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巍
關鍵詞:隱性競爭;比較分析;發展趨勢;應對策略
摘要:文章對當前公共網絡所提供的知識服務優劣勢進行了分析,將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從事知識信息服務的特點進行了比較,并試圖從這種分析和比較中勾勒出未來公共網絡提供知識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基于此提出了高等院校數字圖書館的應對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12-0057-03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數字圖書館和公共網絡的數字信息資源也在不斷地相互滲透,出現了同質化、重復化的趨勢[1]。功能的重合必然導致讀者的分流,而且伴隨網絡搜索功能的愈發強大,許多讀者甚至在進行學術論文寫作等活動時,也喜歡通過網上搜索這種便捷的方式尋找答案,以傳統閱覽方式為主的高校圖書館正面臨著來自公共網絡知識服務強有力的挑戰和競爭。
1公共網絡與高校數字圖書館提供知識服務的特點
1.1公共互聯網知識服務的特點
1.1.1從檢索方式上看,沒有對信息系統化地以數據庫形式加以歸類整理。公共互聯網會設置一些與文化知識相關的頻道和專題,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讀者在短時間內獲取知識,但是卻沒有以數據庫的形式對它們進行系統化的歸類和整理。這些知識專題的內容多以網頁鏈接的形式呈現給讀者,使用者無法在有限的網頁頁面上進行業化的查找和檢索。此外,對某些知識和文獻類信息采用Web的形式進行發布,本身就存在著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WWW(WWW是“環球信息網”的縮寫,英文全稱為“World Wide Web”)在互聯網上最受歡迎也最為流行,簡稱為Web,它采用超文本、超媒體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存儲與傳遞,能把各種信息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但由于在服務器中,信息以文本或圖像文件的形式進行存儲,所以,WWW查詢速度很慢、檢索機制很弱,尤其是基于內容和基于結構的檢索。它不像專用數據庫系統,能對大批量數據進行有序的、有規則的組織與管理,只要給出查詢條件便能很快得到查詢結果。因此,網頁的內容和形式看似豐富,但由于沒有以數據庫的形式對某些知識和文獻類信息進行深入加工,所以對使用者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參考價值有限,其功能大部分仍停留在娛樂休閑、文化的快餐式消費這一層面。
1.1.2從資源的內容上看,非文獻類的信息居多,面向特定學科、行業的專業化數據庫缺乏。互聯網上的知識和信息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傾向于新聞、娛樂、消費的非文獻信息居多,而鮮有面向特定學科和行業的專業化數據庫。
文獻是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一種載體,是固化在一定物質載體上的知識,是古今一切社會史料的總稱。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和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因此,人們把文獻稱為情報工作的物質基礎,也將其視為科學研究的基礎,進而可以得出結論,只有把海量信息進行文獻化的加工,才能使讀者盡量在短時間內獲取到知識,才能及時并有針對性地給科研人員和各類用戶提供有效參考。公共互聯網所提供的文獻類信息較少與其主要面向普通大眾的信息服務功能分不開,與其商業化運營的根本性質分不開。因此,它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如下特點。①互聯網的開放性導致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和動態性。②信息儲存和傳輸的不同格式導致信息收集和處理方式的復雜性。③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隨意性導致信息質量的差異性。這些都使得網絡信息非常繁雜、混亂,缺乏規范,精度低,并使信息內容抽取復雜,信息查全率和查準率難以估計,因此,人們經常面臨“任知過載”(檢索到的內容過多)和“迷航”(找不到合適的檢索詞)的情況[2]。受這種負面作用的影響,能夠為特定學科、行業和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參考的專業型數據庫更是少之又少。
1.1.3從使用者的心理體驗上看,信息量雖大但比較龐雜,容易讓人無所適從。公共網絡之所以擁有廣大的受眾,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的開放程度較大,幾乎無所不包;技術成熟、功能強大,獲取容易。但是,發達的公共網絡畢竟是后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它是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很重要的力量。公共網絡一方面給讀者提供便利的信息獲取途徑,另一方面要考慮經濟收益問題。它在提供知識服務過程的同時也是一個向讀者索要經濟回報的過程,深度服務的收費規則、不斷彈出的廣告頁面、強行捆綁的各類軟件,都是拉動網絡知識服務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方式。網絡運營商提供的知識服務越豐富、信息內容越有價值,它也就越熱衷于獲取回報和收益。有些時候或者說更多時候,它難免會為了吸引更多的點擊者而制造一些噱頭,而讀者在公共網絡強大的功能和滲透力面前也難免會迷失自我,從而出現注意力被虛假、無聊的信息扭曲、污染,注意力被海量的數據淹沒而無所歸依的現象[3]。雖然網絡普及率不斷攀升,知識信息服務的手段不斷更新,但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網絡服務卻體現出了很深的復雜性。它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擴展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拉近了時空距離甚至在提供知識服務的同時還可以娛樂大眾,但卻無法避免這一過程中帶給用戶的一系列副作用,如個體的信息焦慮、信息獲取困難、網絡成癮現象等。丹麥哲學家克爾凱戈爾在其《恐懼的概念》一書中指出,焦慮乃是人面臨自由選擇時所必然存在的心理體驗。現代人處在網絡信息世界,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選擇無處不在,但卻不能預測到選擇時可能遇到的種種危險[4],該論斷深刻地揭示了這一問題。
1.2高校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的特點
1.2.1專業化的數據庫檢索方式,便于讀者及時迅速地查找到各類文獻信息資源。數據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于50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了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今天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數據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互聯網的Web檢索相對簡單,主要是以關鍵字作為基礎;專業數據庫可以很復雜很強大,能夠實現跨庫檢索、異構檢索、關聯檢索、全文檢索等一系列非常專業的檢索需要,給讀者的檢索帶來許多便利。互聯網信息量雖然很大,但分散在不同的網站頁面,即便是通過搜索引擎檢索,也需要讀者自己進行篩選,經常會出現搜索結果與其所需要的信息大相徑庭的現象。而高校數字圖書館專業數據庫是經過相關的科研和技術人員花費大量時間精心篩選整理過的數據庫,它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嚴格地對數據資源進行分類和關聯,其檢索方式和檢索字段多樣且設計合理,即使是一個對數據庫使用不是特別熟悉的人進行操作,也可以通過快速檢索等方式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為用戶節約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1.2.2資源內容更具專業性和權威性,并能充分體現文獻資源的系統、完整及特色優勢。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以數據庫的形式對數據資源進行加工,且在加工過程中要保證文獻資源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久而久之就構建起了許多面向特定行業和學科的數據庫。這些資源的受眾主要是科學研究人員和在校師生,其特點是存儲內容規范、存儲形式比較穩定、存儲時間及更新周期相對較長,可以為一般的學術文章寫作、各個學科的回溯性甚至是前沿性研究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和借鑒。高校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大都經過精心篩選,考慮到學科發展的歷史及趨勢,其大量專業、權威的文獻資源是公共網絡提供的知識服務難以企及的。此外,數據資源的組織與建設是數字圖書館系統的核心內容,數字圖書館的資源應該是高價值、有序、標準的特色文獻資源。文獻信息資源的系統性、完整性越強,其價值就越高[5]。
1.2.3高校數字圖書館的數據庫檢索內容的呈現界面更加科學、人性化和易于接受。高校數字圖書館不但集成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而且還與數據庫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流媒體等多種技術緊密結合。以計算機為主的各種硬件設備作為管理信息資源的基本手段,從制作、存儲直至發布和維護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整個環節都是在一整套先進的軟件系統的支持下完成的,可以充分保證數字化信息的安全。數字圖書館擁有分布式的信息資源庫群,具有有序化組織和結構化存儲信息的能力,通過網絡系統有效地連接用戶與各個圖書館、信息服務中心和數據庫及各類網絡信息資源等,實現信息資源傳遞的網絡化,存取不受時空的局限[6]。使用者在這種成熟、強大技術支撐下的終端進行資源和信息的查找和搜索時,有著良好的使用體驗。面對無序信息的陌生感,面對復雜信息的無措感,面對無用信息的挫敗感等網絡知識服務可能帶來的負面心理體驗,都可以通過成熟、強大的檢索技術去加以克服和消除。
2公共網絡與高校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后者的應對策略
2.1公共網絡知識服務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在我國近20年的發展史不僅培育了數量一直處在高速增長中的網民,而且它自身也在諸多方面經歷著一系列變化。對未來的公共網絡知識信息服務我們可以預見到其發展趨勢應該是越來越重視技術手段的前沿開發,覆蓋越來越多的知識領域和文化熱點,更加注重服務的開放性和互動性,這些都是有利于讀者更好地運用它的積極因素。但是公共網絡知識信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大多是以追逐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為前提的,所以讀者現今所面臨的情況就是被大量的廣告植入所包圍。今后網上知識信息服務的內容及方式會越來越多,但是無論公共網絡服務商的讀書頻道藏書量有多大、網上公開課堂所涉及的范圍有多廣,其經典文庫的內容與服務有多么規范,這一切都很難確保它所提供服務的公益性和學術性。我國公益性的圖書館有很多,但具備完全的公益性質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卻是寥寥無幾。在未來,公共網絡知識信息服務的公益性不僅得不到加強,而且還會進一步走向收費和廣告植入。而且它在服務大眾、普及文化的同時,其學術性是很難與高校的電子圖書館相提并論的。網絡知識服務的特點是服務對象眾多,受眾的文化水平層次極為不平衡,為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適合不同用戶的需求,其知識信息的服務內容受其影響呈現出重視通俗性、輕視學術性;重視點擊率、輕視文獻自身價值;重視服務的經濟回報、輕視讀者的知識水平提升等特點。事實上,公共網絡服務商其實很難在為大眾提供優良的知識服務、娛樂大眾和取得最大的經濟回報之間取得平衡。
2.2高校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對策及前瞻
2.2.1堅持公益性,發揮學術性,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高校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首先要堅持公益性,并充分發揮館藏資源的學術優勢。高校數字圖書館雖然面臨來自網絡服務商等諸多方面的挑戰,但由于它在建立之初就不是把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為其發展方向,而是以服務更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廣大學生和社會大眾為目標。高校數字圖書館要突出自身在從事知識服務過程中的這一特點,不斷地挖掘公益性所包含的服務優勢,使其成為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價值追求。此外還要保持、豐富和發展以學術性為核心的服務特色,使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貼近學術研究前沿、反映當今各學科發展新進展的知識服務內容,不但可以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和提供參考,而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指導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有力平臺,幫助讀者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子文獻的潛在價值。
2.2.2以提高技術含量為核心,提高讀者的搜索效率。重視技術的更新,減少讀者檢索和獲取知識的時間也是高校電子圖書館應該追求的目標之一。幫助讀者減少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時間不僅能夠緩解讀者的負面心理體驗,而且也是高校數字圖書館在未來不可避免地與公共網絡所提供的知識服務進行競爭時的發展策略。校園網內的讀者通過校園網連接圖書館服務器非常快捷,在訪問時間上不存在劣勢,但同時也要重視那些校園網之外的讀者,對于高校電子圖書館來說要使用高性能的VPN設備,從而有效提高校園網之外讀者的訪問速度,這無疑為高等院校數字圖書館及時為校外讀者提供優質服務提供了一個及時而有效的解決良策。除了使用VPN設備,高等院校數字圖書館還要有選擇性地吸納公共網絡中優秀的開放資源,由高等院校自行整合、開發,自主管理,在不侵犯知識產權的條件下使其更全面地向各種類型的讀者開放,從而省去了中間環節,在提高讀者訪問速度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影響力。
2.2.3以人性化服務為宗旨,把培養高素質的讀者群體作為工作的目標和追求。高等院校數字圖書館在重視硬件改造和技術升級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服務特色,凸顯人文關懷。在內涵建議方面重視公益性與學術性,在功能使用方面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是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基礎。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一流的硬件設備、高速的接入速度、豐富的數字資源縱然可以給讀者帶來滿意的服務,但是作為承載著文化傳播且兼具豐富大眾文化生活功能的圖書館來說,不僅要與人對知識和信息的需要相結合,還要與人自身對信息載體、周圍環境和交互界面的融合需要相結合。特別是在高等院校這個知識聚集的主陣地,如何在豐富數字圖書館內容的同時使其更具時代氣息,在進行硬件更新的同時要兼顧到方便讀者使用和數據庫維護人員進行維護,如何在提高接入速度的同時給讀者帶來在獲取知識和信息過程中的愉悅體驗,這些都是高校圖書館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3結語
圖書館從簡單的紙質文獻借閱向以數據庫推送為核心的數字化過程轉變經歷了較為漫長的階段。當建設數字化圖書館的浪潮再次襲來時,人們更應把高等院校數字圖書館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和發展條件考慮進去,要更加清楚地了解校園之外的網絡服務,不僅會對高校建設高水平的數字圖書館有參考借鑒作用,而且還會幫助圖書館改善公共互聯網服務的不足,從而更加高效地為建設開發高等院校數字圖書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吳金鵬.基于博弈論的高校數字圖書館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5):15.
[2]李艷春.互聯網信息服務與數字圖書館的定位[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3(9):278.
[3]譚楚子.醫治網絡語境下“信息焦慮綜合癥”的一劑良藥:談圖書館經典作品“深度的閱讀”[J].圖書館,2008(5):44-45.
[4]劉明,孫瑞英.網絡環境下信息焦慮的弗洛伊德解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0(9):13.
[5]李凱,李敏.高校數字圖書館數據庫建設現狀分析與總體設計[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21.
[6]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修訂二版)[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268.
(編校:馬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