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江
當今世界是個繁榮的經濟信息時代,到處都是人們快節奏工作、追逐時尚生活的身影,而我們的幼兒卻對大自然充滿熱情,時刻在追逐著大自然的腳步,他們對戶外的游戲活動更是有濃厚的興趣,而民間游戲作為游戲的一部分,不僅具有特殊的傳承性,而且具有所需材料簡單、內容易學、種類豐富、玩法多樣的特點,民間游戲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見傳統的民間游戲,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童年的歡樂!《指南》中指出:要充分認識生活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在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體驗、分享合作、享受快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好基礎。”我們幼兒園是一所城鎮幼兒園,在課程改革中堅持立足本園實際,巧用資源,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園課程中,努力創設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內容,促進了幼兒的發展。那么,在民間游戲快要被人們所遺忘的今天,如何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在幼兒民間游戲中的運用呢?
一、幼兒園教師應有效地組織民間游戲
在幼兒園,通過民間游戲建立了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家的溫暖,心情愉快,對幼兒園產生安全感、信賴感。發展了基本動作,提高了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體育活動的同時也培養幼兒堅強、機智、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觀、樂觀、合作的態度。
活動場地布置要靈活,游戲材料準備要新穎。在室內,各班可以根據活動室的大小做到一室多用。教師可以發動幼兒利用建構材料自己動手動腦,搭建輕便靈活的小矮墻、小柵欄、屏風等,在開展游戲活動時,各種游戲可以按安靜與喧鬧的程度,及游戲的性質、內容有序地在各個區域中進行。
在游戲的組織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類型的游戲聯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燈臺”這個童謠說唱游戲,改編成體育游戲。在游戲人員的參與形式上,有些游戲可以采取混齡游戲的方式進行,使幼兒能積極主動的動手動腦,讓其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發現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戲規則與玩法。
二、幼兒民間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有效利用
在幼兒的活動區域內設置各類民間游戲。可在各區角投放充足的民間游戲材料,讓幼兒能在常態下,隨意自如地開展各類民間游戲,如在益智區設置“翻繩”、“七巧板”、“找東西南北”等民間游戲;在戶外科學探索區設置“捻捻轉”、“繞繞轉”、“抽陀螺”等民間游戲;在美工區增加泥塑、剪紙、編織(如中國結)、棒針十字繡;在音樂表演區投放彩綢、綢扇、民間小樂器、服裝等材料;在體育區投放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材料。此外,還可以建立民間游戲玩具展示區,在展示區里擺放一些毽子、梅花樁、高蹺、獨輪車、風箏、風車等游戲玩具。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幼兒認識民間游戲,又可以讓幼兒隨手可取,進行活動。
孩子們通常是自由組合,他們湊在一起,商定好了游戲內容,辮子有得玩起來了。而且每個幼兒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學會了游戲的玩法,無需成人組織教練。另外,農村幼兒園在玩一些游戲時,通常受環境的影響,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野花、果核、葉片、泥巴等大自然現成材料,就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如在地上畫一個圓圈,撒上一把小木棍(或石子),游戲幼兒用手小心翼翼的撿起,不能碰動其他木棍(或石子);或把果核撒在圈外,用手把果核逐次彈進圈里。
三、利用發散引導法,開發民間游戲
《指南》指出:“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究和學習。”由于幼兒發散性思維發展存在十分顯著的年齡差異,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教師起主導作用,教會幼兒一些簡單的游戲,如游戲《金鎖銀鎖》、《拍大麥》。到了中大班,特別是中班下學期開始教師由主導者變成引導者,注重幼兒探索、發現、創造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和支持幼兒挖掘身邊的游戲資源:活動材料雖然是土的但活動形式是靈活的;活動材料雖然是舊的但活動內容是新的;活動材料雖然是廉價的但活動價值卻是高的(如同一種游戲材料可以在不同年齡班開展游戲)。如游戲:“車鐵環”中,幼兒手持一根頂端有彎槽鐵棍,推一個直徑一尺多的鐵環向前飛跑,發出“嘩唧嘩唧”的聲音,可以在場地寬闊的地方玩。比一比誰滾的時間最長誰就贏了。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鼓勵幼兒想象出同一種游戲材料不同的游戲方法:將鐵環一個一個放在地上當小水洼,幼兒跳過去,根據不同年齡班調整鐵環間的距離,適合在各個年齡班開展。
在選擇游戲內容時注意體現出層次性,各班所選擇的游戲有不同又有相同的,不同的如:小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活動間隙和區域活動、離園活動等時間,選擇一些較簡單的體育游戲如:炒黃豆、拉大鋸、蒸饃饃等,讓小班幼兒初步感受民間游戲的樂趣,激發他們的游戲興趣;中班主要選擇踢沙包、丟手絹、翻繩、金鎖和銀鎖等體育游戲,增加了幼兒的戶外活動量,進一步增強幼兒的體能。中班幼兒也玩一些相對安靜簡單的游戲。
四、適當改編,加強游戲的特色,提高幼兒的可參與性
民間游戲對幼兒是一種“快樂教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在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活動,能讓幼兒充分體驗運動的快樂,形成活潑、向上的性格,擁有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各領域的學習。例如:在創設民間游戲的同時,為了能更加宣揚民間游戲,讓大家都感受民間游戲的快樂,把民間游戲融于到舞蹈表演當中,改編為“皮筋舞”,“竹竿舞”隨著有節奏的音樂以表演的方式完美的在舞臺中展現出來。
創編民間游戲的童謠或兒歌內容。由于民間游戲產生于民間,流傳于口頭,幼兒在吟唱兒歌童謠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部分內容的局限性。我們注重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反映現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的變化編入民間游戲的新童謠中,賦予新的含義,使民間游戲的名稱、內容、角色、情節、兒歌、童謠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增加了民間游戲的魅力。
民間游戲的開展豐富了幼兒的生活,使幼兒的思維、想象、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民間游戲不但是幼兒自我發展的有效活動形式,也是教師在進行各種教學活動中,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輔助手段。讓民間游戲走進真正現代幼兒的生活,不僅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需要、一種新的體驗。民間游戲將是我園打造的園本特色。它以其簡潔生動的民謠,多姿多彩的游戲形式,魅力無窮的游戲內容深深吸引著孩子們。實踐證明,民間的游戲蘊涵著豐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價值,積極的開發會豐富教育活動內容,培養幼兒親近社會的情感。有效地挖掘、利用民間游戲教育資源,打造園本課程特色是我園近幾年探索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斷挖掘其中的教育光源,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從祖國的幼苗開始不斷傳承、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