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創新能力是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知識更新速度快,為適應這一形勢,學生學習的性質也應當由傳授性、繼承性轉變為探索性、創新性。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以及它自身的性質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中學語文教學中,并為中學語文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必須應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語文教學盡快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把創新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呢?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啟迪興趣 為創新打開大門
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也就是說,學習知識要有興趣,如果學生情緒不高,興味索然,心理上無準備,感知生理器官呈閉滯狀態,還談何創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啟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達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學習那種躍躍欲試的地步,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為了刺激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應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啟迪學生的興趣,為創新打開大門
二、改進教學方法, 滲透創新教學
課堂教學要徹底告別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教學民主、教學互動、激勵機制引進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教學民主體現為“三主意識”,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能力,追求以學會學習為主要特征的教學目標。體現教學民主化,主要有以下途徑。
1、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 鼓勵學生創新。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與學生的學,作為一條輔助線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之中。改變“教師中心”、“教師權威”的觀念,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在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要教師的活動,學生必須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的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創新,從而使學生敢于創新。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問題是創新的關鍵,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提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質疑的目的性要明確,不可隨心所欲,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其次,質疑要有利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疑難要設計的科學,嚴密但也要興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所謂難度,就是教師要設疑給學生解,讓學生逾越。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有疑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境,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
3、搞好知識傳授,為創新打好基礎。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 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 ,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后,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
三、鼓勵學生大膽求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如果有了創造的天時地利,培養創造之人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誘和激勵鼓舞。許多學生對教材中涉及的人、事、景、物,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驗,超越于常人思維習慣,出乎教師的“標準答案”之外,其實這就是“創新意識”的體現。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和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別出心裁的“創新”欲望。要善于啟發他們“求異”的心理,摒棄“從來如此”的固定看法,逐步養成樂于創新、敢于創新的思維方法。例如教學一些名言警句、成語典故的時候,要敢于“反其義而思之”,破舊立新:“東施效顰”中的東施丑不自棄亦為美;“班門弄斧”中敢在班門弄斧的人,其挑戰權威的精神著實可嘉;“狐假虎威”的狐貍善假于物仍為智等等。盡管學生的這些反向思維在認識上有時可能是膚淺、片面仍至是錯誤的,在一般人看來是違反常理仍至是標新立異的“歪理邪說”,但是能夠進行反向思維的同學的觀點相對于墨守成規的同學來說應該說是比較獨到,比較新穎,比較別致的。教師此時就應該及時地加以肯定,熱情地加以鼓勵,并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加倍愛護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當然,鼓勵學生創新求異,并不等于鼓勵學生為求異而求異,為發散而發散。創新也應該合乎事理,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但是,如果連一點“標新立異”的想法都有不敢,又何來創新精神呢?
總之, 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