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賢軍
摘要:新課程高考進行了很多改革,雖不是全面、徹底的改革,但是新課程高考在相當層面上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本文分析了素質與素質教育的內涵,并對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要點與教學過程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教學過程
一、素質與素質教育的內涵
現在,有許多的學校公開以升學率高作為其奮斗目標,而教學質量、教學秩序、學生素質都較好,原因就在于他們在應試教育中滲透了素質教育的因素和應用素質教育的手段。素質教育也需要考試和升學,從而決定它必將滲入應試教育的因素。素質教育反對頻繁考試,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但素質教育并不絕對排斥考試和升學。那么,如何在教學中的既滿足現實的考試和升學,又兼顧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呢?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質教育,什么是應試教育,它們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素質,作為一個理論命題,有其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空間,而且有多維的審視角度和思路。一般說來,所謂“素質”,通常具有兩個層面的涵義:第一種涵義是生理上的“素質”概念,主要指人們天生的感知器官、神經系統,又稱遺傳因素或天賦;第二種涵義是教育學實質,即社會學上的“素質”概念,主要指后天社會性的一面,認為素質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礎上,主要通過后天教育和環境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識技能、行為習慣、文化涵養、品質特點的綜合。換句話說,人的素質是指人的發展總水平,是人的諸種屬性的綜合,是由各種品質構成的整體結構。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質的物質前提,而后天的環境與教育則是先天遺傳素質發展的條件。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一個先天的聾啞人,當然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但一個正常人的音樂天賦再好,沒有得到后天的培養,也不可能成為一名音樂家。因此,提倡素質教育就是使每一名學生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得以充分發展,同時使他們獲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
國家教委朱開軒主任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往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的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明確提出:“應試教育”不是對以前和現行基礎教育的概括,而是對其中存在的單純以升學為目的而產生的諸多弊端的概括。
否定“應試教育”不是要否定現行的教育。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要點
從以上的討論來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做好素質教育,同時兼顧考試和升學,我們需做好以下幾點。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面對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發展的機會,并依據個性特點最大可能實現自我價值。教師要有愛心,并以此感染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在這方面,國內外許多著名的大教育家,如陶行知、葉圣陶、馬卡連柯都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當然,愛學生的前提是熱愛自己的事業,愛心所包容的內容是廣泛的,教師要把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看成是首要工作,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獨立平等的主體。教師要經常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與他們保持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對話。對特殊學生要特別的關心和呵護,不以分數論英雄。當然,情感交流是一個有步驟、有計劃、有層次的反復過程,對此教師要善于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有向學生學習的勇氣,向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發掘學生優點的過程,是進行情感交流的途徑。以教師的言傳身教促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創造和學會審美。
2、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的職責,不在于傳授給學生學問,而在于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興趣已很濃的時候,再教給他學習方法,這才符合優良教育的原則。當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時,他會用他無窮的學習動力,用他無限的創造力,用他巨大的潛力來學習、來創造,那時的考試將不再是問題。
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教學過程
1、加強實驗教學。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和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可是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學生的自主作用發揮不夠,即使是學生實驗,學生也是按課本進行操作,對實驗的主動性、探索性、創造性功能利用不夠。為此,教師要多用實驗進行教學,并盡可能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去掉條條框框,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還給學生實驗目的,提示實驗原理,引導學生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完成實驗,直到只給學生實驗目的而學生就能獨立完成實驗。例如,對于“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的學生實驗,我先在小黑板上列出教學目標和注意事項,然后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自選儀器,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自擬實驗報告和數據處理。通過這些自由度大、自主力強的實驗,學生能學到許多知識,又能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更以其趣味性和探索性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方面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時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反復修正,這些過程本身能很好地鍛煉他們的實驗能力,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發展。
2、重視基礎物理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原理、定律、法則的教學科學素質離不開科學知識,科學知識是科學素質的載體。很難設想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會有什么科學素質。重視物理過程和物理方法的教學,培養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例如,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教師不要簡單地只給出概念的意義或定義,然后就轉入練習、解題,而應該著重講清為什么要引入這個概念和怎樣建立這個概念。學生有了這個能力,遇到新的問題就有獨立(或遷移)研究的能力,就能提高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