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莉
樂活新主張
——樂活理念指引下的戶外運動大循環
文 劉莉
“樂活”理念的提出,源自我們對健康教育的理解,我園力求為幼兒提供“安全、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與條件,使“幼兒健康成長”成為一種理念,更成為一種行動的依據和價值追求。樂活運動大循環是偏向于開放的、低結構的活動,活動中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自我決定、自我選擇,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來內化教育影響。
樂活 戶外運動大循環


樂活(LOHAS)是英語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意為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形態過生活,重視健康、關愛環保,強調“健康、可持續”。“樂活”理念的提出,源自我們對健康教育的理解,它提倡和鼓勵的是一種健康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方式,培養的是具有“勇敢、進取、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
我園基于“改變自我、謀求超越”的內涵發展需要,以體育為特色,積極踐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理念精神,通過園本教學資源的不斷開發與整合,挖掘潛能,力求為幼兒提供“安全、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與條件,使“幼兒健康成長”不僅成為一種理念,更成為一種行動的依據和價值追求。
這幾年,我園在戶外鍛煉方面做了大膽嘗試。從2005年開始,嘗試超市式戶外鍛煉,通過幼兒對器械的自主選擇和組合,強化動作的多樣化練習,以提高身體體能的同步跟進。2014年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形成了樂活循環式鍛煉模式。
三種戶外鍛煉方式的比較:
傳統式:以班級為單位,區域固定,活動內容固定,器材選擇余地小,教師高控,幼兒低興趣。
超市式:以年級組為單位,劃定區域,活動內容較豐富,有選擇余地,教師低控,幼兒較有興趣。
循環式:以年級組為單位,全園開放,活動內容豐富全面,器材使用靈活,開放低控,幼兒興趣濃厚。
樂活運動大循環是偏向于開放的、低結構的活動,采用的主要是間接控制的方式。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觀察者、環境的創設者,安全的保護者,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自我決定、自我選擇,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來內化教育影響。
1.梳理健康領域目標,以目標定位幼兒發展
我們以《指南》、《幼兒園體育指導手冊》、《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中的健康領域的目標,結合我園幼兒現實發展狀況,梳理了符合我園幼兒健康發展目標。以幼兒園大班健康領域中跳躍發展目標為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幼兒園體育活動指導手冊》本園能原地蹬地起跳、連續縱跳觸物(物體離幼兒舉起手臂時的手指尖25厘米左右)縱跳20厘米高能原地蹬地起跳、連續縱跳觸物(物體離幼兒舉起手臂時的手指尖30厘米左右)基本動作發展目標能從35-40厘米高處自然地跳下,落地輕穩能從50-70厘米高處自然地跳下,落地輕穩跳躍能助跑跨跳平行線,跳距不少于50厘米能助跑跨跳平行線,跳距60厘米能立定跳遠,跳助跑跨跳100厘米寬距不少于40厘米立定跳遠70厘米能立定跳遠,跳距不少于60厘米能助跑跳遠,跳距不少于40厘米能助跑跳遠,跳距不少于50厘米能連續向前跳過多個高40厘米、或寬15厘米的障礙能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能連續向前跳過多個高40厘米、寬15厘米的障礙連續并足跳5-6米能單腳連續向前跳3-4米左右助跑跨跳40厘米高能連續跳繩能連續跳繩5個左右能單腳連續向前跳9米左右助跑跨跳35-40厘米高
2.建構活動內容,以內容提煉關鍵經驗
我們在園區內設置了滿足幼兒走、跑、跳、鉆爬等基本動作;平衡、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合作、挑戰、冒險等社會發展需求的活動內容,共有18個區域。
3.優化組合分層遞進,以差異滿足不同需求
同一區域,器材進行優化組合。例如:平衡臺區設置了三組:一組每個平衡臺間隔20cm擺放,幼兒單腳上下,難度系數為一級,適合剛練習此項活動的幼兒;一組間隔5cm擺放,幼兒嘗試連續通過,難度系數為二級,適合已經能熟練走平衡臺的幼兒;一組多個平衡臺連續擺放,幼兒快速通過保持平衡,難度為三級。
同一器材,玩法優化創新。例如在攀爬組合架區域中:同一器材上幼兒有的跨,有的爬,有的鉆,不同玩法趣味多多,充分滿足了幼兒自我做主的需求。
4.因園制宜設置線路,以整合開掘每寸空間
為了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場地,我們將幼兒園的前后操場、長廊、大型玩具、過道、樓梯等充分運用了起來:利用寬闊的操場開展平衡類、跳躍類活動;利用樓梯練習手腳著地上下爬;利用二樓陽臺搭建與一樓連接的繩網,開辟另類通道;利用大型玩具架設迷宮,孩子們身在其中,其樂融融。
同時在活動中讓幼兒接觸塑膠地、水泥地、道磚地、鵝卵石地等不同質地的地面,刺激幼兒多種感官,促進感覺統合。
1.紙上談兵。運動器材有的比較笨重,器材線路的不斷調整對老師們來說是個很重的體力活,課題組給每個成員印發了幼兒園的平面圖,讓老師們在平面圖上繪制出各種器材擺放的位置,在平面圖上“跑線路”,商定后我們再實地演練,大大減輕了教師們的工作負擔。
2.化繁為簡。大循環活動中是由一個一個小區域的活動組合而成的,我們利用每天的晨間活動、課間活動、下午戶外活動等時間,分散練習,將看上去復雜的各個區域的活動化難為簡。同時,針對大循環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們也都以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加以幫助解決。
3.循序漸進。各班級在相應的幾個區域里實行小循環,熟悉后逐漸增加循環的區域數,直至能進行全園大循環。
4.調整優化。區域內器材設置不是一層不變的,隨著季節溫度變化、幼兒興趣變化我們不斷地調整,不斷地優化組合,努力找到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體發展要求的契合點。
樂活運動大循環開展以來,較好地解決了戶外活動的片面性,不光鍛煉了幼兒的基本動作,更鍛煉了幼兒的身體素質;解決了運動量合理的問題,避免幼兒只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活動,運動量過大或者不足;形成了孩子的自主選擇跟教師的指導之間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通過活動的研究,教師的問題意識得到提高,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協同作戰能力也大大提升。
“樂活”作為一種理念,落實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觀察、理解、指導,還有許多的研究要做。因為前方有路燈,我們一直在前行,因為心中有幼兒,我們一直在努力,因為不忘初心,我們一直在行動!
(江蘇省南京市南湖育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