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的教育,顯然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也就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小學階段是培根教育階段,對孩子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小學教育中轉化后進生,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找出問題,有的放矢
接手一個新班級,首先要認真觀察班上的每一位學生,找出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比如:上課不集中精力,作業不及時完成,不愛看課外書,知識貧乏,對學習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然后將這些學生進行分類,確定哪些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我們所說的后進生。這樣在轉化后進生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目標,明確方向
不論做什么事,有目標才能有動力。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習的時候才不茫然,才能朝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但是目標太高遠了,學生會感覺遙不可及,他們通過近期的努力達不到目標,也許就會放棄。針對這一點,筆者在班上推出了制作勵志卡的活動。
筆者讓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硬紙卡片,上面工整地寫上三個內容:1.學生最敬佩的一個人的名字,可以是名人、自己的偶像、身邊的榜樣……要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時刻以他為榜樣,激勵自己認真學習,好好做人;2.學生最喜歡的一句座右銘,當學生在學習上松懈時,遇到困難時,讓它激勵自己戰勝學習中的困難;3.考試成績排在自己前面的一個同學的名字,作為自己近期超越的一個目標,如果達到了這個目標,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通過做“勵志卡”活動,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動力足了,學習自覺性自然提高了。
三、對癥下藥,各個擊破
針對學生學習上存在的不同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限時寫字,集中注意力
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書寫訓練。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的書寫速度有了明顯提高,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也明顯增強。只要善于鉆研,辦法總比問題多。
2.提醒監督,養成習慣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性也作了很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在轉化后進生時,要從細節著手,認真地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班上一位學生作業書寫不工整,作業上的字有時連他自己也不認識。有一天,我批改完他的聽寫本,把他叫到身邊,一筆一畫地教他寫,并及時鼓勵他。就這樣,他每天放學后主動到我辦公室練字,經過半個月的努力,他的字寫得有模有樣了。開家長會時,他媽媽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老師辛苦了,謝謝!”
四、賞識激勵,雙管齊下
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具有導向性,教師的賞識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是優秀的”,從而信心百倍地進行學習。對學生的賞識激勵能挖掘、激發、調動學生內驅力,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以前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提高。我經常叫一些后進學生進行單獨談話,努力找出他們身上的優點表揚他們,并對每個學生重復一句話:“老師很看好你,你一定行!”這樣的鼓勵幫助學生找回了自信,重新點燃了學生的希望之火。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熱愛這門學科了,才能最大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將這門課學好。我激勵學生的物質法寶是小紅花。學生考試、做作業、回答問題、完成手抄報等方面表現較好,我都會獎勵他們一朵小紅花。集到了不同數量的紅花,可以兌換到不同的獎品:十朵可以換一本作業本,或者借一本課外書。一百朵可以換一本精美的日記本或者一個漂亮的試卷夾。因此,攢紅花成了學生們的一大樂趣。為了積攢更多的紅花,學生在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有最好的表現。通過這樣的激勵活動,后進學生上課自覺了,發言積極了,作業完成質量提高了,閱讀課外書的興趣日漸濃厚了。小紅花,發揮了大作用!
五、反復抓,抓反復
后進生在進步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這是合乎規律的正常現象。因此,當后進生出現反復時,一定要正確對待,做到不急躁,不厭棄,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們反復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耐心細致地做好反復教育工作。不能等到后進生出現反復再來抓,而首先要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反復,把工作做在前面,以減少出現反復的次數,減輕反復的程度。
不落下每一個學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教育有法,貴在得法。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艱巨、長期的工作,只要我們肯鉆研,不斷探索,并把有關教育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在教育這條路上創造更多的奇跡。
責任編輯: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