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智華
摘要:通過一個學期的普通高中新課標生物學科教學實踐,本文對生物教學方法做了相關思考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生物;課堂教學;反思;探討
我結合自己一學期來的教學實踐,以及對教學工作的感悟和反思,探討要在新課程理念下上好一節(jié)高中生物課,在教學方法上值得注意的五點思考。
一、努力調(diào)動學生互動參與學習
我在教學實踐中正努力按新的課程理念進行教學,改進以往的教學方式,嘗試著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力求采用“問題引領---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歸納總結---拓展引申”的模式展開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該注重交流互動,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要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教育智慧,努力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多邊、豐富的相互合作,并且有多樣的信息聯(lián)系和信息反饋,使整堂課有著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但互動并不僅僅是局限于形式,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媒體學生互動等。其中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習激情的調(diào)動是互動的最高境界。
二、善于欣賞鼓勵體驗學習樂趣
實踐證明,若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學習,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贊美學生的各種優(yōu)點。善意的贊美實際上是一種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資,是一種驅(qū)使人奮發(fā)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課堂上充分讓學生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學生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得出的答案,盡可能捕捉他們表現(xiàn)出的閃光點,并適時地進行鼓勵,即使學生回答得不完整,老師也要用贊許的語言給予中肯的評價,并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思考,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
三、注重分層設問進行目標激勵
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每節(jié)課都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何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如何創(chuàng)設生物發(fā)現(xiàn)活動的問題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情境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學習生物、發(fā)展生物,體驗生物的價值,這些已成備課時的必不可少的案頭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要變“講”為“問”,課堂教學是一個產(chǎn)生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的提出有很大的講究,有集體泛答型、個別提問型、設問引導型、書面測試型等。不同的內(nèi)容要采用不同的問題方式,注意不要讓學生習慣于齊聲回答問題,課堂上問題一出,回答聲此起彼伏,然后教師繼續(xù)下一個問題,實際上,在“齊答”的同時,總有一部分學生始終游離在外,可以想象,長此以往,學生的兩極分化就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課堂提問應是有層次性的,簡單的問題可以齊答,但有些問題必須通過個別提問,但要注意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即分層設問進行目標激勵,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去認真的思考分析,把全班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調(diào)動起來,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都能全部或部分回答這些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希望和成功,形成“我能學好”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總之,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則有所獲,并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進而樂此不疲。
四、力求科學合理使用教學媒體
教學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只能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進行補充,不能以之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更不能將之凌駕于課堂教學之上,使教學內(nèi)容服務于課件的演示。所以,在使用教學媒體的過程中,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越高端越好。首先,要把握好教學媒體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量”度,即要遵循孔子中庸之道中“過猶不及”的適度原則,選擇最能有效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充分挖掘教輔工具的使用價值,切忌把它當做裝點課堂的華麗工具,馬不停蹄地轉(zhuǎn)換手中的工具,切換著斑斕的畫面,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跟著欣賞。其次,要正確認識媒體的意義。教學媒體的作用重在“輔”字,實質(zhì)在于“工具”一詞,即其意義在于幫助教師順利、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而不是替代教師的某些教學功能。例如,工整華麗的多媒體課件取代了教師樸素的板書,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空空如也,不知學生課后望著那“干凈”的黑板,腦海中是否會呈現(xiàn)那線條清晰的“課件板書”。再次,使用媒體時要注重使用這些媒體后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學效益,深層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五、要留足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水平。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生物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鼓勵他們?nèi)バ拚e誤,從而增強學習生物的興趣與信心。對學有余力并對生物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應及時的把知識拓展延伸,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探索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發(fā)展他們的生物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完成的活動只是走走過場,沒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fā)展留下空間。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發(fā)展空間。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是提高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課前,動員學生收集、整理有關信息,爭取能在課堂上展示;課堂上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材料進行研讀,并且進行思考,組織整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觀點;還要給學生提供進行自主歸納、總結提煉的時間,將教師的思路方法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也就是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去抓住;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
綜上所述,是我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對高中生物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以期在下學期課改教學中做到未雨綢繆,準備著與課改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 謝峻峰.高中生物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的探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2] 張成功.鄉(xiāng)鎮(zhèn)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內(nèi)容及其方法[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