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忠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著持續、快速地發展。但隨著新農村的各項建設與國家農業總體發展規劃目標的形成,農業產業化水平還很薄弱,舊農村改造在新農村建設中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仍略顯滯后。為了解決甕安縣當前存在的現狀,本文提出的有關對策,以期新農村建設達到國家農業總體發展規劃目標。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思考
一、甕安縣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現狀
目前,甕安縣城現有人口15萬,對于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縣城居民來說,現有的城郊休閑景點已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因此,2015年。甕安縣實行基層農村示范點建設。扎實推進舊農村改造建設,進行全方位的計劃建設為主線和各產業的培育,并對甕安有效的生態保護和對傳統農耕文化元素的恢復和保護,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了宜居、宜業、宜游的新農村設施建設目標。把離縣城3公里的平定營鎮三合村和梭羅村作為全縣示范村寨打造,以示范帶動的作用,促進全縣新農村建設全面發展。
1.工程設計建設
舊農村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的基層示范規劃中,已形成5個示范型村寨,占全鎮8個示范型村寨的62.5%。主要建設內容有硬化工程、綠化工程、景觀小品、建筑工程等。其中,硬化工程主要涉及道路、棧道、廣場、停車場等,投資1851萬元;綠化工程主要涉及場所綠化、道路綠化、庭院綠化、河道綠化、藥田等,投資5141萬元;景觀小品投資110萬元;建筑工程投資2895萬元。
2.“六項”行動建設情況
2015年進行新農村示范點項目建設打造,其中,小康路完成投資1198.87萬元,占計劃的100%;實現了村、寨道路通達率100%。小康水投資3981.99萬元,占計劃的76.11%。項目區自來水普及率已達100%,飲水安全率100%。小康房投資1890萬元,占計劃的100%;小康房和農村危房改造已竣工。
3.供電情況
2012年對項目區進行了農網改造,現運行良好,居民生產、生活供電可靠,除外力破壞,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力引起故障及計劃檢修停電外,供電率可達100%。已實現行政村和主要村寨通寬帶。有線電視、網絡覆蓋率100%;小康寨投資616.85萬元,基本建成村寨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小康寨。
4.產業發展情況
甕安縣農工局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設優質貢米基地1000畝,實現優質米產量458噸(稻谷),產值110萬元,利潤81萬元。初步形成特色化生產,栽種經果林1300余畝(桃子、李子、楊梅)。此外,甕安縣優質肉豬生產、精品水果、無公害蔬菜等產業蓬勃發展。農家樂培育已步入常規化軌道,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實現了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
二、基層示范村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1.資金整合問題
雖然甕安縣基層示范村建設示范點得到省批復,但申報的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沒有得到批復。各涉農項目資金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圍,只能最大限度地整合,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機制有待完善。
2.財政配套問題
但由于財力較弱而及時到位率不夠,基于農村改造覆蓋面廣,涉及面寬的特點,新農村示范項目建設進度相對緩慢。
三、新村建設的幾點措施
1.強化領導,明確責任
專門成立基層示范村建設領導小組,由上級領導直接主抓,農工局成立相應的專項工作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形成齊抓共管,協同合作的良好工作機制。
2.加強調度,強力推進
為促進項目建設有序開展,省、州領導多次到甕安縣示范村建設項目區調研,縣委縣政府召開多次聯席會議和現場推進會,研究整合資金,推進基層示范村建設建設;同時,縣農工局、財政局等牽頭單位、責任單位開展了多次調研、調度,通過調研調度、督促查檢,推進基層示范村建設進程。
3.整合資源,加大投入
為有效整合資金,縣委、縣政府統一調度,項目單位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制度,實行專款專用,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并隨時接受財政、審計、紀檢部門的監督檢查,項目建設應做到全程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項目資金撥付嚴格按招標合同進行。自項目實施以來,未發生一起違規違紀情況。
4.深入宣傳,廣泛動員
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介,廣泛宣傳基層示范村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群眾自覺參與,針對農村特點,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精神力量。
5.民主管理,建管并重
甕安縣基層示范村建設在堅持民主管理,建管并重的原則的同時,繼續加大對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并充分調動農民“自建、自管、自用”積極性。并在實施前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爭取廣大農戶的支持,完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村莊規劃。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搞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推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實現建管并重目的。
6.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師資隊伍建設
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強農村基層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能力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項目服務“三農”內容。支持建設多種農村養老服務和文化體育設施。整合利用現有設施場地和資源。構建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
四、結尾
農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改造利國利民,意義重大。要把甕安縣實現農業興旺、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的目標,必須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廣大農村產業的支撐作用,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根本基礎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