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 胡連峰 方吉祥
目前,過度教育一直制約著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幼兒家庭的過度教育,就是家長對于孩子所實施的教育內容和方法超出了孩子身心發展水平及現有知識經驗水平,主要表現在過度的興趣培養、過度干涉幼兒生活以及過度強調知識學習三個方面。筆者主要從幼兒家庭過度教育的表現、不良影響、原因以及措施幾個方面來探析幼兒家庭過度教育的問題和對策。
一、幼兒家庭過度教育的表現
(一)過度的興趣培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集團式的藝術培訓中心以及教育機構愈演愈烈,在各級市縣城區中心以及學區附近,各式各樣的培訓部、教育培訓中心隨處可見。另外,筆者在幼兒園的觀摩中發現,有些幼兒園甚至在園內設置培訓點,利用課余時間以及周末、寒暑假時間開設興趣班。
(二)過度干涉幼兒生活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沒有給予孩子獨立的機會,孩子所有的事都是父母一手操辦。甚至連一些原本應該幼兒自己完成的小事情,如穿衣服、穿鞋子等,也都由父母代做了。筆者在與某幼兒園家長交談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家長不放心或是不忍心讓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擔心孩子做不好、沒有這個能力去做,這就導致了部分家長對幼兒的生活干涉過多。
(三)過度強調知識學習
針對“幼小銜接”這一問題,部分家長過度強調幼兒的知識學習,這就使得“小學化”傾向不僅廣泛地存在于幼兒園,也存在于很多家庭中。筆者在跟老師、家長交談中發現,家長會拿孩子的“知識”水平進行攀比,幼兒識字、數數以及簡單運算的能力成為部分家長攀比的資本,部分家長甚至要求老師多給孩子布置一些作業。在過度強調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都容易忽視對幼兒其他品質和能力的培養,這就會使得幼兒難以得到全面發展。
二、幼兒家庭過度教育的不良影響
幼兒家庭過度教育很容易會對幼兒和家庭產生不良影響,容易導致幼兒興趣的缺失、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消退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減弱;同時也會造成家庭投資過大,親子關系不和諧等。
(一)對幼兒的影響
1.興趣的缺失。
過度的興趣培養并不能真正培養出幼兒的興趣,反而可能會導致幼兒興趣的缺失。對于幼兒知識以及技能的教授,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滿足他們的天性,如果超越了幼兒的年齡階段和實際的發展水平,就很有可能達不到預設的教育目標,而且會消耗幼兒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給幼兒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倦和恐懼感。
2.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消退。
家長對幼兒生活的過度干涉,會導致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消退。受到家長過度干涉的幼兒只是去服從父母的指令,很難有機會自己去做決定,依賴性不斷增強,這就會導致幼兒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是會想著征求家長的意見,不敢自己做決定。
3.生活自理能力減弱。
很多家長不讓幼兒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久而久之,幼兒的自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差,很多簡單的小事都沒法獨立完成。這樣的幼兒很難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與教學,在幼兒園中過于依賴老師和他人的幫助,相比于其他小朋友就會顯得發育過于遲緩。
(二)對家庭的不良影響
1.家庭投資過大。
過度教育導致了家庭投資過大。有很多家長在選擇興趣班時都是盲目跟風,對培訓機構的了解不是很多,這很容易被一些純粹商業性的培訓機構所誤導,導致孩子報名的時候盲目繳費。
2.親子關系不和諧。
過度教育對親子關系有著重要影響。當孩子開始產生叛逆心理時,家長的這種過度教育就很容易引發親子關系的矛盾,孩子不愿意再聽從父母的指令。如果父母一味地給孩子讓步,那么孩子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多,最終也會導致矛盾的產生。
三、幼兒家庭過度教育的原因分析
(一)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家長們對幼兒的發展充滿了期待,他們盡可能多地給幼兒提供物質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設想去發展。不過,家長設定的發展目標一般都比較高,并不是所有的幼兒都能達到,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都有所差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家長們不應該以一個相同的標準來要求幼兒。同時,有的家長喜歡盲目的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家的孩子做比較,這樣的盲目攀比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難代表一個孩子真正的能力。
(二)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念
很多家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或是忙于自己的工作事業,很少花時間和精力在幼兒教育上,只是按照自己的認知和理念去教育幼兒。這兩類家長很少接受一些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也很難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在對幼兒的教育中存在很多的不良習慣。例如,有些家長認為幼兒太小,沒有能力去自己做選擇,就從頭到尾替幼兒包辦一切,不讓幼兒參與其中;另外有些家長會尤其寵愛幼兒,認為給幼兒他想要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沒有考慮過幼兒實際的發展情況與需求。
(三)社會的壓力過大
家庭過度教育問題的存在,離不開一定的社會壓力,社會給予家長的職業壓力和幼兒的學習壓力,對于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很大的影響。當今社會的競爭愈發激烈,兒童的升學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導致了很多家長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對于家庭教育很難去系統和科學的學習。另一方面,家長只關注幼兒的學業成績,這就很容易導致家庭過度教育的產生。
四、應對家庭過度教育的措施
(一)政府部門大力推動“家長教育”發展
家長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全面發展,大力發展“家長教育”就是給家長必要的教育和訓練。目前我國的家長教育現狀很不容樂觀,但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于家長教育的呼聲卻是越來越大。大力發展家長教育,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社會上也多舉辦一些公益性的家長教育活動,請一些專家和老師進入學校、社區,給予家長們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另外,也需要我們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努力,學校里盡可能多地提高家長教育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家長們要積極地參與到各式各樣的家長教育活動中來,掌握各類家長教育的渠道。
(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幼兒的各項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每個幼兒都有自身擅長的領域,家長需要去發現和培養幼兒所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激發他們最大的潛能,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幼兒按照家長的期望去發展。家長對于幼兒的培養應該要滿足每個幼兒的發展特點與其興趣點,從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需要出發。家長們需要給幼兒定位合理的教育期望與教育目標,同時也要為幼兒制定一份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發展計劃。
(三)家長尊重幼兒發展的自然規律
幼兒的發展有其自然的規律,我們家長應當充分尊重這種規律,在必要的時候才給予幼兒恰當的幫助與指導。例如,幼兒學習說話并不是由父母每天一字一句地教他,他就能學得會的。語言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從前期幼兒主動觀察成人說話,積累一定的語言詞匯,到語言敏感期的到來,幼兒便會自然地學會說話,從牙牙學語到單詞、語句,越說越順。對于幼兒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必須要符合其年齡和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
(四)幼兒園加強家園合作
幼兒園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相比于單個的家庭,幼兒園里面有更加專業的老師,擁有更多的知識和資源,能夠給幼兒提供一個更加全面發展的途徑。幼兒園應該為家長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指導,家長們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去配合幼兒園建立家園合作,這樣才能使幼兒園與家庭達到信息互通、經驗共享和責任共擔。同時,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都可以反饋給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可以給家長提供具體的、科學的指導與建議措施。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中的必然趨勢,幼兒園應當大力開展家園合作,多渠道與家長溝通與交流。同時,家長也需要理解、支持和配合家園合作,這樣幼兒的家庭教育才能夠取得更加穩步、更加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