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清 孫海山 徐克祥
探索物技融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子
——江蘇省高郵市供銷合作社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做法
陳正清 孫海山 徐克祥
近年來,江蘇省高郵市供銷合作社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的組織、網絡等優勢,積極與農技部門合作,開展物技融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為高郵市種田大戶和農民科學種田的有力幫手。
江蘇省高郵市供銷合作社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是由高郵市蘇郵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牽頭,于2015年3月18日正式成立。在此基礎上,今年5月又成立高郵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實行兩塊牌子,一支服務隊伍。近年來,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的組織、網絡等優勢,積極與農技部門合作,開展物技融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為高郵市種田大戶和農民科學種田的有力幫手。目前,俱樂部有會員450多人,舉辦技術培訓30多場次,受訓農民、種田大戶3000多人次,開展配方施肥、植保、統防統治等服務種田面積達5萬多畝,延伸輻射面積20萬畝。
農資銷售衍生出服務平臺。高郵市供銷合作社所屬企業高郵市蘇郵農資連鎖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銷售逐漸發展起來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公司發現隨著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過去一家一戶種植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土地逐步流轉集中到種田大戶手中經營,加之前幾年國家糧食生產政策的給力,許多工商資本也紛紛進入農業,一些過去根本沒有跟土地打過交道的人,也流轉土地種起田來。
前幾年是種田的黃金期,有國家糧食托市收購利好政策的支撐,糧食愁產不愁銷,畝年毛收入在2800元左右,種田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這幾年,種田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漸漸多了起來,雖然大家手中有田,但不一定都會種田。在與種田大戶們交往過程中,高郵市供銷合作社、高郵市蘇郵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發現大家渴望有一種服務組織或搭建一個服務平臺,把種田大戶緊緊聯系在一起。在此基礎上,按照“全要素供給、全產業鏈服務”的要求,今年5月高郵市供銷合作社又成立了高郵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開設了莊稼醫院、農資超市、農業科技講堂,組建了農業科技專家團隊、統防統治專業隊伍和植保專業合作社,向農民和種田大戶提供綜合性、專業性服務。

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農技人員深入田間進行農業技術指導。
種田人的農技服務之家。高郵市供銷合作社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按照規范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俱樂部章程、組織原則、活動內容、服務宗旨、培訓計劃等一應俱全,并公布上墻。
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是熱愛農村、獻身農業、崇尚科學的種田大戶共同創建的公益性服務組織。凡是在本市種植面積100畝以上、具有法定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免費參加,成為俱樂部的終身會員,并可以享受農資優惠和農技服務。俱樂部成立以來,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便民利民惠民為核心,定期、不定期地邀請農技專家進行法律法規、涉農政策、科學種田技術等培訓;利用俱樂部微信群、客戶端發布新品種、新技術以及氣象、市場等信息;開展農作物新產品、新技術試驗示范,組織會員考察觀摩;幫助會員解決種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種田效益;開展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等半托管服務。
在活動安排上,與農業生產時令緊密結合,俱樂部月月有主題,契合會員對新的農業技術、新的農業生產資料、新的農業流通信息的需求。
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俱樂部先后與江蘇省農科院、德國拜耳、美國陶氏、高郵市植保站等科研院所、公司、農技部門展開技術合作,根據種田大戶生產過程中的需求,邀請專家進行各項技術服務,舉辦技術培訓30多場次,受訓種田大戶3000多人次;通過俱樂部信息平臺,發布各種服務信息15000余條。去年8月下旬,種田大戶林咸凱的600畝水稻發生稻瘟病,俱樂部通過江蘇“農技001”服務平臺,請專家共同會診并提供解決方案,使病害得到有效防治,穗頸稻瘟最終控制在1%以內,實現了高產。在今年5月19日舉辦的小麥病害防效現場觀摩會,吸引了來自全市各鄉鎮的百余名種田大戶。看到種田大戶俱樂部在高郵界首“巴斯夫”試驗田里麥子長勢良好,病蟲害防治效果十分明顯,周邊農戶看后點頭稱贊。
科學種田才能節本增效。種田大戶加入豐益俱樂部的初衷,就是通過這個服務平臺和載體,幫助種田大戶學到先進的種田理念,用上管用的種田技術,買到質優價平放心的農資商品,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最大程度地降低種田成本,實現種田效益最大化。
會員們的期盼成為豐益種田大戶俱樂部發展的根本動力。近些年,抗性雜草在高郵市危害越來越嚴重,按照傳統春季化除的方法,對付抗性雜草效果已不太明顯。為此,俱樂部依托高郵市蘇郵農資連鎖有限公司的試驗田,進行了“麥田封閉除草技術”研究,并取得成功。去年冬季,俱樂部在會員中廣泛推廣“麥田封閉除草技術”新成果,動員大家改變傳統春季化除的方法,提前到冬季除草,并通過俱樂部微信服務群編寫發布了技術要點、化除方法、用藥劑量等,取得了明顯效果。過去春季化除用藥2至3次,今年小麥化除只用藥一次,綜合節本50%左右。一直困擾大家的日本“看麥娘”等抗性雜草,得到了有效化除。
“麥田封閉除草技術”的成功運用,使會員們的植保理念發生了根本轉變。今年小麥病蟲害非常嚴重,俱樂部引導會員使用農藥新品牌德國巴斯夫歐帕殺菌劑,效果明顯。
今年來,糧食生產進入了寒冬期,主要是賣糧難,會員種田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影響。俱樂部因勢利導,把種好田作為第一要務,通過全方位服務,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一方面提高種田水平,綜合穩定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對會員需要的化肥、農藥等農資,俱樂部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有效減輕了會員生產負擔。據不完全統計,俱樂部成立以來,僅化肥農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一項就為種田大戶、農民群眾節約生產成本500多萬元。
缺乏技術,缺乏人才。農民及種田大戶在種植水稻小麥等過程中需要較高的種植技術,對供銷合作社服務人員來說,農業服務技術需進一步提高。同時供銷合作社農業服務技術人員也嚴重短缺。由于供銷合作社條件艱苦、待遇不高等自身條件限制,難以吸引高素質的農技人員來供銷合作社工作。
缺乏資金扶持,發展后勁不足。供銷合作社種田大戶俱樂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組織,首先注重的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幾乎沒有或微利,供銷合作社資金實力非常有限,因此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嚴峻挑戰。建議加大對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資金扶持力度,省、市社可設立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專項扶持資金,從而保持供銷合作社新興服務組織的生命力,使更多的農民得到實惠。
進一步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功能。繼續打造供銷合作社種田大戶俱樂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服務品牌,在確保提供化肥農藥供應和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和大田托管全程服務,極大地滿足農民的需求。不斷完善經營服務設施,再招聘專業技術人員6名,擴大充實農業技術服務隊伍,添置大型農業機械行走式植保機6臺、擔架式植保機50臺、無人植保機5架,新增農業社會化服務大田托管面積5萬畝,全面提高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堅持自愿的原則,吸納種田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服務社等加入供銷合作社,健全與農民的利益聯接機制,采取菜單式、保姆式等物技結合服務模式,引導扶持種田大戶、農民群眾參加植保、統防統治等農業保險,讓更多合作利益惠及種田大戶、農民群眾。積極探索與鄉鎮村委會、農業服務中心、農經站、村級為農服務社等合作共建的路子和方式方法,延伸服務領域,把村級為農服務社打造成供銷合作社最基層的社會化服務平臺,形成縣鎮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
(作者單位:陳正清,江蘇省揚州市供銷合作社副主任;孫海山,江蘇省高郵市供銷合作社主任;徐克祥,江蘇省高郵市供銷合作社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