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霞
摘要:文章從中職生英語教學現狀入手,分析了在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實行隱性分層教學的必要性,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從學生分層、目標分層、授課分層、作業分層、輔導分層、測試分層和評價分層共 7 個方面詳細闡述中職英語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提高中職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隱性分層教學;個體差異;合作學習;素質教育
中職學校作為初級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肩負著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縱觀中專學校的英語教學效果卻難讓人滿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如果無視這些情況,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無差異的培養,這無疑會成為制約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一個瓶頸,因此教學效果也就難于樂觀。中職生不同于中學生,沒有升學壓力;也不同于大學生,無需英語學分也能畢業。因此中職生的學習緊迫感和學習主動性就打了折扣。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出發,針對不同素質的學生在同一課堂中進行層次劃分,實施隱性分層教學,激發學生的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
而詞匯作為英語學習的一個基本且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聽說讀寫譯,語法及文化背景等來說,易于操作,學生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所以筆者在所教的河套學院14級五年制護理2班進行了隱性分層教學的嘗試。
一、分層教學法的概念及分類
1、分層教學的內涵。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在班級教學中,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心理特征、接受能力等差異,有區別地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教學方式,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分層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實現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和實踐形式。
2、顯性分層教學和隱性分層教學的區別。在實施分層教育的過程中,部分學校實行顯性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差異,在英語課上將原行政班級按照不同的英語基礎分班教學。這樣的分層教學方式比較簡單,易于操作,但是這種體制受到學校設施、師資力量、學生情感因素等條件的限制,在眾多的中職學校中是無法實施的。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運用隱性尺度法,對學生進行分層施教。
隱性分層就是教師以維持現有行政班級為前提,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類型進行分層,不公布各層次學生的名單,只是教師自己掌握,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隱性學生分層體現“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發展,它比顯性分層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和人文性。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1913年伯克提出了動力性個別教授法”,主要考慮兒童的內部動機和個性。以及歐洲大陸出現的“區別化教學,這些都蘊涵著分層次教學的影子。不少專家學者也提出了分層教學的相關理論依據。如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我們應該承認學生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不同差異的客觀事實,并且針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要釆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鼓勵學生發現并釆用他們自己最擅長的、最合適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將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中提出了“i+1”輸入原則。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馬斯洛和羅杰斯主張,人類有與生俱來的學習愿望和潛能,是可以信賴的一種心理傾向,并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釋放出來。如:當學生了解到學習的內容和自身的需要有關系時,最容易激發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另外,當學生感到學習環境很有安全感時也可以更好地學習。羅杰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單純的教授學生知識和學習方法,教師的角色更多是促進學生的學習。中專英語教學要讓學生能感到學的知識有用,能用。基于這些理論依據,提出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
三、隱性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1、以生為本,科學分層。隱性分層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層次的確定是分層次教學的首要環節。本次實驗班級為14級五年護理2班,根據新生入學考試成績,摸底考試成績,新生英語學習情況調查問卷,英語課堂中對學生的觀察與提問,以及課后與學生交談等方式了解到的每位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性格特征等情況。在此基礎上,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層:學困層C層、中等層B層和學優層A層。
教師通過對全班學生進行綜合分析,正確評價學生,把學生按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分為A、B、C三層。A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接受能力強,有一定組織、交際能力。B層次的學生學習上有進取心,但接受能力一般,基礎不夠扎實。C層次的學生基礎極為薄弱,學習不自覺,學習能力差,思維反映慢,需要教師時刻關心和督促。
隨著教學的推進,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結構和能力上的變化,應隨時進行層的調整。教師對各個層次的學生要一視同仁,與他們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他們學好英語,同時也要認真聽取他們對教學的意見和要求。特別是對后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
2、目標分層,明確要求。目標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教學目標主要以教學大綱為主要依據,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教材的知識結構,把教學目標分為共同基礎目標、鞏固提高目標和運用拓展目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深入分析并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教材。例如在入學的第一學期詞匯教學中,后進生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能認識48個音素,中等生的教學目標要會劃分音節,。優等生的教學目標要能根據音標正確拼讀單詞。
3、授課分層,因材施教。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中心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承認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不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1)分層講授新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在講授新知時,在同步教學中滲透異步教學。講課的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授課著眼于中等生。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程度,授課知識按難易程度分為較難、適中和基礎三級,講授新知從直觀形象入手,聯系今后的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應該加強對其存在問題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應對實施策略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林桂蘭,段向紅,王文敏,等.初中歷史教學“爭鳴釋疑”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山東教育科研.2015(02):115-116.
[2] 胡宗高,宋長明,張國方,等.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9):88-89.
[3] 馬麗娟.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初中歷史[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