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摘 要】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學生的一大怕,很多學生想到物理就頭疼。筆者認為有很大原因是物理教學和學生生活脫節所致,故此從生活化教學角度,分析如何植入生活化實驗,探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帶動初中物理生活化實驗教學改革。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一、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拉近學生和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解各種物理現象和傳授各種物理知識,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物理理論基礎知識,卻不知這些知識的用處,因此這些知識只是成為學生參加考試的砝碼,之所以產生這種后果,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注重物理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而是將二者脫離,所以,這就要求身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在物理教學中,針對具體的物理教學內容,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讓學生認識到,他們現在學習的物理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以此拉近學生和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強烈愿望。
比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內容時,因為聲音是學生最熟悉的現象,在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大量與聲音有關的感性認識,因此,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道:“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如優美的歌聲、琴聲、鑼鼓聲、流水聲、風聲等等,還有在農村,村民是依靠高音喇叭播放通知來獲取信息的,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導到我們耳朵里的?”這時,學生你看我我看你,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學完之后,剛才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這樣,我通過在上課一開始就引入學生熟悉的聲現象,拉近了學生和物理知識的距離,繼而提出聲音的產生等問題,激發了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探究心理,從而全神貫注地對本節知識進行傾聽與學習。
二、課堂舉例要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在給學生講解物理知識點時,所舉的例子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學生相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究能動性,無論是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還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比如,在學習“密度”這節內容時,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如何去鑒定國王的王冠是否是純金制成的?戰士在抗洪搶險時穿的救生衣,材料是什么?配置的雞尾酒為什么可以區分出美麗的顏色和層次?熱氣球中為什么要充有氫氣、氦氣或熱空氣?這些與學生身邊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例子,立即引起了學生對密度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的關注,并進行初步猜測和深入思考。這樣,我就讓學生感受到了物理學習的現實意義,調動了學生強烈的探究能動性,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三、開展物理生活實踐活動
物理本身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諸多的實驗,學生對于物理實驗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而初中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等。鑒于這種認知,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開展系列的生活實踐活動,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實踐鞏固自我掌握的物理知識情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的物理綜合技能,端正學生的科學素養。
初中物理教學中提到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包括研究性的實驗和科技制作方面的,筆者則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可行性較強的內容來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借以來確保學生能夠完成生活實踐,并在實踐中產生感悟,自主地強化自我對物理知識的探究和運用。如:在學習“電功、電功率”教學內容后,筆者開展“我是小小電工”的生活活動,讓學生就自己家的用電情況運用物理知識進行解析;在學習“簡單機械”教學內容之后,鼓勵學生細致觀察相關的機械設備,根據其原理制作簡單的關于杠桿、滑輪的運用的生活設備,諸如:往房上提東西用的滑輪設備;學習“電源”之后,讓學生運用家中的廢舊電池進行組裝成為其他功率小的電動玩具等。以科學的視角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感受物理研究的趣味,強化學生對物理運用信心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確保了“物理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教學目的的實現。
四、作業布置,體現生活實踐化
學習了物理理論知識,還要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鞏固了教學。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一課后的課堂練習中,筆者提出問題:中醫常用的“拔火罐”治療方法是將一酒精棉球點燃放在一個廣口瓶中,過一會再將瓶子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廣口瓶就會牢牢吸在皮膚上,這是為什么?如何能更快地把袋裝醬油倒入瓶中?同時,筆者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后觀察生活中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各種事例:如帶有吸盤的掛鉤、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盤、裝過熱水的礦泉水瓶蓋好后會變癟、醫院中病人打點滴的藥液瓶及輸液管裝置、護士用注射器吸取藥液等生活現象,學生學習起來備感親切,學習時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對知識的掌握也更牢固了。
在學習《家庭電路》一課后,筆者讓學生回家觀察家中的各種電器的插頭樣式、用電器連接的導線的粗細等現象,還組織學生開展了制作音樂門鈴的課外活動。在組織學生制作音樂門鈴時,四人為一個小組,一個小組一副電烙鐵,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門鈴元件,每個小組有意識地安排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同學作為小組長,同時進行小組間的比賽,看誰的門鈴最先響起。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們大膽動手、虛心請教、團結協作,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愉快。事實證明,只要想辦法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物理知識離他們并不遙遠,就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生活與學習密不可分,將物理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理論緊密結合,能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程度有所加強,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董澤雨.創設生活情境促進物理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4(11)
[2]陸瑩潔.論初中科學教學實踐先學后教模式[J].新課程學習(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