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敏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幼兒園區域游戲的組織指導策略
文 陳敏
在教育生態學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組織指導區域游戲的策略也在進行著變革,本文從區域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后不同時間段教師指導要點進行分析概括,尤其關注幼兒區域游戲的評價內容、評價方式的一些創新舉措。
區域游戲 組織指導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的區域游戲是以教育生態學的基本規律和理念指導幼兒園區域游戲的設計和組織,在研究兒童游戲時,考慮游戲區域的設置、游戲內容的選擇,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游戲材料、游戲時間等,還游戲以自然、生態而又富有教育發展性的面貌。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在區域游戲組織指導過程中,必須進一步關注指導的有效性、及時性、差異性、動態性、互動性,通過有效的指導提升區域游戲的品質。

在游戲組織前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制定計劃,即幫助幼兒確定今天自己要到哪個區域、用什么玩具和材料、打算做什么、游戲時和誰一起玩等。在區域活動開始之前幫助幼兒確定自己的活動計劃,有助于培養幼兒行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促進幼兒語言、思維和想象的發展。
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幼兒可以用語言、動作、手勢、繪畫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圖。
插卡法。將教室內每一個區域游戲內容、進區域人數規定等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幼兒將帶有自己名字或者照片的卡片插進相應的游戲內容中即可。這種方法簡便易行,適用于中小班年齡小一點的幼兒使用。插卡式的計劃方式清晰明了、節約時間,也便于教師了解和統計幼兒選擇區域的情況,以便對有偏向性愛好的孩子進行必要的干預和指導。
粘貼法。教師準備一塊小型磁性黑板,將一些區域活動內容以幼兒喜歡且看得懂的方式呈現在黑板上面,在小磁鐵上貼上幼兒姓名或照片,幼兒計劃玩什么游戲,直接可以將小磁鐵貼在相應的區域內容之中。
繪圖法。幼兒將自己設想的游戲計劃用簡單的圖案畫出來,教師在一旁作為傾聽者去了解幼兒的計劃,并適當給予建議。幼兒可以用簡單標記、符號,甚至文字進行記錄,只要他們自己能解讀就行,由于需要一定的繪畫與邏輯思維能力,此方法適用于中大班幼兒。教師也可以為每個孩子準備一本“計劃本”,他們能夠將自己活動中需要的材料、工具,以及方法進行預想,記錄在計劃本上。
交談法。幼兒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將自己的游戲計劃與同伴一起分享、討論,并邀請同伴加入自己的游戲,結成聯盟后,可以進行游戲角色的分工。這時,教師可以輪流與每個孩子交談,了解幼兒的想法。
(1)觀察幼兒的游戲。每一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處于發展中的、擁有人的尊嚴和特性的人,教育首先要讀懂孩子行為,捕捉孩子的需求。因此,教育行為的轉變需要從“觀察兒童”做起。
幼兒游戲同樣需要教師的觀察,同時建立幼兒的觀察檔案,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指導行為,減少指導失誤,在幼兒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協助,給幼兒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一般在以下情況時教師必須要進行介入指導:出現不安全因素時;幼兒興趣減弱時;在幼兒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發生糾紛、尋求幫助時;在游戲中出現有價值的教育內容時。
(2)提供適宜的指導和幫助。根據對教師在游戲中與幼兒互動的觀察和分析,結合不同游戲階段的具體任務,初步總結出幾種指導方法:
描述:教師用語言敘述幼兒活動的過程與結果,或者敘述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與情感反應等。教師的描述首先向幼兒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教師在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同時可以幫助幼兒將自己的行為與情感提升到意識層表面上,促使幼兒將自己的行為與情感作為客體對象進行反思與調控。
提問:教師運用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同時獲得深入游戲所需的信息。
建議:教師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幼兒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意見。間接的指導方法一般采用語言提問、提示、評論;適時地出現玩具和游戲材料;教師以角色身份影響游戲或參加游戲;回顧以往游戲中的做法;提出假設。
同伴支持:指教師利用同伴的力量支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身心發展的一種方法。包括:讓幼兒做小老師,向同伴示范和教授一定的技能;讓幼兒做同伴的游戲伙伴,給同伴以一定的提示與支持。
(1)愉快地結束游戲。區域游戲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個愉快的結束。游戲時間快到時,通過播放固定的音樂提前提醒幼兒,讓幼兒做好準備。注意以游戲的形式結束游戲,如火車到站了,醫院下班了,娃娃睡覺了等等。
(2)收拾游戲材料和場地。這一點很重要,能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形成一定的秩序感,促進幼兒社會情感中規則意識的發展。小班初期教師可以利用圖標在老師的幫助下讓幼兒學會一一對應收拾玩具材料,中大班則可以讓幼兒自己收拾整理,通過玩具整理前后的照片對比,讓幼兒明白整潔的環境、有序的材料讓人心情愉悅,從而抑制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幼兒在不斷操作中形成自律。
(3)評價回顧游戲。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積極有效的表現、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游戲評價在區域活動中起著有力的杠桿作用。實施有效的區域活動評價能使幼兒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還能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激發他們求知、交流與合作的欲望,更是教師全面了解幼兒,靈活調整教育資源、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區域活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個成長檔案袋。我園通過對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所呈現的各種作品和相關資料有系統、有組織地收集和積累,為幼兒的發展評估提供全面、豐富、生動的信息。它聚焦于描述幼兒游戲發展和學習的過程,關注幼兒游戲發展的特點和傾向,并將幼兒置于評價的主體地位。
一套觀察記錄表。幼兒區域游戲觀察記錄可以作為對幼兒形成性評價的依據,便于教師認識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學習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還可以作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依據。實踐中我們根據不同的觀察方法、觀察內容設計了不同的觀察記錄表,如《幼兒社會交往能力觀察記錄表》《幼兒行為核檢表》等,教師利用這些表格逐步學會了觀察孩子,積累了本班孩子發展的第一手資料。
一次游戲視頻反思。在評價環節,教師可將區域游戲活動中拍攝的游戲視頻:幼兒出現的有價值的、典型的案例,或是游戲中的突發狀況讓師幼共同回顧,共同反思,通過集體智慧對游戲中的問題進行商議并作出選擇和決策。
一份游戲繪畫再現圖。游戲結束后,教師通過繪畫的形式讓幼兒再現游戲情境,表達游戲中自己的點滴收獲,在講評環節,讓幼兒看著自己作品講述游戲過程,師幼共同捕捉亮點,發現問題,總結提煉經驗。通過這樣的他評、自評、互評方式,不但能激發幼兒參與評價活動的興趣,深化游戲內容,更能激發幼兒再次游戲的欲望。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鳴凰中心幼兒園幼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