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會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就是把園林規劃設計的意義,轉化為具體園林綠化景觀的過程。所以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達到設計人員預想綠化工程完成后所要達成的效果,就必須深刻領會設計人的設計意圖,并嚴格按施工圖進行施工,使其轉化為現實的園林綠化效果。但這還遠遠不夠,實際上,要想獲得園林綠化工程的理想效果,還要在園林綠化施工的全過程中,始終重視園林養護和管理工作。園林綠化養護,在綠化工程施工結束后更為重要。所謂“三分建,七分養”,就是這個道理。只有精心養護,才能保持現有的綠化成果,才能充分體現綠化的生態價值、景觀價值、人文價值,才能真正成為城市的亮點,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一、綠化養護主要環節
1、綠化養護應貫穿園林綠化施工的全過程。要保證樹木種植的成活率,達到預想的綠化效果。應設法保證移栽樹木的水份平衡,就應對樹木起挖、運輸、種植過程中減少根系受傷、減少樹冠失水,應對樹冠進行必要的修剪,可用浸濕的草繩繚繞樹干。采取適當的遮蔭措施,進行葉面噴灑,以減少水份蒸發對樹木造成的傷害。種植后要澆透定植水,以保證樹木根系與泥土的緊密接觸,以利于根系的恢復。
2、綠化養護應充分體現設計理念。園林設計是創造園林景觀藝術的基礎,在養護管理中貫徹設計的理念可起到綿上添花,這也是提高園林養護水平,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園林的必然要求,養護要全力促成園林設計理念的實現,同時,養護要從實現滿足功能、符合人的行為習慣、創造優美視覺環境、創造合適尺度空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來對設計進行再提升,以彌補園林設計的不足。
3、綠化養護應為市民服務,應貫徹生態的理念。綠化養護應適應市民的生活習慣,為市民生活體閑提供舒適的環境,特別是對病蟲害的防治、雜草的防治、樹木的整形都應做到適時適度。在園林綠化養護中貫徹生態的理念可以避免盲目的追求所謂精雕細琢的高標準,使人們崇尚自然美。
二、養護措施
1、綠化樹木的管理。園林綠化中,樹木種植面積并不是最大,但其所占的綠化空間最大,草地、鮮花、灌木、喬木合理搭配,體現了立體綠化的效果。
第一,肥水管理。施肥的方法是:小樹結合松土施液肥,大樹在冠幅內地面均勻挖溝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喬木原則上可不施肥。灌木樹型小,以淺穴或淺溝種植為主,叢生根系淺,視土壤和樹勢施用適量的復合肥,液施、干施結合,觀花觀果灌木適當增加P、K肥,觀葉灌木適當增加N肥施用。
第二,樹木管理。綠化林木,通過藝術設計,認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綠化成功的關鍵之一。成年大樹及時鋸掉不規則的樹枝,對冠幅大,葉多枝小的擋風枝不鋸掉,遇大風雨會折斷枝干,嚴重時連根拔起造成損失。灌木要求整齊有形有序,樹形是樹木不斷生長和通過人工不斷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園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圖案、線條、柱樁、椎樁等。
第三,樹木的病蟲防治。綠化樹木主要的蟲害有天牛、木虱、潛葉蛾、潛葉虎、介殼蟲、金龜子等。近年來在喬木灌木中木虱為害較嚴重,其次是介殼蟲,采用常規殺蟲劑、速撲殺、介特靈等均能達到防治效果。
2、綠籬的養護管理。綠籬的養護管理原則是:保證肥水供應,茂盛生長,修剪成籬成墻成形,達到觀賞和隔離的作用。
第一,綠籬的肥水管理。綠籬要不斷修剪,肥水條件要求較高,初植綠籬,按設計要求的籬寬,挖40厘米深的溝,填上純凈肥沃的客土,或在客土中拌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這樣植后生長快。必要時還進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以保濕為主,表土干而不白,雨后排水防漬,以免引起爛根,影響生長。
第二,綠籬的修剪。平面綠籬、圖型綠籬、造案綠籬,都是為了符合設計要求通過人工修剪而成。修剪的作用:一是抑制植物頂端生長優勢,促使腋芽萌發,則枝生長,墻體豐滿,利于修剪成型。二是加速成型,滿足設計欣賞效果。修剪的原則:從小到大,多次修剪,線條流暢,按需成型。一般的綠籬設計高度為50~150厘米,超過150厘米的為高大綠籬(也叫綠墻),起隔離視線用。
第三,綠籬的病蟲防治。山子甲綠籬,常有木虱、潛葉蛾和白粉病為害,福建茶有木、介殼蟲、白粉病為害,黃心梅較抗病蟲害,偶有木虱。以上蟲病,用常規的殺蟲劑速撲殺等和殺菌劑、多托布津、多菌靈等除治均能達效。
3、草地的養護管理。草地養護原則是:均勻一致,純凈無雜,四季常綠。
第一,恢復長滿階段的管理。按設計和技術要求,新植草地的地床,要嚴格清除雜草種子和草根草莖,并填上純凈客土刮平壓實10厘米以上才能貼草皮。貼草皮有二種:一是全貼、二是稀貼。稀貼一般20×20厘米一方塊草皮等面積留空稀貼,全貼無長滿期,只有恢復期7—10天,稀貼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時間才能長滿,春季貼和夏季貼的草皮長滿期短僅1—2個月,秋貼冬貼則長滿慢需2—3個月。
在養護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貼防漬,夏貼防曬,秋冬貼草防風保濕。一般貼草后一周內早晚噴水一次,并檢查草皮是否壓實,要求草根緊貼客土。貼后二兩周內每天傍晚噴水一次,二周后視季節和天氣情況一般二天噴水一次,以保濕為主。
第二,旺長階段的管理。草地植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長階段,觀賞草地以綠化為主,所以重在保綠。水分管理,翻開草莖,客土干而不白,濕而不漬,一年中春夏干,秋冬濕為原則。施肥輕施薄施,一年中4—9月少,兩頭多,每次剪草后,每畝用2—4斤尿素。旺長季節,以控肥、控水、控制生長速度,否則剪草次數增加,養護成本增大。剪草,是本階段的工作重點,剪草次數多少和剪草質量的好壞,與草地退化和養護成本有關。剪草次數一年控制在8-10次為宜,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10月至下年1月,每月剪一次。
第三,緩長階段的管理。植后6-10年的草地,生長速度有所下降,枯葉枯莖逐年增多,在高溫多濕的季節易發生根腐病,秋冬容易遭受蟲害,應該注意防治病蟲為害。
第四,草地退化階段的管理。植后10年的草地開始逐年退化,植后15年嚴重退化。水分管理,干濕交替,嚴禁漬水,否則加劇爛根枯死,加強病蟲害的檢查防治,除正常施肥外,每10~15天用1%尿素,磷二鉀混合液根外施肥,或者用商品葉面保,葉面肥如大豐田等根外噴施,效果很好。對局部枯死處可進行全貼補植。退化草地剪后復青慢,全年剪草次數不宜超過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