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的美術知識、技能是從事美術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借助美術這一載體,促使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個性諸方面的有效發展,因此美術作為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美術;興趣培養;教學方法運用;作品評價
開展一節高質量的小班美術活動,要從多方面著手,比如幼兒興趣的培養、豐富活動的內容、恰當的運用教學方法等,都是開展小班美術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本文結合個人教學實踐,談幾點關于開展幼兒美術活動的實踐體會,和同仁一起分享。
一、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巧妙組織繪畫活動
幼兒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游戲,尤其是小班幼兒,這與其生理、心理特點有密切聯系,由于年齡小,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幼兒會認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車甚至一切事物都跟分們一樣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兒童泛靈論”。所以,教師應順乎幼兒這一明顯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教幼兒用幾個圈圈畫青蟲的身體,但幼兒往往將圈與圈之間的距離分得很開。這時若告訴幼兒,小青蟲的身子斷開了,會很疼的,它會哭的,孩子就會很容易注意到間距問題。
小班幼兒的思維尚處于直覺行動階段,還不能長久地注意某個事物,也很難長時間地繪畫同一個主題。針對這一特征,教師可以將幼兒的繪畫活動與游戲結合起來。如:畫“下雨了”這一內容時,我發給每位幼兒一張大紙,讓每位幼兒大膽作畫,我說“打雷了,下雨了”,幼兒就畫很多雨絲,因為紙很大,幼兒可以將雨絲畫得很長、很多,我說“雨停了,出太陽了”,幼兒就停止畫畫。我說“又下雨了,雨越來越大了”,幼兒就又開始畫大雨。幼兒在這一過程中既完成了一幅“大雨圖”,又通過畫雨點、雨絲,增進了對大雨、小雨、毛毛雨感受和認識,激發了他們的繪畫熱情和關注周圍生活的興趣。
我們經??吹接變寒嬕皇挛?,開始畫得挺好,老師或家長在一旁看得正滿意,忽見幼兒在原畫上又重疊畫上一些其他東西,甚至亂涂一氣。例如:原先畫的是一顆結滿蘋果的蘋果樹,最后卻只看見一片紅,什么形象也沒有了,這時你若問幼兒:“這是為什么?”他可能會告訴你“蘋果太多了”,“蘋果掉到地上,摔爛了”之類的話,顯得輕松而自然,而你可能變得惱怒不堪。其實,這完全是因為成人與幼兒的心理期待有差異,小班幼兒只對繪畫過程感興趣,而對繪畫結果則興趣不大,繪畫對他來說僅僅是一種具有審美性的游戲或娛樂過程,而成人則相反,他們的興趣指向是作品本身,我覺得成人應該多了解孩子,與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并創造條件使孩子真正體驗繪畫的樂趣。
二、游戲活動的巧妙運用
教師應創設生活化的情景,游戲化的活動來激發幼兒的審美動機,喚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熱情。因為這樣的情景和游戲讓他們感到親切和好奇,產生通過線條、色彩、圖形來表現生活經驗的愿望。
直、橫線涂鴉是小班幼兒涂鴉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涂鴉符號,如何引發幼兒對線條涂鴉的興趣呢?游戲情境可謂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剛接觸線條涂鴉時,教師可以創設“汽車開來了”的游戲情境,將各種顏色畫筆綁在玩具汽車的車身上,幼兒手拿玩具汽車在畫紙上玩開車游戲,留下一條條各種顏色縱橫交叉的線條,在玩車過程中幼兒會驚奇地發現并觀察各種線條。在對線條產生興趣后,幼兒自然而然會進入到無控制的涂鴉,喜歡握筆隨心所欲在紙上任意描畫。但如何既保持幼兒對線條涂鴉的興趣,又能引導他們從無控制的涂鴉向有控制的涂鴉過渡呢?設計“大掃除”的游戲情境,將兩支深淺顏色不同的水彩筆用膠帶捆綁在一起,模擬拖把從地板的這邊拖到另一邊,在游戲情境的驅動下孩子們實現了從無控制涂鴉向有控制涂鴉的轉變。生活即游戲,游戲即學習,小班幼兒就是這樣邊玩邊學習。
三、豐富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
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要抓住孩子的興趣點,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便于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1.印制活動。是指用顏料或墨水等,在畫紙或布等材料上,印出模具的樣子。如印手、腳印,蔬菜印章,指紋印畫等。小班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
2.粘貼活動小班的粘貼活動在上學期以手撕紙粘貼或粘貼教師提供的半成品(小樹葉、小樹枝、小花棉花等)為主,到了下學期可以提供剪刀、豆子、布頭、毛線、報紙等,讓幼兒進行創作。
3.泥工活動橡皮泥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有著很大吸引力的。鮮艷的色彩,隨意造型,柔軟的觸覺,有趣的工具,都讓幼兒難以抗拒泥工活動的魅力。
四、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全面、客觀地評價幼兒的美術活動
對幼兒美術活動的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創作意圖和認知發展水平。全面客觀的評價對于維護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建立與兒童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美術教育目標相對應的美術教育評價體系,以保護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對于小班幼兒的美術活動應在過程中評價,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成功感。
這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幼兒參與的狀態及思維,創作的動態過程,它有助于教師理解幼兒作品,及時肯定幼兒的思維閃光點,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有責任心,不厭其煩;第二,能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加以鼓勵;第三,要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小班幼兒喜歡自言自語,邊畫邊說,不要因為課堂紀律而限制孩子交流;第四,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課堂氣氛做到活而不亂。
每次活動結束時,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這樣做本身就是對幼兒創作的肯定。在評價具體作品時,則要依據“新、奇、稚、滿”的標準進行評價?!靶隆敝笜嬎夹路f,“奇”指想象奇特,“稚”指童真稚趣,“滿”指畫面豐滿。這個年齡的幼兒喜愛單色線條畫,因此,對色彩不作過多要求,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色彩進行線條畫,不作大塊面涂色要求。
【參考文獻】
[1]肖玲.開展小班幼兒美術活動的幾點體會[J].學前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作者簡介】
岳彩蓮,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