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凡麗
摘 要:英語試卷講評是檢查學生現階段學習情況的有效手段,對于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分組合作、個人點評、相互評價、歸納總結等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英語試卷講評實效性。
關鍵詞:試卷講評 英語教學 實效性
英語試卷講評是指考試或練習后對試卷及習題的分析、講解和點評,可謂檢查學生現階段學習情況的最佳手段,對于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傳統的“就題論題”“滿堂灌”的試卷講評形式有不少的局限性,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及要求。學生只能記下正確答案,至于是否真正明白了、能否消化講評的內容,這就不得而知了。這種方法約束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獲取知識及自主思考的能力下降。教師從頭到尾都是在報答案,學生抱怨試卷講評課既枯燥又單調。上完一節課后,結果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昏昏欲睡,局面令人擔憂。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曾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在講臺上說得興致勃勃,學生卻在底下無精打采地,被動地聽著。有的學生甚至在對完答案后已無心再聽教師講解,干脆趴在桌子上。筆者曾經找班上學生了解過,很多學生覺得反正下次考試也不可能考到一樣的題目,有的甚至說:“老師,我只要掌握好解題方法就可以了,這次沒做對,下次說不定能做對,聽與不聽都是一個樣。”面對這種情況,對試卷講評課開展探索和研究,是每一位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英語試卷講評才能有效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能力呢?筆者認為重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分組合作,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學生喜歡集群的特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這樣學習的效果就會得到強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注意盡量按座位來分,這樣便于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先是有一個自查的過程,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被“處理”掉了,反饋的信息就是部分學生都沒掌握到的知識點。此時教師只要再對該知識點進行補充和擴展即可。這樣既能查缺補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又使一堂枯燥乏味的英語試卷講評課變得生動有趣。
例如,在一次試卷講評課上,有這樣一道題:
You can use a large plastic bottle, ______cut off, as a pot to grow young plant in.(D)
A. the top was B. the top of which
C. whose top D. with its top
該題考查的是“獨立主格結構”,本來筆者認為這道題對學生來說應該很難,大部分同學可能都做不對,但出乎意料的是,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居然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筆者問學生是如何得出答案的,一位學生告訴筆者,在他們小組內有同學做錯了該題,于是其他同學翻查之前的筆記,結果發現原來老師曾經講到過類似的題型:
① a: A large apple tree is behind the house, whose top was above others.
b: A large apple tree is behind the house, its top above others.
c: A large apple tree is behind the house, with its top above others.
② a: I knew the girls there, one of whom was my friend.
b: I knew the girls there, one of them, my friend.
通過這樣的一個反思過程,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十分深刻,以后遇到類似的考題就很少再犯錯誤了。像這樣的問題,通過一次課堂講解,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就把問題解決了。教師無須不厭其煩地講,學生學起來也更加輕松,這就是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產生的結果。
二、個人點評,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除了小組討論的形式外,教師還可適時地讓學生參與到試卷講評中來。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盡相同,面對同一道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把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比如,在一次英語試卷講評課上出現了這樣一道題:
At the meeting they discussed three different ______to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A)
A. approaches B. means C. methods D. ways.
在很多同學還在思考、辨析選項中的4個詞時,一名學生已經寫出了答案。他是這樣想的:空格后面的介詞“to”已經給出了提示,只有A選項中的approach能與to搭配。
在一篇關于 Oxford university的文章中,有這樣一道題: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the school? (A)
A. It is named after Leonard Blavatnik.
B. It will not provide traditional courses.
C. It is wholly finaced by Leonard Blavatnik.
D. It i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government.
筆者和其他教師討論時都認為無法在原文中找到直接提示的信息,只能采用排除法選出答案。但在課堂上一名學生發現文中第五段有這樣一句話:“Under plans, the 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 will provide a series of practical courses leading to a Masters degree”其中“the Blavatnik school”恰恰提示了答案。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認知是局限的,集思廣益,解題思路才會更加開闊。
三、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份試卷除了單項選擇、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這些客觀題外,還有閱讀表達和書面表達這樣的主觀題。對于一些教師來說,這部分題型的講解總是不知道從何下手,一般就是讓學生對對答案,自查一下。這種做法對提高學生寫的能力收效甚微,因為有的缺點只有通過別人的點評才能發現。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評卷當中去,讓他們當回老師,給別的學生評分,看看哪些細節是值得注意的,這樣自己在平時的測試中就能避免了。
比如,在一篇閱讀表達中,有這樣一道題: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2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8 words)
答案是:more sensitive to the color of red/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in red.教師需要告訴學生這道題的關鍵點就在“sensitive”和“red”兩個詞上,沒答到“red”的要扣分。
還有這樣一道題:
Point out the advantage of green scrubs mentioned in Paragraph3. (no more than 11words)
很多學生都能迅速找到信息句“these disturbing ghosts will combine together and not become a distraction”,但此題的關鍵是對“these disturbing ghosts”進行解釋,即“green illusions”,所以沒注意到這點的也不能拿滿分。學生給別人評分的過程中,也找到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所在。
教師講解作文時不能一一點評每個人,但批改學生作文時可在寫得好的句子下面劃上“___”,并在橫線下面標上“★”,在寫錯的地方劃上“___”并在下面標上S(Sentence structure)或W(Word spelling)等。將作文發回給學生時,提供一個此類作文的模板,讓學生參照范文結合自己寫作的優缺點寫一遍,看看怎么樣能把作文寫得更好。除此以外,還可以讓學生背一些經典句式,對于寫作文時用這些句式的學生,教師要適當表揚,以此激發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四、歸納總結,提升學生的鞏固消化能力
指導學生課后及時建立“錯題集”,認真分析做錯的每一個題目,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在錯題集上訂正錯誤,并做出正確的分析、歸納、總結,引導學生養成“有疑必問、有得必錄、錄必常閱、閱必常思”的好習慣。下次考試前翻閱“錯題集”,進行強化記憶和訓練。挑出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試題或有針對性的補償性練習,變換角度設計題目,組成一份“回爐卷”,形式不拘,可以是填空題、單句改錯題、漢譯英等,增強知識點的再現率,幫助學生消化鞏固知識,以檢查學生的訂正效果和講評成效。
總之,英語試卷講評課是英語教學環節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講評基于表面或是形式,會使教學過程平淡而枯燥乏味。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才能使教學方法落到實處,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充滿生機。
參考文獻:
[1]柯東霞.交流與互動——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主旋律[A].楊春茂,佟學.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2]陳麗清.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民主與互動性教學[A].吳尚義.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3]董明.大學英語課堂“生生互動”模式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5).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