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瑋
2012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林下經濟產業是實現新時期林業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式,林下經濟產業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本文基于波特鉆石理論基礎,對內蒙古地區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競爭優勢進行分析,以期為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路徑提供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內蒙古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競爭優勢分析
內蒙古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覆蓋率為21.03%,林業用地面積及森林面積均居全國第一位;轄區內含有大興安嶺原始林區、11個次生林區,氣候條件適宜,這些資源優勢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內蒙古地區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其農業勞動力占全區總人口的比重達40.49%,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實現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以來,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廣大農民從事林下經濟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林下經濟產業是否能夠順利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取決于市場對于林下經濟產業的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消費也不斷增加,進而對林下經濟產品市場需求量也不斷增加,截至2014年,內蒙古林下經濟總產值達408021萬元,其占林業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83%。其中,各類經濟林產品產量達486701噸;林產飲料產品達200噸;森林食品達17865噸;木本藥材達14254噸;花卉產業種植達347公頃;林下養殖產品大牲畜存欄數達19萬只,家禽存欄數達32萬只。同時,內蒙古擁有森林公園達54處,其中國家森林公園數量達30處,年實現森林旅游人數達8876025人次,旅游收入達218187萬元/年,直接帶動的其他產業產值達76355萬元。從內蒙古林下經濟產品的供給情況來看,林下經濟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市場需求是決定林下經濟產業能否發展的關鍵因素,林下經濟產業的相關政策支持是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又一動力因素。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林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相關文件,內蒙古地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鼓勵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并建立了赤峰、通遼等地林下經濟發展的示范基地,對于林下經濟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扶持的政策;同時,內蒙古自治區辦公廳依托出臺的《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林下經濟發展,加大了金融信貸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并利用林業貼息貸款、扶貧貼息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林下經濟項目,促進林下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從生產要素、市場需求及政策支持條件來看,內蒙古地區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及競爭優勢。
二、內蒙古林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1.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過去,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指出,未來2012-2020年各國承擔著減排任務,低碳經濟是新時期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考察福建林區產業發展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要位置,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要建立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當前時期經濟發展的綜合目標,而林業發展是實現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因此林下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機遇。
2.“林改”后林區經濟轉型迫在眉睫
制度的變遷是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外在動力,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促進了林農盤活林區經濟,林農依靠林下經濟發展實現了“不砍樹也能賺錢”,增加了林農收入。內蒙古國有林區于2015年4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林區經濟告別了木材經濟時代。2016年,國家林業局批復了內蒙古等地國有林區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創新森林資源管理體制、妥善安置富余職工、發展林區接續產業?!巴7ァ焙罅謪^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國有林區改革后如何發展林區接續產業、安置富余職工就業是當前內蒙古國有林區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林下經濟發展應運而生,停伐及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出臺給林區接續產業、林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3.綠色食品與服務的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綠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對于休閑、療養、旅游、度假的需求增加,森林公園的發展空間廣闊。市場需求是林下經濟發展的主體動力。
(二)挑戰
1.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趨于雷同,區域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2012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后,廣西、福建、廣東、遼寧、黑龍江、北京、內蒙古等地紛紛依托森林資源環境開展林下經濟活動。總結各地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林下種植主要包括苗木花卉、食用菌等;林下養殖主要包括養雞、養鴨等模式及利用森林自然景觀開展森林旅游活動,由于森林資源的自然特性,不同地區的森林資源存在同質性,因此,如何依據各自資源建立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是各地區間林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2.林下經濟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缺乏品牌戰略
林下經濟產品滿足了人們對于綠色產品的需求,但內蒙古地區林下經濟產品普遍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低、深加工產品少的問題,缺乏完整的產業鏈條,農戶從事林下經濟活動較分散,沒有形成林下經濟產業集聚效應。如何拓寬林下經濟產品的產業鏈條、打造林下經濟綠色產品品牌戰略,是當前林下經濟發展面臨的又一挑戰。
三、內蒙古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路徑
結合鉆石模型理論對內蒙古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競爭優勢及面臨的挑戰的分析,本人認為,提升內蒙古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路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明確林下經濟發展是實現林業現代化發展的戰略地位
目前,內蒙古地區林下經濟發展已初顯成效,各盟市紛紛依據資源優勢開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加工及森林旅游等經濟活動。2014年,內蒙古林下經濟總產值達408021萬元,占地區林業總產值的比重接近11%,林下經濟發展對于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加強。據呼倫貝爾市調研統計,國有林區有60%左右的職工家庭參與林下經濟活動,每到雨水季節,人們利用空余的時間進行林下經濟采集活動,并且能夠在2-3個月的時間收入3-4萬元,林下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職工的收入。因此,明確林下經濟發展在林業生產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有利于實現林區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促進林業現代化發展,有利于實現新時期低碳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
(二)著眼于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構建“互聯網+林業”的信息服務平臺
林下經濟所生產的產品能夠滿足人們對于綠色食品的需求,隨著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構建現代化林業產品銷售渠道勢在必行?!盎ヂ摼W+林業”信息服務平臺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結合林業發展與互聯網高度融合,以信息技術拓寬林業產品銷售渠道及促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構建“互聯網+林業”服務平臺體系,使林區經濟產品走出去,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宣傳內蒙古林下經濟特色產品及森林資源特色,促進林下經濟全面發展,進而促進林業現代化發展。
(三)實施林業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人力資源是影響林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據調研統計,目前內蒙古林區從事生產活動人員多數是小學文化水平,缺乏專業的科學技術合理規劃林下經濟發展,林業科技人才明顯不足。因此,應加大林區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實施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人才培育工程,爭取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林下經濟活動人才隊伍。一方面,可以利用優惠的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鼓勵龍頭企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多層次的培養體系,大規模培養技術人才;鼓勵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貼近市場要求,培養適用性人才。
(四)完善林下經濟產業支撐體系建設,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林下經濟發展涉及到多個產業的協調發展,經對林下經濟產業相關產業及支持產業的分析可知,林下經濟發展受農林牧副漁業產業發展的影響,同時水利、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林下經濟能夠大力發展的主要因素。林下經濟發展對于政策扶持及產權歸屬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政策扶持是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外部動力,而放活林下經濟活動經營權是促使農民參與林下經濟活動的主體動力。因此,政府應明確新時期林下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完善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快制定和完善促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規章、規定及相關政策,規范市場秩序,提高林業經濟產業發展的服務質量。
(作者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