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云
問題意識是人們在實踐和認知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懷疑、探索的心理狀態。哈佛校訓引用了主教曼德爾克雷頓的話:“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使人常惑常問。”即教育要追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疑問是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往往是創新的先聲,是科學發明創造的臺階之一,其意義絕不亞于解決問題。然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過早、過于直接地把問題呈現給學生,欠缺了一個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問題的產生過程。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很好的培養,使其感知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十分低下,甚至把沒有問題等同于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在新課改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怎樣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筆者通過教學思考有幾點嘗試。
一、當前中學生缺乏“問題意識”的原因
(一)中學歷史教學觀念的滯后性中學生缺乏歷史學習中的問題意識,與當前社會、學校等對歷史教學觀念的滯后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選定一個問題,指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學生提問題,這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在應試教育等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歷史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應對考試,教師也只以傳授知識為主,而忽略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沒有認識到如何能將方法和知識進行鏈接的方式。在當前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歷史教學的本質、目的、過程等都應當有所改進。
(二)中學歷史教學手段的單一性歷史學習主要是以歷史素材為基點的,而中學的歷史教學材料大多是以課本為主,并且以平面化的文字、圖片為主,過分政治化、理論化,缺乏生活化、時尚感,從而弱化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歷史教材通常會有固定的觀點,缺乏對立、辯證的史學思維,從而使得學生們的創造思維、問題思維被束縛。另外,在當今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變得多樣化,但是有些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將多媒體技術等與歷史學科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不能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故而也很難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二、培養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中學歷史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功能和作用也各有不同。在當今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進程中,中學歷史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能力,選擇和運用適當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問題平臺,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一)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的觀念,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一切創造始于“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絕不能在知識層面上止步,而是應當大膽地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們提出問題,樹立問題意識的理念,并讓課堂教學成為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思維實驗室。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之中,創設自由、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主動的問題探討課堂,讓學生以問題的發現者、提出者、解決者的身份而存在,使師生之間能夠達成一種和諧、互動的交流方式。
(二)培養中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好奇、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們產生問題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進行歷史知識灌輸、思維方式培養之外,還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歷史歌曲、播放歷史影像材料、展示歷史圖片、讓學生出演歷史短劇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去琢磨歷史、觸摸歷史、理解歷史,對歷史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并將好奇心轉化為持久的精神動力。另外,在課后學習中,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材料、圖書等引導學生閱讀,并讓他們提出問題,探討問題。
三、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學能力
引導學生質疑提問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歷史教師應當在培養學生歷史問題意識的過程中起到示范作用,不斷增強自身的問題意識,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應當多提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設計好提問的問題,幫助學生聯想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培養學生獨立、成熟的學習思路。另外,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對當下教材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實踐上的優化,將簡單的理論分析和史實記述等輔以矛盾的說法、各種史學觀點、豐富的史料等,達到“無疑處生疑”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其中提到的“活”,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氛圍方面,而且也體現在學生質疑能力等方面。總之,教師應當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構建問題平臺,達到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究的教學目的。
我們的學生因為在課堂上缺乏安全感,致使他們不敢質疑、不敢提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給于學生充分的心理安全,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潛能,另一方面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發展問題提出能力。而民主平等教學環境的創設,是長期而非短時的,它跟教師的價值理念取向、言談舉止息息相關。故而針對課堂問題、學生的各種問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三思而后行,以免師生情感隔閡。我們的時代呼喚創造型人才,而創造源于質疑,源于強烈的問題意識。我們的教育改革就為了培養出時代所需的人才,作為歷史教師,也應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大膽求索,培養出更多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