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摘要:化學是理科中思維方式很獨特的一門學科,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間,課堂的效率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砝碼,而學生活動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只有學生真正參與有效活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研究和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本文對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策略
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實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思維。
一、合理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容否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興趣也是使人前進的動力。小學生學習需要興趣,對于高中階段化學學科的學習,同樣也需要興趣,只是這階段的興趣更深化。在教學前我總會布置課前預習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所謂問題就是思考的動因,是探究問題的起點。只有讓學生去發現和提出問題,他們才會積極認真地思考,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為出發點,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作為預習作業布置給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學生熟悉的素材,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其探究問題的興趣、啟發其積極思考,并鼓勵其大膽質疑。如在講解乙烯時要求走讀的同學回家做了一個實驗:買幾個很綠的香蕉把它與一個蘋果裝在同一個口袋里,第二天早上觀察,他們會發現香蕉一晚上就熟了,這樣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時在進行實驗課堂時候,我總是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化學實驗,提高學習興趣。實驗是化學研究的基礎,真實、生動、具體的化學實驗情景,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的感性認識提供可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和升華,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里所指的實驗既包括教材中所安排的學生分組實驗,也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和一些趣味小實驗。同樣每節課后,我總是要求學生強化拓展練習,形成持續興趣。對學生在課內學習中提出的疑難問題、思考題,或通過實驗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討與評議,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
二、合理地進行有效課堂提問,活躍課堂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教師善于發問,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如果教師不善于發問,或問得不得法,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就會相對差一些。所以只有對提問進行藝術設計,巧妙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產生積極作用,達到良好的效果。只有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去,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彼此關聯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借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現、去理解新的知識,從而自主探究。例如對“氯氣與水反應”教學中采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析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模式。用礦泉水瓶收集一瓶氯氣,觀察瓶內氣體顏色;在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蕩觀察現象?礦泉水瓶變癟了;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等等問題,通過積極的提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興趣被大大激發,充滿求知欲,思維處于一種主動的探索狀態,這樣教師就成功地為學生營造了探究氛圍。此外,通過對問題分解,引導學生思維由原有知識回顧逐步地轉移到對新知識的理解,這比教師從嘴里直接說出答案來得要深刻,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中具有操作性強和能進行有目的的觀察等特點,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可是長期以來,在化學教學中對于操作性知識,不是靠學生大量的實驗操作(表象)去體驗,去掌握,去思維,而是由教師“代勞”(演示實驗)或由課本和教師先入為主地描述給學生,把實驗中生動的“畫面”轉化為干癟的文字或符號,把本該由右腦進行的形象思維用左腦去作抽象的記憶,同時還使學生失去了對化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和情感基礎。究其原因,一是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影響,二是“左腦優勢”思維理論的束縛,三是受升學考試、教材、設備的限制。所以,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教師需要在進行實驗時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進行主動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在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時,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能夠深入探究化學知識,掌握化學反應的本質,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科技的發展為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高中教學中去,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多媒體技術集影像、文字、圖片為一體,聲情并茂,改變了過去單一感官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有著較大的吸引力。如果一些學校實驗室條件簡陋,缺乏相應實驗器材,或者時間、空間不允許,這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影音播放技術,將實驗過程通過屏幕展現給學生,這就極大的節省了教學時間,省時省力。另外,化學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某一點的知識學生可能會很難理解,但是多媒體可以把這些知識框架、知識點詳細化、直觀化,比如可以用動漫的形式將化學方程式、化學分子構成生動地表現出來,便于學生記憶理解,這就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又能夠豐富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和教師進行積極的互動,使化學課堂真正活起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養成對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和分析的習慣,使化學教學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 劉麗華.論“實驗”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學習教學方式[J].學周刊.2016(04).
[2] 滿德日花.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探究式課堂教學初探[J].中國培訓.2015(06).
[3] 羅倩.小議高中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02).
[4] 閆慧林.加強高中化學教師素質培訓的幾點思考[J].商.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