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生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育教學關注的焦點,為此全國很多學校開展了前所未有而又轟轟烈烈的中小學課程改革活動。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提高學習和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形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追求的目標和需樹立的理念。本文對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本人從事中學教育教學二十多年,經常參加校內外的一些教研活動,感受到我們廣大教師在教研教改中帶來的與時俱進的新理念和躍躍欲試的活力,也感受到中廣大教師立志教育改革,追求新的教學模式的執著。就我個人而言,雖然廣大教師教改的熱情高漲,但教學觀念和教學理念的改變和更新還是不夠徹底,還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課堂上學生思考和討論流于形式。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思考題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有的問題設置得很簡單,不用思考,學生一看便知;有的問題設置難度又太大,學生難于完成。這兩種情況都讓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合作與交流”的環節流于形式。
2、教師在課堂上的絕對權威性。我們知道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提倡生生平等、師生平等。但在實際教學中,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仍然扮演古代教育者的角色,不是學生的引導者,而是課堂學習的控制者和絕對權威者。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永遠被動學習,教師看似諄諄教導,學生學得云里霧里。
3、傳授知識的局限性。受升學壓力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常常局限于考試的內容,與社會生活、工農業生產、現代科技脫節嚴重。學生每天都呆在教室里學習,每天的課程都安排得滿滿的,學生們連去圖書館看課外書的時間都沒有,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的構建極為不利,也限制的他們的身心發展。
4、學生的盲從心理。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以教科書、教輔書為準,以教師為準。認為書上的知識,老師講的最正確,在課堂上懶于反思和創新。課堂教學很沉悶,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必定是呆板的,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5、課堂練習形式化,無實效性。課堂練習是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課堂上及時訓練能鞏固所學知識,有利于教師發現問題。但有很多教師沒有精心研究訓練的題目,出的課堂訓練題很隨意,是為了訓練而訓練,使課堂練習流于形式,無實效性。
針對以上出現的五個現狀,本人認為: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應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應把創造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應把發展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成長的樂園。課堂是學校和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和共創的生命空間,也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的場所。針對這一問題,我校提出的“163”課堂教學模式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163”課堂教學模式具體要求如下:
“163”課堂教學模式,“163”,即一個中心、六個步驟、三個堅持。
一、“1”,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課堂教學力求達到: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及需求。
二、“6”,課堂教學六個步驟
1、學習目標(時間大約2分種)
展示方式:①多媒體展示;②黑板展示;③導學案展示。
制定學習目標須“三準確”:
(1)定位準確。
定位四依據:
①依據課標,準確把握教學內容與“三維目標”的關系。
②依據教材(教參),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編者的意圖。
③依據學情,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④依據考綱,研究吃透考綱,必考內容做到基礎夯實、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2)用詞準確: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所要考查的能力,如了解、理解、掌握、背誦、體會、分析、探究等,選用詞語,準確明晰。
(3)數量準確:學習目標設置要少而精,2-3個為宜,真正做到每課必有所得。
2、導學設計(時間大約2分鐘)
教師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子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以幫助學習目標的實現。
①設計的子問題要具有典型性、思考性、探究性,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
②要明確自學的范圍。
③要明確自學的具體內容。
④明確自學的方法——色、畫、圈、點、評。
④明確自學的時間,確保時間充足,讓學生學夠學透。
3、學生自學(時間大約10分鐘,視學生自學情況可延長也可縮短)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及教師設計的子問題,自主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首先要完成獨立學習,然后才可相互討論探究,才可向老師咨詢、教師要認真巡視輔導,通過觀察,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巡視輔導,要做到四勤——腿勤,眼勤,耳勤,腦勤;要做到兩個關注——關注有問題的學生,關注學生的問題。
4、交流展示(時間大約10分鐘)。在教師的主導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分享學習成功的翓。生生交流的四種方式:同桌交流,前后交流,自主交流,全班交流。
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要切實做好啟發引導。啟發引導要做到“四導”:①導出真正的問題;②導出解析的問題;③導出拓展的方式;④導出有效的結論。
5、當堂訓練(時間大約12分鐘)。布置課堂作業,督促學生像考試一樣獨立完成。由學生或老師當場批改或點評部分作業。
6、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時間大約4分鐘)。回顧當堂教學內容,小結涉及的知識體系。布置課外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三、“3”,三個堅持
第一,堅持“知識點循環天天練”的訓練模式。
通過該訓練模式,在勤反復、多練習中,切實夯實基礎知識。
第二,堅持全員導師制。
班主任將本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任課教師每人必須擔任一個學習小組的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關心學生的生活。
第三,堅持集體備課制。
以年級學科組為單位,認真做好集體備課工作。備課組長根據教學進度計劃確定各教學內容的主備課人,推行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中心發言人說課制度。
集體備課,要求做到“四備”——備教材資料,備考綱考題,備教法學法,備作業練習。
備課交流,要求做到“四定”——定主題,定主講,定時間,定地點。
實行分層次教學,各層次班級教學要求做到“四統一”——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統一練習作業,統一檢測考試。
各備課組準備備課資料、教案設計、課件設計、作業練習、測試試卷等資源,所有資源實現網絡共享。
“163”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應體現: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教師可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如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通過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做到取長補短,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不斷激勵學生學習知識和深入探究的興趣,并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回答給予積極肯定或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
我校推廣的“163”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學生、環境之間交互作用共同使課堂成為了有機的生態整體,我們教師把學生視為植物的種子,耍準備好土壤、肥料,給他們充分的陽光和水分并加以充分利用,順其內在的生長規律,相信他們的內在力量,讓他們開花結果、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