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摘要:玉米倒伏在農業(yè)生產中普遍存在,它是由外界因素引發(fā)的農作物莖稈從自然直立狀態(tài)到永久錯位的現象。近年來,在我國由于玉米種植密度的增加以及不利氣候因素的增多,倒伏已成為限制玉米高產穩(wěn)產的制約因素。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是由種植密度不合理、較大的風雨、施肥方法不當、品種不當、田間管理措施不當等因素造成,本文提出防止玉米倒伏的措施,以期為減輕玉米倒伏、提高玉米產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倒伏;原因;措施
倒伏是指植物生長時處于風雨等自然條件下而形成的一種與植株垂直的扭力,導致植株彎曲,甚至折斷。試驗結果表明,玉米在不同生育時期發(fā)生的倒伏,其對產量的影響不同,在玉米吐絲期后,倒伏發(fā)生越早,穗粒數越少,百粒重越低,減產幅度越大。
一、倒伏的原因
1、暴風雨天氣是倒伏的直接原因。在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此時夏玉米處于旺長期,莖稈的生長速度快,莖稈的機械組織比較幼嫩、脆弱。若遇大風大雨天氣,極易發(fā)生倒伏。
2、整地質量較差,根系不健全。土壤有機質較少,犁底層過淺,玉米根系入土淺,支撐根平展暴露在外,氣生根不發(fā)達等,一旦澆水后遇風或風雨交加出現根倒。
3、品種抗倒伏能力的差異。不同的玉米品種在株高、穗位高、根系發(fā)達程度、莖稈強度和韌度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而品種自身的抗倒伏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株高較矮、穗位高較低、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且韌性強的玉米品種抗倒伏能力強;反之,抗倒伏能力弱。
4、田間密度過大,應合理密植。片面追求高密度增產,株行距過小或間苗不充分,引起株間擁擠,通風通光條件差,造成玉米節(jié)間細長,組織疏松,引起莖倒或莖折斷。特別是一些不適密植的平展型品種,都易引起倒伏。為此,根據品種特性合理密植才是實現玉米高產穩(wěn)產的基本前提。
5、施肥觀念滯后,根系不發(fā)達。很多農民過于青睞“一炮轟”施肥方法,不能做到平衡施肥或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只注重施用氮肥,底肥中磷肥、鉀肥不足,或者土壤中缺磷及一些微量元素,容易造成根系原生長不良,玉米莖稈彈性差,抗倒伏能力弱。
6、病蟲危害。玉米螟常常會鉆到莖稈內部,蛀空莖稈,遇到大風天氣,就有可能造成莖稈倒折。莖腐病、紋枯病等病害會使玉米莖稈組織變得軟弱甚至腐爛,造成莖稈倒折。
7、水肥過于充沛,拔節(jié)期徒長。玉米進入拔節(jié)期,田間持水量過足,加之底肥偏大或追肥量偏大,造成植株瘋長,出現生長偏旺,植株節(jié)間細長,機械組織不發(fā)達,莖稈韌性差,遇到風災易引起莖倒伏。
8、前期生長過旺,忽視整齊度。很多農民被“見苗三分喜,苗好七層糧”的觀念束縛,特別是一些肥水條件好的地塊,往往忽視了苗齊、苗壯的道理。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玉米苗情長勢合理追施肥料。
二、倒伏對玉米的危害
1、倒伏影響玉米的生理活動。玉米倒伏后,本身具有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對于倒伏比較輕的,5~7天后可以基本恢復正常生長,對產量影響不大;倒伏嚴重的,會造成玉米自身的生理構造遭到嚴重破壞,如根系斷裂、莖稈扭曲、莖稈的疏導組織和葉片斷裂、損傷等都會影響其正常生理活動。
2、倒伏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在抽雄前后倒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特別嚴重。這個時期是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它的代謝活動旺盛,葉片茂盛,如果發(fā)生倒伏,葉片相互遮蔭,造成通風透光不良,極容易形成惡劣的田間環(huán)境,嚴重影響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形成雌穗發(fā)育較小,雄穗分支和花粉量減少,授粉質量差,最終造成產量下降。
三、玉米倒伏的防治措施
1、選用抗倒品種。選用矮稈的抗倒伏優(yōu)良品種。一個玉米品種是否容易發(fā)生倒伏,主要與該品種的特性有關。建議生產上合理選用,做到抗倒品種合理栽培,確保增產增收。
2、深翻整地。加深耕層,提高耕層理化性狀,增強保水保肥能力,促進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支撐能力。建議適當3~5年進行一次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抗旱能力,提高耕層的保溫抗寒耐澇強度。
3、調整播期,合理密植。倒伏還與植株的生長發(fā)育特性有關。玉米在適宜播種期間內可調整播期,使植株容易發(fā)生倒伏的敏感時期盡量避開當地的大風多雨季節(jié)。如采取育苗移栽或大壟雙行覆膜栽培技術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適當早播或晚播,避開災害天氣,減少危害,合理密植,提高光合強度,促進個體良好發(fā)育。合理密植要因地制宜、因品種制宜,一般應按說明書上的密度種植,不可隨意增加或減少種植密度,才能保證為玉米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通風條件,避免因通風不良而造成玉米倒伏。
4、科學施肥。根據玉米計劃產量和土壤供肥量,實施氮、磷、鉀平衡配方施用,并結合玉米需肥規(guī)律確定適宜的施肥時期和施肥量,一般每畝可增施硫酸鉀或氯化鉀10~20kg,可有效防止倒伏。
5、合理施用肥水、中耕蹲苗。對于肥水較充足的地塊,拔節(jié)期可適時蹲苗以促根下扎和莖稈健壯。對于密度較大、具有旺長趨勢的地塊,可在苗期進行蹲苗。蹲苗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基部莖節(jié)的旺長、促進根系發(fā)育,從而減輕倒伏發(fā)生的幾率。蹲苗應在苗期進行,但要在拔節(jié)開始時結束。
6、中耕培土。培土可以促進地上基部莖節(jié)氣生根的發(fā)育,增強植株抗根倒的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可在拔節(jié)至封壟之前進行,中耕深度5~8厘米,凈培土8~10厘米。建議“上大壟”。最好做到多鏟多趟,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保肥保水能力。
7、激素調節(jié),降低株高。使用具有抑制生長作用的一些化學調控劑可以用來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防止玉米的倒伏。
8、綜合防治病蟲害。玉米病蟲害較多,發(fā)生普遍。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蟲有地老虎、粘蟲、金針蟲等應當及時防治,尤其抽雄后,玉米螟危害嚴重應及時防治,雨水較多的地區(qū)應加強莖腐病、紋枯病等病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