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星
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對所學專業毫無興趣,因存在“專業不認同”感而導致出現掛科留級、休學甚至退學等現象。如何從大學生專業確定的開始——“高考”入手,讓“未來的大學生”在高中時代對大學開設的各專業情況進行選擇,簡要了解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提高自身的“專業認同”感,構建自身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探討的問題。這對解決“大學生就業教育指導實效性不高”“大學生就業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輔導員專業選擇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一、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
1999年,我國高校開始大幅度擴招之后,畢業生人數在年年遞增,就業之難也似乎成了常態。連續幾年的“史上最難就業季”給人的感覺就是:對于就業,“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總體形勢呈現出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大學生就業流向的不均衡導致人才相對過剩和“冷”“熱”專業就業情況差異過大等情況。
根據《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4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1%,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為3487元。該報告更是將生物工程、美術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心理學、法學和音樂表演列為本科紅牌專業;將體育教育、動畫、英語、工商管理和漢語言文學列為本科黃牌專業。調查顯示,大學生因為專業的不同從而導致的就業收入和發展前景也大為不同。紅牌專業因為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而成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較好就業的工科專業在《2015年大學生薪資排行榜》職業發展前景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因專業的不同而導致的就業情況差異越來越引起了社會特別是學生及其家長的重視,“輕學校、重專業”的思想在大學生家庭中“流行”起來。
二、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一)取得的成績
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教育主要是通過就業信息發布,就業技能培訓,就業心理的梳理,實現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崗位的無縫結合,以此來促進勞動力結構的優化完善。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指導、政策的宣傳和指導、擇業技巧指導、思想教育、擇業心理指導以及就業權益指導等方面。為了檢測輔導后學生的擇業技巧和心理狀況,有些高校會開設“模擬考場”進行實戰訓練,由高校從事就業相關工作的教師或本專業輔導員充當面試官從而模擬招聘面試過程,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和點評,起到更為直接、細致、富有成效的 “一對一”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二)存在問題
通過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對高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形成與自身相匹配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了較大的積極作用。然而,調查顯示,在“高就業率”中“專業不對口”的情況比比皆是,各專業在“高就業率”中的貢獻相差萬別。部分大學生對高校所開展的就業教育指導毫無興趣,更談不上在指導中所獲得的成效。其根源在于:大學生對于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而導致的“不認同”感。
眾所周知,作為我國“第一大考”——高考,對一個人上什么樣的大學、學習什么樣的專業甚至人生規劃、社會地位基本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莘莘學子在大學學習什么專業在高考中就基本已經做了定論。然而在如此重要的考試面前,抱有“高分=好學校=優秀未來”的思想且長期淹沒在題海戰術的“未來的大學生們”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是否對或將陪伴自己一生的專業有所了解、對此專業將所學的課程設置是否了解、對此專業的就業方向和發展前景是否了解?答案是否定的。
在對大一新生的訪談中,有一半同學認為現在就讀的專業不是自己理想的專業,其中近四成同學想要通過轉專業來彌補。有63.8%的學生填報大學志愿時沒有考慮過將來從事的職業。42.1%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專業,有65.5%的學生表示將另選專業;對現在就讀的專業感興趣的僅占13.9%,有興趣學習的占48.4%,不完全有興趣的占30%,根本不感興趣的占6.6%。這些種種現象說明,高考畢業生對自己的興趣和性格特點不了解,更談不上對自己所選專業及將來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所了解。
三、高校輔導員深入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一)必要性的來由及思考
關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德國在1902年就出現了最早的職業指導活動,歐美地區的各發達國家也相繼提高重視并提出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理念和措施。最著名的是1971年時任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提出的“生計教育”,他倡導從幼兒時期到成年時期都必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日本和瑞典也都在普通高中開設了專門的教育機構進行指導。
隨著社會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日益重視,我國學術界對我國普通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了大量研究。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少數發達地區的普通高中也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但礙于時間等客觀情況,大多是流于形式,且成效甚微。西部甚至是偏遠地區為了“提高升學率”“考名校”,在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大多直接忽略了對高中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在我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普高中,大多采取的是課堂授課為主要的形式。且大多普高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本為數不多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時只能為主要課程(語數外)讓道。大多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大多呈現出與升學指導相混淆的現象,教師往往運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經驗為學生僅僅提供填報志愿時技巧、方法上的幫助,以求“最大把握性”。面對如此眾多、不盡相同的學科專業,教師們往往一知半解,對各專業的背景、學科建設、專業課程設置和發展前景等方面的知識不甚了解,大多只能從個人粗淺的經驗和字面意思上進行指導,更就談不上為學生們提供專業的指導,學生們也無法從指導者那里了解到各專業的相關知識背景、學科構成、就業前景等重要且必備的知識。這也就間接出現了高考畢業生隨意選擇專業、大一新生對學所專業不了解、不感興趣的“不認同”感,甚至影響未來就業的局面。
如何補缺高中就業指導者對各專業知識不了解,提高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是本文試圖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筆者提出,高校輔導員應通過在高校工作中對各專業知識的了解和積累,深入本地高中,為學生提供各專業的背景、課程設置和發展前景等方面的專業講解,進行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他們更好了解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以此提高在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降低進入大學后可能因為“專業不認同”感而對職業發展不認同的情況。
(二)高校輔導員如何深入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輔導員,是離學生最近、對學生最了解的人群。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能夠較為真實、快捷、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態和學業情況,對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難易掌握、接受程度、學科知識反饋擁有第一手資料。同時,作為各專業輔導員,大多本身就擁有本專業的專業知識背景,對此專業擁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和認識。綜上所述,高校輔導員是既具有專業知識背景,能為普通高中生帶去最為真實的專業課程設置和就業前景等情況且對專業知識有最真實了解、感受的最適合的人群。當然,這需要高校校方與普通高中校方的長期、深入合作,為高校輔導員深入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堅實的保障基礎和后盾支持。
1.專業基本介紹
高校輔導員能夠為高中生帶去本專業的專業簡介、專業發展歷史、專業學科建設、專業課程設置、專業的發展前景和專業就業范圍等,讓高中生能夠在填報高考志愿前就對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及專業未來發展較為了解。同時,輔導員可為高中畢業生分發本高校各專業介紹冊,讓高中畢業生能夠系統的對高校歷史、各專業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和對比,從而避免進入高校后因對專業的“不認同感”而轉專業甚至退學,浪費光陰阻礙自身職業生涯規劃順利發展。
2.課程設置介紹
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和技能至少需要學習者花費四年甚至于五年的大學時光,通過十幾門甚至于幾十門課程的認真學習來完成,而課程之間的銜接與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高校輔導員運用自己對專業的認識、高校如何設置和開展課程、在校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實戰經驗為高中畢業生帶去最為真實的感受。這也讓高中畢業生對之后可能會面對的大學課程有個較為全面的心理準備和認識。
3.就業方向和前景了解
就業是大學學習成果最直接的檢測。在“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就業難情況下,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是校方、家庭和個人追求的目標。在高考前,高校輔導員介紹各專業近幾年的就業情況和發展前景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家長和考生能夠通過輔導員的講解后再次對高考志愿的報考有一個全新的思考,也更有利于提早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
4.已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
本專業好找工作嗎?工作半年后對本專業的重新認識如何?這些對于職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都是高中畢業生在填報志愿時必要了解的內容。高校輔導員在為高中生做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時邀請已畢業的大學生為高中生做現場演講,講解他們在工作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對工作、對此專業的重新認識和思考,學業知識如何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引入高中生再次思考專業發展前景是否是自身所喜、所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決定學生步入高校后將學習什么樣的專業,以什么樣的專業謀生,對大學生之后的人生職業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輔導員全方位、多層次地深入高中進行就業教育指導讓高中生提早對各專業知識進行了解,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分析,對于其專業的選擇更是對其之后長期的人生職業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全文).
[2]我國近年大學生就業專業對口程度及影響調查報告.中國教育報,2014,10.
[3]曾妍.從高中畢業生專業選擇看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D].湖南大學,2013.
[4]余艷梅.美國公立高中職業生涯教育研究——以加州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5.
[5]沈東華.中美高校職業生涯輔導體系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3,(08).
[6]尹秋云.加強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之我見[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