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學校的課程結構更加合理。其中,美術教育在學生藝術素養提高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文對初中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策略
在初中美術課堂上,課堂教學效率是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標準之一。教師應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對美術學習更感興趣,要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相聯系,創造出更加全面、多層次的美術課堂。
一、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部分初中生對美術接觸較少,這也造成了他們的審美、鑒賞、繪畫和造型能力較弱,在美術課堂上就會出現“畫不好”的現象,這也容易形成學生的自卑以及畏難心理,不利于美術教學的開展。美術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創新教學環境,為學生設計充滿色彩與情感的教學情境以優化課堂教學。如,在進行美術線條教學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對比白描人物、速寫人物,并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線條,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此引出線條的繪畫教學,這樣不但可以有效減輕學生對陌生知識的畏懼感,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美術作品欣賞,陶冶學生情操
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在美術教學中并不適用,無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認知。如果學生對于藝術作品和自然的欣賞只有統一的理解,那就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泯滅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審美情趣。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美術教師需要加強對美術作品的賞析,學生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進一步提升其鑒賞能力。特別是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分辨能力還不強,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是美術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要通過欣賞課向學生展示真正優秀與健康的藝術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觀念的過程中,美術教師應該遵循審美規律,通過比較、討論、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讓學生在思考、鑒別、判斷和體驗中主動感悟與認知。
三、開展多媒體環境下的美術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現代教學手段的不斷發展,教師在堅持“手段要新,方法要活”的原則下,根據教學的要求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開展教學。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的美術課程資源,另一方面要將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先進技術運用于教學中,這對于美術教學大有裨益。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形并茂的優勢,可以在課堂中緊湊有序地展示更多的圖片或動畫以輔助美術教學,這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多媒體環境下的美術教學的展示內容更豐富,在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同時,更容易實現教學目標。
四、延伸美術教學,開發“第二課堂”
僅僅依靠美術課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生活中存在的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美術創作機會,積極開拓美術教學的“第二課堂”。教師要積極制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拓展方案,豐富學生的審美和思考能力,讓學生用靈巧的雙手創造美,真正樹立終身學習、不斷創造的品質。
五、引導合作探究,豐富課堂教學內涵
在中學生美術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愿地進行學習,選擇學習內容,課堂和教師為學生構建自由獲取知識的平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在進行“打開的喜悅”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同學分組,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首先小組討論選出喜歡的卡片,然后組內合作進行親自動手,進行一系列的切割、彎曲、折紙、貼合等制作手法,在完成的過程中,掌握這些技巧方法。
六、增加美術教學的投入,提高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
目前大多數中學由于缺乏必要的美術基礎設施,導致美術課難以開展,同時大多數中學的美術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比較低,難以面對美術教學中的突發問題,極大地降低了美術課的教學質量。鑒于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增加美術教學的投入,對美術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從而為學生學習美術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其次還應對美術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使其能夠掌握先進的美術教學手段,來更好地服務于美術課堂教學。再次要對美術教學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獎勵機制,通過小組競賽等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愛上美術。
七、教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對于美術課程的評價方式往往是單一的,每堂課結束后只是由老師的點評來結束,在評價手段上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由于美術學科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科,很難說哪一幅作品好過另外一張,也許它沒有很好的表現手段,但是卻具有很好的想象力,美術的這種開放性決定了我們課堂的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我們可以采取以教師點評為引導的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點評當中,可以說說喜歡哪幅作品,喜歡這幅作品的哪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小組互動的方式,大家來互相點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單一美術評價的階段。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人格、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發展智力、道德和人格,提高美術鑒賞、創作修養,為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宏峻.初中美術課堂的生活化——民間美術資源在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 2015(06).
[2] 王彪.論美術興趣小組在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教育學刊. 2015(S2).
[3] 吳銳.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課堂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