育巧妙的融合,來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情操得到陶冶,思想變得更為積極和成熟。這對于把學生培養成新世紀的人才,提高民族綜合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在中學教育中具有特殊意義
1、音樂的功能是音樂教育的前提。音樂的功能主要概括為三個層面:物理、生理、心理。音樂作為一種聲音,是自然的物理現象;人在有意或無意中生理上都會受音樂的影響;音樂對人的心理所產生的作用是雙向性的,使音樂教育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平衡和諧發展。音樂教育是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這是音樂自身的美所決定的。”音樂美是一種獨特的只為音樂所特有的美。這是一種不依附;不需要外來內容的美,它存在于樂音,以及樂音的藝術組合中。優美悅耳的音響之間的巧妙關系,它們之間的協調和對抗、追逐和遇合,飛躍和消逝,──這些東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直觀的心靈面前,并且使我們感到美的愉快”。
2、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通過培養對音響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感覺教育”。大量地、廣泛地音樂作品,在中學音樂教育中,以歌唱、器樂、欣賞等方式,增進了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理解、鑒賞、創造的能力。豐富多彩地教學形式、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覺,從而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情感升華、心靈凈化,這樣獲得的音樂教育要比任何說教來得自然與真實。在審美教育的同時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貝多芬說:”音樂使人的心靈爆發出火花”。中學音樂教育是培養”愛樂人”的搖籃。
3、現代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明確。音樂教育目標不是把學生們都培養成為音樂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培養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現代人,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達到的。我國現階段音樂教育目標明確規定為: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使學生具有感受、表現、欣賞音樂的能力;擴大文化視野,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個性的核心發展,培養合作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弘揚民族音樂是目前中學音樂教育中重要的內容,使年輕一代了解、熟悉、熱愛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達到音樂教育的社會目標。
二、抓住德育滲透的時機
在音樂教學中導入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序曲,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導入新課的任務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課的題材和意境中去,作為課前的思想和情緒上的準備,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基礎。教師的導言要傳情,“情動而言行”,“情信則辭巧”。教學中抓住導入教學這一德育滲透時機,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富余激情的方法創設一種音樂情境,從而感染學生,使學生動之以情。音樂學科是融藝術性、情感性為一體的綜合萬象學科,它是人情感體驗最好的載體。在教學中抓住“情感”這一德育滲透點,迸發學生情感的火花,使其從自然、本能的的思想中解放出來,進入高尚、純潔的精神境界中。課堂上我曾這樣嘗試:采用對比討論的方法,播放了兩首不同情感的樂曲:《金色的秋天》和《揚鞭催馬運糧忙》,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體驗不同的情緒變化,同時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兩幅圖片,一幅是秋風蕭瑟、萬木凋零的畫面,一幅是麥浪滾滾、熱火朝天收割場景。當憂郁深沉的小提琴曲與畫面將學生情緒帶入沉思時。學生聆聽著、體驗著、感悟著,思索著不同的情感是通過哪些不同的音樂要素來表達的,音樂的情感呼喚著學生的情感,激起了學生心中陣陣情感的波濤。
三、抓住德育滲透的時機
在音樂教學中導入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序曲,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導入新課的任務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課的題材和意境中去,作為課前的思想和情緒上的準備,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基礎。教師的導言要傳情,“情動而言行”,“情信則辭巧”。教學中抓住導入教學這一德育滲透時機,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富余激情的方法創設一種音樂情境,從而感染學生,使學生動之以情。音樂學科是融藝術性、情感性為一體的綜合萬象學科,它是人情感體驗最好的載體。在教學中抓住“情感”這一德育滲透點,迸發學生情感的火花,使其從自然、本能的的思想中解放出來,進入高尚、純潔的精神境界中。課堂上我曾這樣嘗試:采用對比討論的方法,播放了兩首不同情感的樂曲:《金色的秋天》和《揚鞭催馬運糧忙》,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體驗不同的情緒變化。
四、在音樂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課外藝術活動是課程資源的組成部分。通過音樂課外活動的開展,一來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開闊音樂視野,增長音樂知識,發揮音樂的創造性,鍛煉音樂才干;二來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樂于與人交往。
學校除了配置音樂專業教室和專業設備,如,鋼琴、風琴、手風琴、音響器材、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及夕陽樂器等。在課外音樂活動中,我們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及教研組音樂書籍、雜志供學生查閱、收集,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廣播站、網站,配合音樂課堂教學,經常播放健康積極向上的歌曲,開闊學生視野,熏陶學生情感,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音樂教師應將德育滲透于日常的組織教學中,要長期堅持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工作,充分利用藝術教育這一特殊的手段,引導和教育學生提高音樂修養、樹立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風尚,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陶冶他們的情操,將素質教育落在實處,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合格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書清.初中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A版.2011(3):106-107.
[2] 包春艷.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文理導航.2011(10):9-10.
[3] 吉瓊.初中音樂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讀與寫(下旬).2012,09(1):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