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俊麗
一、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培養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學科價值觀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化學知識,很多化學理論、化學規律都是生活現象的總結,結合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化學教學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素材的選擇中,老師也要正確地面對生活中的假丑惡現象,因為假丑惡現象總是伴隨著真善美的現象存在的。現代學生信息來源本來就是廣泛的,因此,老師想要為學生創造一個無菌的成長環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對這些現象進行深度剖析,正確引導。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酸和堿的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結合硫酸在工業上的用途,脫水劑、氧化劑等,硫酸由于其廣泛的用途成為了工業生產中最重要的酸。老師可以根據硫酸在工業生產中的不同用途來給學生講解,硫酸是經歷了什么樣的化學反應才發揮這些用途的。當然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現象如有給人硫酸毀容等,老師也要跟學生分析,同時告訴學生哪些行為是不應該的,讓學生對酸的使用有一個理性層面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向學生傳達科學智慧,還能夠幫助他們消除學習中的困惑,讓他們對知識形成一個正面的認知。
二、培養學生興趣——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對于任何學科來說,興趣才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更好的去學習與探索,那么如何在學生對剛接觸的知識提高興趣,教師需要不斷的深入研究化學學科的特性。在網上有個轉載率非常高的視頻——異常兇猛!實拍美國化學老師的瘋狂化學實驗,許多學生都轉載并加以評論,紛紛表示“如果有這樣的化學老師,誰能學不好化學?!边@大大說明了化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上很重要,它可以通過具體的化學變化使學生深入了解化學的魅力所在,在化學學科的特性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可否認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有效手段,通過實驗來教導學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對科學的求知欲望。
通過教師的實驗,增加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科學認識,通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化學理論基礎,這兩點相結合,就會使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許多化學變化,比如:看到蘋果腐敗,他們就會想起化學的方程式,通過化學方程式,學生就會很清楚的了解,由哪幾種元素結合在一起導致的這種結果,從而使他們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如何防止或延長蘋果的腐敗期。這樣學生就會不知不覺的進入到化學的世界。
三、正視實驗成敗,引導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
化學學習與實驗是分不開的?;瘜W實驗也是初中生最感興趣的地方所在,對于初中生的吸引力不亞于魔術,因此,老師必須要借鑒實驗這一教學工具。老師要為學生多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理解化學知識與化學原理。例如在學習氧氣時,課本上就安排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制取出來的氧氣來探究氧氣的性質。在實驗之前,老師首先要向學生普及催化劑的相關知識,什么是催化劑,它們在實驗中發揮著什么作用,在過氧化氫制氧的實驗中就需要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其次,要詳細講解實驗中要使用到的化學儀器、這些化學儀器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實驗步驟、注意事項。收集氧氣后,讓學生將帶火星的木條伸進瓶中,如果木條復燃則是氧氣,如果木條沒有復燃則實驗失敗。因為在實驗過程中,影響實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實驗失敗也會發生,老師要幫助學生尋找原因,針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決,再進行實驗,直到實驗成功為止。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傳達科學思想,也能夠讓他們避免出現實驗就一定要成功的思想。
四、通過實驗的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嚴謹性與觀察力
通過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科學嚴謹性與觀察能力,在教師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將看到的都記錄下來,分析事物在轉變過程中的細節,最后讓學生來總結。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弱勢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對科學嚴謹性的認識。探究實驗的過程就是一個對知識的追求過程,在素質教育中,讓學生追求知識效果要比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來的要快,這個過程是教學上最重要的一環,它決定著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要多留意學生記錄下的所觀察的筆錄。
五、通過讓學生自做實驗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對知識的把控到什么程度,不僅要看學生的成績,更要看學生的實際能力,前面我們說到通過實踐來引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教學生理論知識,通過讓學生記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科學性的進一步認識,當學生可以完成前兩步的時候,教師可以認識到學生到底有多少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了。在這個時期,可以讓學生通過已學到的知識自己做一些小的化學實驗,并將這些實驗道具帶到課堂上來,逐一演示在大家眼前,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讓他們在集體中將自己的發現成果展現給其他學生,更增加了學生對學習化學的信心與動力。而看到其他同學的演示,同學們也能開闊他們思維方式,從而達到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的目的。
六、敢于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科學智慧
自主學習是正面教學的重要手段,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只有學生具有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才能談得上科學智慧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習慣于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氣的實驗中,老師可以讓學生用過氧化氫、氯酸鉀、高錳酸鉀分別制取氧氣,比較不同的方法的反應原理,每一種方法分別發生什么化合反應。讓他們采用排空氣法和排水法兩種方法來收集產生的氣體,比較哪一種方法收集的氣體更純凈。讓他們思考為什么在固定試管時試管口要略低于試管底部,實驗結束時應該先停止加熱還是先將導管移開,為什么。這些問題有些可以在實驗之前讓學生思考,避免實驗時出現差錯,有些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去探索。
七、結語
綜上所述,正面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抵制假丑惡、提高真善美的能力,是教育與價值取向的結合,通過正面的教學來傳達學生對化學知識、科學智慧的正確認識,實現化學教學對學生的導向作用,體現教育的價值。通過正面的方式傳達科學的智慧,同時也要剖析化學所涉及的假丑惡,引領學生的思維朝著理性的方向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