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摘 要:“教育供給側改革”著眼于提高教育供給的質量,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基礎,滿足其全面加特長的發展需求,為社會培訓實用型人才。而作為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如何在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適合農村中小學學生特點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理念,在分析不同學校大課間活動開展狀況的基礎上,設計出因材施教的課間模式,以促進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效的開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農村學校;大課間活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2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29
本文以經濟學“供給側”改革的理論為依據,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形式,對通渭縣12所農村學校當前大課間活動的進行問卷調查,在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適合農村學校和農村不同年齡段學生開展的大課間體育運動模式,為農村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國內知名教育報刊、權威出版物、電子雜志等,搜集整理了國內外大量的有關農村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文獻和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二)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設計了關于對《農村貧困地區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實施情況調查問卷》,選擇通渭縣三個鄉鎮的12所學校為調查單位,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部分校長和教研組長,對其結果進行分析整理,為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三)比較研究法
與國家制定的有關大綱文件進行比較研究,結合鄉鎮中心學校、鄉鎮村級學校之間實施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差異,梳理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大課間活動的現狀分析
(一)大課間活動的形式
當前,傳統的課間操仍是貧困地區農村大部分學校課間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學校很少,課間操組織形式單一,機械重復的音樂和活動內容影響了學生的活動興趣。活動組織程式化,活動狀態固態化,使學生的個性受到壓制,活動效果不佳,學生的體質也得不到很好的鍛煉。
(二)大課間活動的內容
當前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使用國家推廣的非常普遍的中小學生廣播體操;第二類是學校根據自身的特色而編排的的體操、舞蹈和音樂活動;第三類是少數學校在課間活動中,將籃球、足球、排球等特色項目作為大課間操活動的內容。鄉鎮中心以上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內容相對比較豐富,鄉鎮村級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三)大課間活動的時間
通過調查發現,學校每天上午兩節課后, 組織20至30分鐘左右的課間活動一次。綜合來看,農村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每天的大課間活動時間,早上和下午累計起來基本上能占到40—50分鐘,時間上可以確保學生每天活動一小時的要求。
(四)大課間活動中學生的態度
通過調查得知,有60%的學生不喜歡現有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其原因主要是活動形式單一,活動內容重復,枯燥無味,活動缺乏競爭性和趣味性。有50%的同學表示喜歡自己找同伴選擇項目進行鍛煉。因此,在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中,要踐行供給側改革的基本理念,大力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活動模式的編排上要增強活動內容的趣味性、簡便性和娛樂性,選擇學生喜聞樂見、安全實用、具有鍛煉價值的新型體育項目作為活動內容,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間活動中。
三、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模式構建
(一)大課間活動內容的選擇
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的安排,應根據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和學生的運動需求等,結合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體育,進行“菜單式”系統的活動項目安排(表1所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每一類中選擇2—3個體育項目,作為大課間活動內容通過集體或分組的方式定期輪換組織活動。
表1 ?大課間室外活動內容
(二)大課間活動模式的設計與構建
1. 集體+分組”活動模式
“集體+分組”活動模式采用分開與組合的方式,先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學生集體開展活動,再以班級或者年級為單位進行分組活動。(表2所示)。
活動順序 活動內容 時間
/min 運動
量 目標任務 注意事項
1溫馨集合 下課鈴響后,在音樂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如果是平房,也可以有序慢跑。 4 小 注重學生在公共場合的禮儀教育。 教學樓中行走要輕聲有序,上下樓梯注意安全。
2提升情感 升國旗、校長講話(周一必做)。 4 小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服裝整潔、嚴肅認真。
3集體展示 國頒廣播操、校操、校舞、校級傳統特色、民族體育類項目等內容任選,進行集體活動。 8 中 鍛煉身體,糾正身姿,培養審美意識。 動作到位幅度大,有力度。
4個性飛揚 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選擇各自喜愛的項目或自編班操、年級操進行展示。 10 中 自編自導不斷創新。 突出各年級、班級特色,彰顯個性。
5回歸自我 以班級體舞的形式做放松練習,并有序回歸。 4 小 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學習。 回歸途中不打斗,自覺處理好個人事務。
表2 ?“集體+風組”活動模式
2.“分組”活動模式
“分組”活動模式是由學生自由組合形成活動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學生的自由組合及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增強運動的效果,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表3所示)。
活動順序 活動內容 時間
/min 運動
量 目標任務 注意事項
1個性飛揚 下課鈴響后,在音樂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來到規定的地點,自由結合選擇鍛煉項目(三人籃球、軟式小排球、滑板、輪滑、足球、武術、跆拳道、航空模型、車模、乒乓球、橄欖球、臺球、羽毛球、踢毽、跳繩、滾鐵環、蕩秋千、拔河、攀巖、跨越障礙、負重搬運、攀巖怕越等)。 15 中 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不要影響到其他學生或班級的活動。
2分組展示 國頒廣播操、校操、校舞、校級傳統特色、民族體育類項目等內容任選,分年級、班級自主選擇項目,有序組織活動。 10 中 鍛煉身體,糾正身姿,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動作到位幅度大,有力度。
3放松身心 分年級、班級以校園集體舞或健身瑜伽的形式做放松練習,并有序回歸。 5 小 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學習。 回歸途中不打斗,自覺處理好個人事務。
表3 ?“分組”活動模式
3.“自主選擇”活動模式
“自主選擇”活動模式是通過讓學生對活動內容、活動強度、活動伙伴等因素進行一定程度的自選,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在活動中的不同需要,并在自主性、自立性較強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生的活動能力的教學模式。“自主選擇”活動模式要求教師在活動中及時給予學生護導,此活動模式適合有一定活動基礎能力的高年級學生(表4所示)。
活動順序 活動內容 時間
/min 運動
量 目標任務 注意事項
1個性飛揚 下課鈴響后,在音樂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來到規定地點,自選喜歡的鍛煉項目。 10 中 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不要影響到其他學生或班級的活動。
2突出重點 在年級體育教師的帶領下,結合本學段課標進行相應的素質訓練。 15 中 緊扣學段課標,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事先安排好器材和教具。
3回歸自我 以拉伸動作為主,在放松活動的過程中訓練提高柔韌素質。 5 小 放松肌肉,訓練柔韌素質。 回歸途中不打斗,自覺處理好個人事務。
表4 ?“自主選擇”活動模式
(三)大課間活動的評價
大課間活動評價是活動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決定著活動的順利實施與否。因此,學校必須制定規范的、具有導向性與操作性的完善的評價體系,健全評價主體,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詳盡的評價反饋,以促進活動的有效開展。另外,學校要建立定期的體質檢測制度,每學期對學生進行兩次的體制監測,關注學生體質的變化情況,并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表5所示)。
教師評價樣表
年級: 班級: 日期: 星期:
應到人數: 實到人數: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活動評定:
學生自我評價樣表
年級: 班級: 日期: 星期: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活動評定: 1.非常喜歡;2.喜歡;3.感覺一般;4.不喜歡;5.非常不喜歡。
表5 ?大課間活動評價樣表
四、小結及后續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構建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模式是以通渭縣農村12所學校為樣本,在整體分析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建立的。各校在實施中按照各自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作為課題的一部分,本研究在微觀層面對模式進行了初步的分析,且模式的可操作性及理論提升和推廣、后續驗證性的研究等皆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