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中國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任務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總目標指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币_成這一目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學六年,一二年級重在“寫話”,從三年級開始作文,先“習作”,然后才步入“寫作”,其目標是循序漸進的。教師要根據學生作文的不同階段提出相應的要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重視學生語言、素材的積累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曾說:“學生所寫的,必須是學生積蓄的”,“積蓄”泛指積累與儲存寫作材料,它包括思想、經驗、知識、語言技能等方方面面。沒有積累足夠的語言和豐富的素材,學生雖有寫作欲望,卻感到“沒有話說”或“有話說不出來”;沒有足夠的積累,寫作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足夠的積累、豐富的儲備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
1、在閱讀中積累。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和寫作技能的有效途徑。要使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積累豐富的素材,提倡多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多了,材料積累豐富了,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說、無物可寫了。
通過課內閱讀來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用心品味、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觀察、思考所見所聞,有了寫作欲望時如何去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寫作方法。學生在閱讀中有目的地體會這些方法,其寫作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通過課外閱讀來積累。課內閱讀是重要的,它是教師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品味語言文字,學習寫作技巧的重要途徑。但課內閱讀受時間和內容的限制,不能滿足學生閱讀的需要。為了更好地積累豐富的語言和素材,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讀書,讀好書,廣泛涉獵歷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書籍,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提出要求(比如寫讀書筆記),進行檢查,做好評比,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
2、在生活中積累。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敖處熞龑W生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庇幸庾R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體念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小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普普通通的農民,平平凡凡的攤販;大至國際事件,風云人物,都是學生觀察、了解、分析、思考的對象,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只有把學生引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向生活要素材,才能積累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材料。
3、重視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愛好,只有讓學生由“要我寫”變“我要寫”,萌生強烈的寫作欲望,主動去閱讀、去觀察、去探索、去思考,寫作才能帶給學生快樂,才能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
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人的需要,學生更不例外。教師在評價學生習作時,要善于發現習作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字、一詞、一個標點、一句話,只要用得恰當,寫得準確,就應加以肯定。對習作中的不足,教師宜用委婉的話語指出,過多的批評和訓斥是泯滅學生榮譽感和進取心的毒藥,它會讓學生失去寫作興趣,增強抵抗情緒,厭惡寫作甚至厭惡整個語文教學。
三、教師要善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寫作靈感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只有引導學生去生活的海洋里暢游,去觀察、體驗、感悟,從而獲得切身的感受,激發起寫作靈感,學生寫作時才會文思泉涌,滔滔不絕。
1、重視學生寫作的訓練。加強寫作訓練,首先要讓學生寫好教材中要求的作文。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教師應提倡模仿和借鑒教材中的文章,讓學生在模仿和借鑒中獲得寫作的方法和靈感。吳增祺說:“文章之體,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則仿而為之,雖通人不以為病?!蹦7虏皇悄康?,而是為了學習、為了創新。在寫作訓練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階段的訓練任務加強學生對字、詞、句、段、篇,文章結構,邏輯修辭、表達方法等的訓練,如學完一個單元,教師要根據教材本單元提供的文章內容及寫作方法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讓學生在“學”中寫。
其次是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和讀書筆記。堅持寫日記和讀書筆記是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用日記寫下日常生活中聽到、看到、想到的具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東西,既積累了寫作素材,又達到了學生天天練筆的目的。學生在閱讀中記下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名言警句,摘抄一些優美動人、精彩紛呈的段落,借鑒文中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然后將它們融會貫通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其寫作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2、重視學生習作的評改。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古今中外流傳著不少好文章是經過無數次修改而成的故事。葉圣陶先生曾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學生作文的評改既包括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評互改,也包括學生的自評自改。
心理學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小學生尤其如此。教師點評要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滿足學生的自尊需要,使點評成為學生熱愛寫作的動力。這就需要教師在點評時使用激勵的、委婉的語言,保護學生自尊心,增強學生寫作信心。
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有閃光點,學生在互評互改中,學習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自改可分兩個階段,一是學生寫完作文后,自己反復檢查文章還有哪些問題,反復推敲反復修改;二是在教師點評、同學互評后,采納別人好的建議而進行修改。直至改到“滿意”為止。
總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它離不開學生對語言、素材、寫作技巧的日積月累,也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和寫作技能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