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在當今時代,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就學校教育論教育已經行不通了。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狀況,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才能培育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家校共育健康成長幸福人生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在學校是一名小學生,同時他也是家庭中的小成員、一個社區的小公民。學校、家庭和社會都在影響著他的成長,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思想品質、心理素質、人格修養起著啟蒙和培養作用,它的教育功能是學校及社會無法替代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緊密結合。指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因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必須密切配合,才能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逐漸意識到需要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然而,一部分家長并非天然擁有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學校才是教育的真正場所,孩子教育的成敗完全取決于學校的好壞或教師的水平。其實,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是人的成長不可或缺的教育場所。為了與家長達成育人共識,我校努力挖掘教育資源,不斷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育人網絡,開創家校共育、互動共贏的新局面。
一、家長全員學習,提高思想認識
為增強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讓家長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我校高度重視家長培訓工作。定期安排不同主題的系列學習、講座等,使家長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擔負起育人的責任。
1.專家引領。邀請校外家庭教育專家進校園為家長做專題報告,聚焦家庭教育現狀,傳播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培訓中,堅持“家長主體”原則,和“多向互動”原則,指導家長確立責任意識,掌握家庭教育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必要條件。
2.教師指導。讓每位班主任都成為家長學校的培訓教師,以月刊《父母課堂》為載體,設立各年段的主題,分年級集體備課,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
3.家長自學。學校公眾號平臺開設《好書推薦》欄目,向家長推介好書,讓書香浸潤家長們的心靈。
實踐證明,這種“專家引領,教師指導,家長自學”的學習方式深受家長們歡迎,他們不但轉變了教育觀念,樹立了現代家庭教育意識,而且增強了家庭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了家庭幸福指數的提升和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有些家長的家教心得已在《家長》等雜志刊登。
二、分享家庭教育經驗,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1.經驗交流。積極引導、鼓勵優秀家長將自己成功的教育經驗及時總結,并通過家教經驗交流會、家庭教育大講堂等形式交流,通過親子讀書會、義賣活動、去敬老院獻愛心等活動分享,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我校三年級的家長們在“育心教育”理念引領下,成立了“勇士俱樂部”,強化“陪伴是最好的愛”的教育理念,以運動為紐帶定期開展各種親子活動、公益助學活動等。團隊有《章程》,具很強的凝聚力和行動力,他們奉獻愛心,傳播正能量。
2.方法推介。我校家長學校負責人一萱老師通過博客用鮮活的案例為迷茫的家長指明了方向;她利用微信開設《國學早茶》欄目,展示核心價值觀的經典格言、教育管理、心靈成長等諸多主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家長的教育觀念。此外,校園網、微信公眾號、校刊《心苑》及班主任教育敘事《心香》等也專門開辟了家庭教育專欄,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方面起到了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
三、開設“親子工作坊”,滋潤心靈健康成長
我校堅持“幸福人生從心開始”的辦學理念,秉持“育人育心”的教育思想,旨在以“育心教育”特色活動為載體,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自去年開始,我校就開設了“愛的智慧”薩提亞模式親子關系工作坊。每期3個月,共計10次活動,由專職心理教師張潤梅負責,為不同的學生和家長精心設計更具針對性、操作性的課程內容。
1.抓實入口,做好鋪墊。針對低年段學生家長與孩子溝通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開展活動,讓剛入學的孩子家長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需求,學習到養育心理健康的孩子所必需的方法和技能等。
2.關注個體,做好輔導。針對個別問題學生,給予適當的個體心理輔導,跟進特殊,個別援助。在家長自愿的前提下,適時地針對家庭做心理輔導,孩子轉變非常明顯。
3.重視出口,平穩過渡。為幫助高年段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開展“我的青春我做主”講座,引導他們學會接納、處理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針對家長開展“陪孩子走過青春期”講座,講述青春期孩子身心變化特點及成長必需的心靈營養,解答家長們面臨的困擾,引導他們與孩子順暢溝通。
我校還成立了“心靈健康成長教育基地”,旨在完善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讓家校成為密不可分的教育共同體,讓孩子在成長中及時得到足夠的心靈滋養。
四、提高教師教育管理能力,探尋家校共育有效方法
1.創建“名班主任工作室”。組織班主任學習《全國家庭教育大綱》《父母課堂》等,提升自身素質;開展班主任沙龍活動,交流家庭教育工作經驗,共同探尋家校共育有效方法。
2.參加全國《父母課堂》優質課評選活動。全校26名班主任作為《父母課堂》的講師,每人上一節錄像課,有典型案例,可借鑒、可操作,深受家長喜愛,也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師的專業素養。
3.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定期為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做《如何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讓孩子閱讀》《如何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等主題講座、為一年級新生家長作入學前的團體輔導,讓孩子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我校是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也是全國優秀家長學校,擁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百佳示范校”、廣東省德育示范校、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基地、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廣州市健康學校等幾百項榮譽。為充分發揮家長的優勢與特長,學校開展了家長義工活動:家長可直接參與學校活動,零距離了解學校教育管理、發展目標等辦學情況,這不僅讓家長們親身體驗到教師工作的艱辛,而且還強化了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從而使家長與老師之間又多了一份寬容與理解。
總之,家長唯有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才能真正承擔起自己對于孩子成長的首要教育責任;教師唯有提升家庭教育的專業化水平,才能為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我們堅信,家校合作、家校共育,這是學校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學校教育更上新臺階的重要舉措之一。只要家校攜手,在培育孩子這條陽光大道上,我們定會少走彎路,定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幸福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我的教育思考.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2]廣州市荔灣區家庭教育學院.家庭教育名家課程.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