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杰
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基于崗位能力導向的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思考*
劉義杰*
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高校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必須要以外貿崗位能力為導向,緊扣各崗位對人才能力的要求,才能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外貿人才。本文通過分析外貿企業各崗位對能力的要求,并以此為基礎,對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進行思考。
能力導向;國際貿易;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國的對外貿易行到了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市場上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長。為此,各高校紛紛將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的專業人才。近些年來,在對外貿易發展壯大的同時,外貿行業人才分工也越來越專業化,外貿企業對人才綜合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然而,由于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再加上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導致現今高校所培養出來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已經越來越不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從而帶來企業招聘難和學生就業難的“兩難”現象。據有關資料統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到企業上崗后,能夠很快勝任相關工作的僅占總數的10%。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培養出適應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的國際貿易本科人才迫在眉捷,也是是破解“兩難”現象的當務之急。
高校要想培養出符合外貿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的國際貿易人才,首要地是要搞清楚外貿各崗位對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才能夠在后續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通過對相關外貿企業的走訪調查,外貿崗位的設置主要有外貿業務員、單證員、跟單員、貨代員(外貿船務)、報關員、報檢員、外貿財務等七大類。當然,還有一些企業分工更細,設置有外貿采購員、外貿翻譯、外貿核銷員等。這七大類的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既有其共同點,也各有側重(見表1)。
表1 外貿各崗位能力要求
(一)以崗位能力為導向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眾所周知,國際貿易專業是為外貿企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這就必然要求國際貿易的畢業生要具備外貿企業發展所需的業務技能與素質,這就要求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緊密結合外貿人才市場的用人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國際貿易畢業生。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之前,應該多到企業去做一些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外貿企業有關崗位對專業人才的技能與素質要求,并以這些要求作為導向,來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以崗位能力為導向調整課程體系設置
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后,還需要以崗位能力要求為導向,來對相關課程體系進行調整設置,盡可能多地增加一些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課程。首先,在滿足教育部有關思政課程的要求外,盡可能壓縮一些公共基礎課的學時數。其次,對于一些學科基礎課,也可以做些適當的刪減和壓縮,只要讓學生對經濟學科能夠有個基本的了解即可。最后,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設置方面,盡可能多地開設一些實務類課程(見表2),增加實踐學時,一些偏理論性的專業類課程或合并、或刪減。
表2 各崗位能力培養課程表
(三)以崗位能力為導向改革課程教學方法
當前,諸多專業教師在課程教學時,多采用案例教學法來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但對于學生的崗位技能培養還略顯不足。因此,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在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時,要以崗位能力為導向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探索。如以角色定位法、項目驅動法來開展課程教學。角色定位法,即把學生設定為某個角色,讓學生通過扮演該角色來解決所遇到業務問題,然后老師加以點評,指出學生作為該角色在業務處理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之處。項目驅動法,則是根據所要講授的知識點,通過設定一筆相關外貿業務,讓學生分組來完成該業務操作的教學方法。通過上述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業務操作技能。
(四)以崗位能力為導向加強實踐技能培養
一是在有關課程的課內實驗教學環節中,專業教師的實驗設計要能夠做到以崗位能力為導向來設計實驗項目與內容,盡可能與崗位實際業務相吻合。二是根據崗位設計綜合實訓,如外貿單證模擬實訓、外貿業務模擬實訓、外貿跟單模擬實訓、國際貨代模擬實訓、報關報檢模擬實訓、國際結算模擬實訓等,讓學生通過實訓真實模擬各崗位的工作。三是積極舉辦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如外貿單證操作技能大賽、外貿談判模擬大賽、外貿合同設計大賽等,通過比賽形式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崗位專業技能的把握。
*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3年項目《崗位能力導向的應用型國際貿易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XJG-13-18-5)。
F
A
**作者簡介:劉義杰(1980-),男,江西吉安人,碩士,南昌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