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玥
【摘 要】提問是促進學生思考、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許多問題,但卻忽略了“提問”作為重要教學手段應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忽略了培養學生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本文從高中物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著手,進一步提出強化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提問;策略
物理是一門思維性、邏輯性都較強的學科。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借助恰當、有效的提問手段,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提問”的有效性,就成為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那么教師就需要重新思考,充分重視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中作用。
一、高中物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一)提問是對學習過程的反饋
學生在結束課堂學習后,通過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方式對學習過程進行反饋。與其他形式的反饋相比,直接性的語言反饋在準確度、具體化、及時性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教師根據所接收到的語言信息,判斷學生對教授知識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并以此為依據,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當學生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時,課堂學習效果會比較理想。但是課堂上,教師一味用語言進行知識講授,而不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是無法有效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教師應該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以提問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能夠及時發現學習中的不足
有些學生認為,對于一些物理概念,只需要能夠復述其定義并正確使用即可,對于其反應的物理現象本質的思維方式不需要重視。當教師發現學生存在這種錯誤認知和思想時,應該針對相關概念提出一些意圖明確、與實際相關的問題,誘發學生去思考題目背后的根源,幫助學生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克服錯誤的學習思想,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可以在教師提問的基礎上,變換題目中的已知和未知條件,強化發散思維的訓練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二、強化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建設,敢于提出問題
大多數學生都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不僅缺乏質疑的勇氣,而且缺乏質疑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意識,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問題創造條件。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當學生不理解時,允許提出問題;當學生回答錯誤時,允許修正;當學生對某個題目存有不同意見時,允許爭論;對于學生的質疑,表示鼓勵。“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有什么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嗎?”“如果有更好的解題思路,歡迎同學們說出來,大家共享!”通過極具親和力的詢問,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提升自身對學生反應的觀察能力,在學生回答錯誤或不確定答案時,及時給予提示,以加強學生自信;要善于引導學生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從而給出更完整、更嚴謹的答案。
(二)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問
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通常有三種途徑:第一種是自己提出問題;第二種是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教師引導性話語進行思考,指出其中不明白的地方;第三種是從教師提出的問題中得到啟發,發散思維提出新的問題。只有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才是他們最有興趣、最有動力去研究解決的。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容,進行獨立思考;課上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問”。同時,教師應將創設情境的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上,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牛頓運動定量知識點中,通常有一道例題:在進行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遇到緊急情況剎車,根據汽車質量、剎車時的制動力和駕駛員反應時間這三個要素,求得駕駛員從發現緊急情況到完全停車這個實踐段所經過的距離。將這道題目置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改為:已知車輛速度限制、剎車痕跡長度、輪胎與地面動摩擦因素,假設你是一位交警,請判斷該車是否超速。兩道題目所考察的知識點是相同的,但是后者通過生活情境帶入,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體會到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樂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易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授人以漁,讓學生會“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除傳授學生物理知識外,還需教導學生掌握物理基本學習思維和方法。只有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掌握發現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才能在科學思維和倫理思維的辯證中、在普遍存在與特殊現象中,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提出疑問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問題轉移給學生,并指導全班學生圍繞問題開展討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
例如:在講授內能這一課時時,教師以壓縮引火實驗作為教學導入,引導學生思考“筒內為什么會有火花?”棉花燃燒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筒內溫度為什么會升高,并達到棉花的燃點?”教師提問“筒內溫度升高說明了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筒內內能為什么會增加?”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而學生通過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和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完善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以“問”引“問”的效果。
三、結語
在引導問題、提出問題時,教師可采用遞進、類比等多種方式,提出極富趣味性、開放性的話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于學生而言,當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疑惑聽講時,學生的求知欲望也會得到激發,這個時候學生必然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的,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思維得到進一步發散,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有“問”、想“問”、會“問”、愿“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問中學、從學中有所獲。
【參考文獻】
[1]母戰峰.試論高中物理課堂提問的作用與問題設計技巧[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5.33(6):3-4
[2]袁洪林.以“問”構建有效的高中物理課堂[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5.33(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