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春風
【摘 要】對智障學生進行電子琴教學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記憶力,補償智障學生的缺陷。教學中可以采用小步子策略;運用鮮明新奇的刺激;演奏內(nèi)容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三種方法,開發(fā)學生的動作記憶、視覺記憶和邏輯記憶。
【關鍵詞】動作記憶;視覺記憶;邏輯記憶
記憶是人們對過去經(jīng)驗的儲存與再現(xiàn),是人智力的重要組成因素和高級心理活動。智障兒童由于大腦皮層細胞結構的功能損失,造成記憶范圍狹窄,容量小,記憶的選擇功能薄弱,嚴重地影響阻礙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電子琴是一種依靠集成電路來發(fā)聲的鍵盤樂器。它具有使用方便、音色優(yōu)美、表現(xiàn)力豐富等特點。是智障學生感受、表現(xiàn)音樂的首選樂器。對學生進行電子琴教學可以發(fā)展記憶力,補償他們的缺陷。
首先,彈琴的姿勢開發(fā)了學生的動作記憶。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華生提出了刺激——反應學說,他認為“人的學習是形成習慣的過程”。動作記憶是把身體的動作作為識記材料,在頭腦中儲存再現(xiàn),形成習慣。彈琴的準備動作是:1.端坐琴前,小臂略高于琴。2.上身稍向前傾,不要彎腰弓背端肩。3.手背圓球狀隆起,手腕、手臂、肩膀自然放松。如此復雜的動作智障學生做起來總是顧此失彼,只有反復練習,才能讓學生形成一個準確的動作定勢,即動作習慣,而這種習慣是動作記憶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上才形成的。
其次,看譜演奏開發(fā)了學生的視覺記憶。學生用電子琴所演奏的美妙音樂是根據(jù)樂譜來彈奏的,而正確完整的再現(xiàn)樂譜最重要的就是看樂譜,這個過程也無形的發(fā)展了他們的視覺記憶。在剛開始學琴的時候,學生是看一個音彈一個音,速度很慢,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視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一行譜子他們看一眼就記住了,彈奏的準確率也提高了。
再次,彈奏電子琴開發(fā)了學生的邏輯記憶。所謂邏輯記憶,是指通過知識之間的各種內(nèi)外聯(lián)系來識記的。學習電子琴之前,學生要掌握一首歌曲,只能通過一遍一遍的演唱,這是典型的機械記憶。通過學彈電子琴,學生不但可以可以演唱歌曲,彈奏旋律,還可以邊彈邊唱,通過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達到了快速準確的記憶,學生的邏輯記憶由此得到了發(fā)展。
那么,如何運用電子琴教學來開發(fā)智障學生的記憶力呢?
一、采取小步子策略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學習是分成許多具有邏輯聯(lián)系的小步子來完成的。”智障兒童由于記憶范圍狹窄,記憶容量小,因此我在電子琴教學中,采取了小步子的策略,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彈琴手型分步子。正確的手型是彈琴的基礎。要求學生五個手指對著相應的琴鍵,手背呈圓球狀,手指立在琴鍵上(拇指除外),手指手腕大臂小臂以及肩膀都要處于放松狀態(tài),教學時,我抓住重點,分散難點,五個手指對著琴鍵,分解為先一個手指對著琴鍵,如拇指,然后再練習對齊其它手指,消除了學生在琴上翹手指的現(xiàn)象;手背呈圓球形,分解為先讓學生握住小圓球,體驗手背的形狀,手心的感覺,然后原封不動的去掉小圓球,把手放在琴上,反復練習鞏固手型。經(jīng)過手型分步子的訓練,學生們記住了每一步的動作要求和要領,從無原則的亂彈琴變?yōu)橛幸?guī)矩的會彈琴了,訓練了學生的記憶力。
2.彈琴內(nèi)容分步子。首先把旋律分為讀譜、劃拍、唱譜三步進行。讀譜是讓學生熟悉音符唱名,為準確演唱音高做準備;劃拍是解決節(jié)奏上的困難;唱譜是把讀譜劃拍結合起來練習,初步感知音樂。然后安排指法,一段音樂,可以分成若干個小樂句,每一個樂句是一個指法變化的過程,包括穿指法、跨指法,有的樂曲是二段體三段體結構,如果從頭到尾一起練習,彈奏的內(nèi)容太多,信息量大,學生記不住,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因此可以分樂段練習,每次只練習一個樂段,彈熟,彈細致。
小步子策略在電子琴教學中的實施,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了學生的音樂興趣,訓練和開發(fā)了學生的記憶范圍,記憶容量。
二、運用鮮明、新奇的刺激,強化學生記憶
智障學生的記憶目的性差,選擇功能薄弱,增加對學生刺激物的鮮明、新奇,能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記憶效果。
1.改變彈琴的音色。在教學中,我除了使用鋼琴音色外,還試圖改變音色來吸引學生,增加鮮明的刺激,使他們有新奇感。如彈奏《小白船》時,我先用鋼琴音色示范演奏,然后指導學生演奏,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給予了講解糾正,然后改變音色,這次我采用了溫和、清新的雙簧管音色,當?shù)谝粋€音符響起的時候,我看到了學生們異樣的眼神,他們變得更加集中注意力了。我問他們感覺怎么樣?他們大發(fā)感慨,“太好聽了”,學生們都想用雙簧管音色來演奏,結果證明,這首樂曲的練習效果明顯好于只用鋼琴音色演奏的其它樂曲,記憶速度和效果多有提高。
2.改變自動伴奏的節(jié)奏型。我在指導學生彈奏樂曲時,非常重視給學生示范演奏,這樣能勾畫學生對樂曲的記憶痕跡,使學生對樂曲有一個整體清晰地感受,如果改變不同的節(jié)奏型,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欣賞不同的音樂風格,打開學生的記憶之門,當學生把這種深刻的音樂形象從頭腦中再現(xiàn)出來,會逐漸減少錯誤,提高記憶速度和記憶質(zhì)量。如樂曲《娃哈哈》,《只要媽媽露笑臉》等都采用這種方法。
三、演奏內(nèi)容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發(fā)展學生記憶力
智障學生記憶的任何材料,并非只記住了材料本身,而是從材料與周圍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中識記,都是由聯(lián)想記憶完成的。智障學生記憶的聯(lián)想功能薄弱。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經(jīng)常哼唱一些廣播電視中的流行歌曲,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彈琴的好機會。我選擇了一些內(nèi)容健康向上的歌曲,改編成電子琴曲,教給學生。實踐證明,我的方法是有效的,一方面,改編的流行歌曲可促進學生的回憶,訓練了學生的聯(lián)想記憶,當我把改編的流行音樂彈給學生聽時,有的學生馬上就回憶起來了,說:“這不是《隱形的翅膀》嗎?”另一方面,學生有了興趣彈的津津樂道,降低了教和學的難度。
對智障學生進行電子琴的教學,是教師對其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方面,教師選擇合適的途徑,采取有效的方法,既開發(fā)了學生的記憶力,又補償了學生對音樂感知的缺陷,促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全禮著.《智力落后兒童特點與教育綱要》
[2]郁正民著.《音樂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