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語文教學是德育滲透的主陣地。語文教師應當樹立“大德育觀”,寓德育于教學中,積極探索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路是:教師言傳身教,率先垂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握德育滲透的階段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勢利導地開展教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滲透;重要性;思路
一、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加強德育已不再僅僅是德育課的任務,各學科的教學都有滲透德育的義務。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有力措施。文以載道,道以載人。作為啟蒙教育基礎學科的語文,不僅是認識世界、學習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豐富的人文因素,它是反應社會、反應時代、反應人生、反應自我的窗口,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作為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毙抡n程標準指導我們,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語文學科教育絕不等同于也不可能替代德育本身,不能因為強調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失去了語文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還要找準兩者之間的融合滲透點,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來進行。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在語文教學中使德育喧賓奪主或流于形式。從古代孔子“循循然善誘人”的德育滲透藝術到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德育滲透藝術,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榜樣。語文教學作為德育滲透的主陣地,要求教師要樹立“大德育觀”,寓德育于教學中,積極探索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
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路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主要是利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以教材為載體,通過富有情感、聲情并茂的描繪,引導、點撥和啟發學生,盡可能不著痕跡地讓學生產生移情感知的心理體驗,注重的是點點滴滴,有機滲透,以自然穿插的形式出現,使學生自覺地、反復地思考,使德育滲透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可以說,師、生、教材之間的矛盾與統一是語文教學內涵發展的內在動力,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就是盡可能地化解三者之間的矛盾,使之趨向一種教師情感、教材情感和學生情感同步運行、相互激發、和諧統一、共鳴共振的理想狀態。
1、教師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蚨?,要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更需要德才兼備的老師,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高為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教師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素材——作為德育滲透的引導者,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淵博的學識、積極的生活態度甚至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強烈的榜樣示范性與內在感染力,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不易察覺的潛在作用。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向師性,會在耳濡目染中產生模仿和學習教師的意向,從而自覺地以教師為學習與生活的楷模,親其師,信其道——模仿教師的品質,熱愛教師所教的學科,進而逐漸升華為熱愛黨、熱愛國家的高尚情操。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想要做到在傳授知識中育人,關鍵是要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教育對象,了解他們具有的階段性心理特征,把握好德育滲透的時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認知水平,在教學中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與感受,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優勢,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受到熏陶,有所感悟,獲得思想上的啟迪,體驗德育的魅力。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勢利導地開展教學。許多進入社會的人都可以講出,如何得益于早年在語文教材中受某篇或某些課文的啟迪從而影響自己以后的生活態度與方式,最后獲得成功的例子。語文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企及與替代的。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終于感情的,語文教材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帶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一個個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形象,影響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逐漸對世界形成正確的認識、理性的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沉淀為他們精神世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今天的學生具有思維活、觀念新、信息廣等特點,語文教材的選文應與之相適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可以說,新課改語文教材已基本符合這些要求,具有豐富的文學性與趣味性,語文教學往往就是通過這種文學性,或帶著笑意的趣味性,或帶著哀怨、悲壯的情感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個性的生命體驗去感受課文,體悟篇章的意蘊,再以真我的言語或筆端去詮釋各自心目中的形象和意念,使學生的心靈得以撞擊、交流、放飛,情有所鐘,情有所溺,因文悟道??梢哉f,這樣的語文課堂將成為學生人生中一段充滿著個人體驗的生命經歷。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立足于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善于挖掘教材中內在的、深層的、隱含的德育因素,選準德育與知識點相融的最佳結合點,因勢利導地開展教學。
語文教學中處處蘊涵著德育因素,但如果教師不能適宜、適時、適度地激活這些因素,并將其滲透到教學之中,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只會流于形式。因此,教師應利用教學表達的多樣性與藝術性,使語文學科在堅持自身的品格的同時,激活其蘊涵的德育因素,豐富德育的內容,達到“文道統一”的境界。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種語文教育與德育相得益彰的結合理念,是語文教學富有魅力的一個表征,更是一門難以到達頂峰的教育藝術。
參考文獻
[1] 劉道寶.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管理觀察,2009(18).
[2] 陳江濤.淺談德育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9(2).
[3] 林和紅.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J].教書育人,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